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相應食糧貯備和軍械儲備的情況就有些不甚明朗了。畢竟才開展針對北地尤其是平盧道的情報滲透工作幾年時間而已,並沒有辦法像是南朝大梁,或是北朝那樣通過長時間的布局和滲透,甚至好幾代人的潛伏,來在經年累月的接觸和摸索當中,獲得更深層次的東西;而不是僅僅靠一些浮於表面的市井見聞。

  反倒是栗姬為首的博羅會餘孽投靠,給我帶來了昔日相應的組織內部留下來的,通過形形色色的十幾家大小商會和區域行會組織為表面上的掩護,在北地活動期間所收集的重要記錄,其中就包括了當年與安東行營和平盧都督府的中上層,往來和接觸的一些舊事和評價。雖然大多數都已經物是人非了,但光靠依舊在的部分還是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和對照性。

  此外有些東西還是有跡可循,平盧道本身就已經被北朝保衛戰抽空了歷年積累的底子,又遭到北塞番胡大舉入關的波及而元氣大傷,而一直處於持續不斷的大小饑饉當中;後來雖然驅逐和清理乾淨了這些流竄的內患,得以暫時平靜下來卻又因為青壯勞力不足,而收成有限沒能萬全緩過勁頭來;

  然後又在一邊對外興兵不斷之下,屢遭喪亂而相繼在遼西、河北等地損失慘重,乃至近年在農業生產上更是被外來襲擾破壞的嚴重,不得不採取分兵就食的手段,以犧牲地方民眾的利益和活路來渡過一時的難關,而對於河北的寇略行動也是由此催生出來的。

  但是這個進程,已經被大舉北上的淮軍所破壞和打斷了;因為我的大軍相對的進兵神速,他們甚至就連今年的收成都來不僅進行收割,就連忍痛進行大範圍的清野堅壁都執行的不徹底,就已經被迫退守到了幽州一地了;因此在此消彼長之下對照籠火城當中的人口和貯備比例,就可以預期的城中貯存和儲集,並不會多到哪裡去了的。

  此外也有不那麼令人愉快的消息和判斷,因為之前那些二三流的對方和雜牌部隊已經被消滅的七七八八,因此聚集在幽州城中的平盧軍反而是比較精銳和相對核心的部分,久經沙場的老練軍人比例委實不小,屬於不那麼好啃的硬骨頭類型。

  如果再加上城內臨時徵募和武裝起來的丁壯,在數量上甚至還要比我帶來的淮軍大部更勝一籌,再加上城防守要的自然地理優勢和保衛家園為口號的被動加成,看起來未嘗沒有與我軍堂堂正正的展開決戰,或是攻守當中後續周旋和對抗下去的本錢。

  不過,有時候事情並不是光看表面上的數量和規模的,還有許許多多的綜合因素和考量的。

  「讓攻城營的重炮團趕緊上來。」

  我打量著層疊交錯的城防工事,對著身邊下令到。

  「準備開工拆牆了……」

  「就從最外圍開始好了……」

  ……

  河北冀州治所信都城內。

  河北大都督張邦昌也剛剛會見完一名特殊的信使,回到自己的小書房當中。

  「莫不成這世道又要大變了……」

  他很有些感懷和嘆息著,對著幾名等候在此的心腹親信和肱骨道。

  「淮鎮大起之勢已然不可免……」

  「我等又該何去何從呢……」

  「本以為南朝大梁固有天命,卻不想也是這般的力竭拙短……」

  「天下走向又將撲朔迷離了……」

  「總而言之,僅僅為了南朝給授的一隅虛名……」

  一名謀臣肆無忌憚的道。

  「就與淮上相惡而勞損兵戈,是萬萬不能接受的事情……」

  「但是,一旦淮軍平定了平盧四鎮。」

  另一名幕僚接口道。

  「難道就不會得隴望蜀,繼而謀取河北全境麼……」

  「屆時能公又當如何自處呢……」

  「那也是長短數載之後的事情了。」

  該位謀臣反駁道。

  「難道我被此間,就不能夠在有所作為麼……」

  「而不是竟為一時之利所惑,做那拯救平盧殘黨一時之危亡……卻引火燒身的……」

  「其實,我們萬全可以雙管齊下……」

  另一個開聲緩頰道。

  「以山後各州為代價……」

  「我決定了……」

  這時候沉吟不言的張邦昌,再次開口打斷他們。

  「將全力進取此處……」

  他伸手在牆上的地圖上點了一個位置。

  第1222章 平盧(八)

  幽州城外的南面戰線上。

  各處堆土高台上的炮壘不斷在噴出射擊煙霧,黑色的炮彈像盤旋的鴉群般,發出呼呼呼的凜冽風聲,在大多數人肉眼還無法看清楚的密集軌跡當中,飛向幽州城壁上下。

  時不時在看似堅固的工事上迸濺和綻裂起一團團的土霧和碎塊來,或又是城碟和女牆背後隱匿的人群當中,濺炸開成片的血色或是殘肢斷體來。

  而那些修築在城壕外的羊馬牆連同背後的守軍們,在十幾支炮團和使用飛火雷的重裝擲彈兵,相繼投入之後也已經十不存一,而只剩下一地埋沒在瓦礫當中還未清理掉的屍骸了;

  也只有東南互為抵角的開陽門和迎春門之間,兩處羊馬牆構築的陣線,依靠城頭上居高臨下的石砲、床弩和投火罐的支援,這才苟延殘喘的勉力支持著。

  但是這種拼盡全力的堅持,也在隨著城上大型器械在對射當中,逐漸發生損毀的代價和結果之下,被一點點的消磨和摧折當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