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自從北朝覆滅之後,他們這些原本在藩鎮割據和混戰當中,刀頭舔血討生活的江湖豪傑、遊俠兒、刀客,乃至其他形形色色出身草莽或是綠林人物,都一下就失去了一個可以奮鬥和努力的大方向了。

  因此,現如今的北方大地當中,有足夠的底氣和資本,又有足夠的前景和上升空間,來接納他們投效的勢力也就剩下那麼寥寥無幾的幾家了。其中無論是關內節度使高寵,或又是洛都留守王端臣,都是典型親信重用南人的軍隊,而且下轄地方殘破而民生凋敝。

  因此,既有足夠的基本地盤,也有足夠格局和空間,讓人獲得高官厚祿的指望和期許;只是相應的,淮鎮對於這些外來人口也是審查森嚴而門檻頗高,如果只是簡單的過境或是短暫停留的話,只要本地有人作保到官府登記後領一張身憑即可。

  但是想要在淮鎮落戶和安家置業,就沒有那麼容易了,需要相應的貢獻或是相對漫長的甄別和考研周期了。而這無疑是這些生性放浪自由而時常居無定所的江湖豪客們,所最難以接受和忍耐的事情。

  或者說,他們中的許多人並不願意接受這種全方位的拘束,而在淮鎮的社會體制下安心做個與世無爭的良善順民,也不願意忍受相對苛嚴軍紀條例的監管,而在急著故舊相識的緣故投奔軍伍當中,從底層開始重新謀取一番出身。而只是純粹把淮地當做休養生息的避風港和暫居地而已。

  然而,淮地實在是太過安全和平靜了,以至於既沒有多少作奸犯科之事,需要懸賞藉助外力來追拿;也沒有多少商旅沿途護衛的需求,甚至他們連自帶護衛入境的數量以及隨身配備的武器式樣和長短,都受到嚴格的限制和管控;

  然後在逐漸坐吃山空而一無所成之後,有人見到地方上的富庶和安定,以及城外鄉野通行往來的不設防,不免就故態重萌的犯了老毛病而做出一些違法犯禁的勾當來,於是就此像是捅了蜂巢一般,惹上了大麻煩被官府和發動起來地方百姓全面追拿下獄;

  比如,就曾有人在偷吃了幾隻雞之後,被整個屯莊的百姓持械圍追堵截,最後跳進臭溝里依舊沒有能夠倖免被拘拿遊街,然後發配勞役校贖的悲催結果;至於敢於在地方上殺傷人命或是動手抗拒的膽大妄為之徒,那更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了,他們好些人被打成爛篩子的屍體和風乾的頭顱,至今還懸掛在淮地各處出入的口岸、關卡之外呢。

  或者說自從地方也配備和擁有了相應的火器之後,這些外來遊俠豪傑們所賴以成名和傍身的武藝,也不是再那麼具有心理和生理上的雙重優勢了,這也無疑更進一步造成了他們的失落和迷茫。

  「就連那個宋公明宋黑三,當年可是道上號稱及時雨的人物……」

  想到這裡,另一個聲音更是氣不打一處出的恨恨道。

  「現在入了官家之後也變得臉厚心黑,再也不把江湖同道當回事了……」

  「就算是眼巴巴的上門投奔,求一口飯吃……」

  「也要故作姿態的拿捏再三,而各種要求百般為難下來……」

  「就算有心求他做個保人,在管下地頭上歇個腳,避避風頭……」

  「也是不肯應允的,就拿了些許小錢打發出來了……」

  「活脫脫就是狗眼看人低的貨色……」

  「也不要說這宋黑三了……」

  又一個人滿腹牢騷的藉口道。

  「就算是那位曾經仗義疏財,號稱玉麒麟的盧俊義那廝……」

  「或又是交遊極廣手面寬厚的晁天王,又何嘗不是這麼一副避之不及……」

  「或又是嫌惡在三的德性……」

  當然了,對於這些主動投奔或是入境的外來人士,淮鎮對外還是專門有一個半官方的機構——異聞司,專門用來接受那些自認有些有些本事和相應技藝、專長的奇人士進行報名登記,並由此進行相應的評估和認定,再根據其體現出來的價值,賦予相應的身份和待遇。

  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在這異聞司的甄選名錄里,各種手藝人和工匠,甚至是資深的老農,或是雞鳴狗盜之徒的偏門手段;總是比這些好狠鬥勇或是逞強爭勝的江湖人物,也更容易也更多機會獲得初步的額審核通過;也只有一些特殊師門傳承的武功和適宜軍隊推廣的搏擊技藝,才會被破格錄選成為特聘教頭或是差官,就此擁有第六、第七等的戶籍和身份資格。

  至於那些屬於半路出家而自發成才,依靠搏殺積累下來的經驗混江湖的遊俠、豪傑們,則大多數都被一次次的擋在了門外,有個別甚至因為被人只認和暴露了當年作奸犯科的舊事,而就此自投羅網下了牢獄待罪發落。

  因此,淮鎮從某種意義上說,變成了這些北地豪俠們眼中的一個隱形黑洞。被吸引過去的人,要麼磨光了稜角和銳氣之後,被體制收編和改造掉;要麼就此心灰意冷的摒棄了過往,而帶著家人安定下來做個交糧納賦的良民;或是乾脆在輕舉妄動的反抗之下被體制給碾壓成灰灰。

  當然,還有另外一些人既不想放棄淮地的物資豐富和社會便利,也不想荒廢了這身本事和技藝,更不願意被嚴格的編管起來;於是他們窮極思變之後也想辦法選擇了游離在外的第四條道路,就是三五成群的抱團起來在淮鎮勢力控制範圍的邊緣上討生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