第21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不由讓他們這些潛伏起來,欲做阻敵之舉的本地兵士,很有些意外和不適應;難道那些近年來那些時不時闖入平盧道境內,焚城掠地燒殺擄獲人口的淮軍,一下子都轉了性情了麼。

  或者說,這些淮軍並沒有如期收到那些財貨的所誘,進而開始四散焚城大掠,而是繼續有條不紊的分成一隊隊一組組的戰團,在各式火器的掩護下交替向前,按部就幫肅清起一條條接到和一處處建築,而緩慢而堅決的向著各處推進開來。

  時不時有藏在屋子和院落里,塗滿菸灰和鍋底的人家被發現,然後在小聲壓抑的哭哭啼啼當中被驅趕上大街,又匯集城一隊隊逆向行進的人流,最終通過已經占據的開平門,而被押送往城外去了。

  當然了,在某種傳聞和恐慌之下,也有城中居民試圖想要反抗和逃跑,或是捨不得放下藏起來的那些家當,乃至努力為自己做些什麼來擺脫這個命運,但是無一例外都是遭到慘痛鎮壓的結果。

  就連一點兒水花都沒有掀起來過,就徹底消失和淹沒在了淮軍滾滾推進的大勢當中。

  而在靠近被占城門的地方,隨著被拆除和清理出來的坊區,一個以開平門為核心的新營區,及其相應諸多綜合功能的場所,正在不斷的擴張和成型當中。

  ……

  剛剛成為一名團結新兵的石秀,無疑是這些飽受煎熬和等待的眾人當中一員,他正握著一張獵弓躲在一堵坍塌了大半的斷牆背後,手心滿是汗水的翹首以盼這空蕩蕩的街道。

  作為北地九邊重鎮之一的幽州城,這裡在最鼎盛和繁華的年代,曾經容納了數十萬計的人口;同樣吸收了來自周邊形形色色的契丹、奚族、秣赫、室韋、新羅等等各族歸化人,而成為當地的常住居民;

  其中甚至不乏來自塞外草原上爭鬥的失敗者,或是被安東諸侯所流放和驅逐的失勢派系。別號「拼命三郎」石秀來自饒樂都督府的祖先,就是其中之一的代表;只是經過了七八世之後到他這一代,祖先的餘澤已經不剩下什麼,反而讓他這個家庭在街坊里背了一屁股的債。

  所以身為破落到叫存身之所都被人收了去的土戶,他只能流落到街頭上,仗著還有幾分勇力給人表演打拳和角牴,依靠關撲、賭鬥為生。因為在館舍里表演起來十分的賣力和拼命,也由此得了這麼一個諢號。

  結果自從北朝覆亡之後,這幽州城裡的年景也是越來越不好,雖然好幾次紛爭和動兵都沒有過多波及到。

  他們這些市井當中無隔夜糧的陡升小民,但是願意花些小錢觀看他們這些力士、健漢斗拳和角牴表演的客人,也是逐漸絕跡了。

  所以他只能跑去混粥場,然後稀里糊塗的因為這身還看得過去的百八十斤肉,就成了城中新募團結兵的一份子了,事實上也就吃了五六天的營頭飯,連基本隊列陣形都沒有像樣排過,就被倉促拉上了這處的城中戰場了。

  而他因為看起來臂長有力,而給發了一副半新不舊的獵弓權作射手之用,甚至連試射效驗技能的過程都省略了,就安排在了這處埋伏的陣地中。

  隨著日頭的逐漸轉移,早上吃了一碗滿嘴沙粒苞米粥的肚子,已經再次變得有些空蕩蕩而偷偷叫喚起來起來了,他不得不忍著越來越明顯的飢餓感,而不停的吞著唾沫來稍緩一二,然後努力回憶著剛入軍營時,每人吃餅大口喝菜粥的情景。

  突然高處負責觀望的鳴笛聲響起,就見街頭上突然傳來大片奔跑的腳步聲,不由的讓石秀精神一振而不由自主的從側邊探頭出去,就見一群人馬不停蹄的飛奔過來,一邊還在手舞足蹈大呼小叫著什麼。

  他不由一時緊張手中一滑,拉滿大半的獵弓就躥飛出去了,然後在划過一道無法預測的弧線之後,又好死不死的落在跑過來的人馬當頭,霎那間就正中一個而慘叫一聲栽倒下去,又被淹沒在了收勢不住踩踏而至的無數腿腳當中。

  而這一聲慘叫,就像是突然拉開了某個序幕,又像是無意觸發了這些預伏在街坊里,良莠不齊的兵士們緊繃的弦頭,霎那間又有許多箭只緊隨著石秀所涉出的額軌跡,而從各處飛射向這些奔跑而至的人馬,而霎那間迎面激起了慘叫聲連連。

  「住手啊……」

  「是自己人啊……」

  「有埋伏……」

  「救命……」

  「快讓我過去……」

  「敵勢追來了……」

  被這一陣箭雨射蒙頭的對方,幾乎一邊四散來躲閃和逃避著,一邊叫喊連天著努力分辨著自己的身份。

  然後這一耽擱之下,就在沒有其他的然後了;

  因為淮軍整齊劃一的淺灰色陣列,像是融滾的鐵流一般的從街道上緩緩的推擠過來,而將這些逃避不及的殘餘人馬,紛紛從身後排擊不斷著紛紛打倒在地。

  然後,還沒有等這些已經暴露了大部分所在的「伏兵們」,在身邊將官們的喝罵和踢打下,再次搭弓上弦射出第二輪箭雨來。

  從對方停下來的陣列背後,一些帶著煙跡遠遠拋投過來的球體,就已經爭相滾落彈跳在這些預設伏兵的陣地之中,然後變成此起彼伏的轟鳴和震爆聲。

  霎那間石秀被一股氣浪重重推了一把,仰面磕在了凹凸不平的牆沿上;在失去知覺的最後一刻,他卻想的是自己的潘姓小嫂子,沒法再掙些吃食回去供養她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