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反正博羅會在遼地的名聲已經徹底臭大街了,尤其是作為數十姓的大小藩家,在諸多確鑿證據的見證下,集體宣誓要對新羅和遼地動亂的罪魁禍首——博羅會,徹底清算到底。

  因此,順便可以用這個疑似和嫌疑的名義來收拾一些,被列入黑名單上的潛在不安定因素,就算其中有一些附帶傷害的誤傷和矯枉過正,那也是可以接受的代價。

  這次意外北征的結果,導致我在安東布局和經營的全盤計劃,在收尾階段幾乎是一拖再拖而一變再變的橫生出許多波折出來了,但是現在總算是得到一個比較令人滿意的結果。

  作為後世的東三省之地,我差不多已經入手了差不多整個遼寧和小半個吉林,外加一小部分屬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所在。如果再加上與新羅藩事實上通過沿海,連成一片的邊角之地,那就更大的多了。

  至少從控制範圍和地理上看,已經差不多是我在中原的淮鎮基本盤的倍半之大了。各種林林總總的直接或是間接掌控下的人口,也有近百萬之數;

  只要能夠稍加體恤的在沒有較大外患威脅下休養生息數載,再加上由南向北逐步推進的土地勘測和戶口撿括,只怕能夠調集和動員的人力物力等資源,還能持續增長上好幾輪才是。

  回過頭來歸根結底,我最缺少得還是經營治理的時間啊。卻不得不被形勢所策動,而疲於奔命征戰於各方,不斷的做那鯨吞象咽之事。

  如果,不夠夠繼續加以節制和管控的話,只怕是要麼大軍總是被各種問題和狀況所裹挾著,疲於奔命乃至在外力竭而潰,要麼就是被納過多難以消化的土地和人口,給活活撐爆了才是。

  至少,在後方的謎樣生物發來例行的報表當中,核心六州境內的部分工場,已經開始第一次出現了開工不足的跡象;按照謎樣生物附帶的判斷,如果我不能再結束北方的額戰事,及時遣在後方提供輸送勞役的龐大後勤隊伍,甚至在夏季青黃不接期間的農業生產,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如果再有什麼旱澇蟲害歉收之類的天災,那真是會連鎖演變成某種意義上的人禍了。

  畢竟,因為需要善後的地盤和控制的範圍遠超過預期,而不得不占用了淮鎮更多人力物力的資源投入,才得以勉強維持下來最基本的戰果不失。

  而相對於那些看起來滿地都是,只要給口吃的就能幹活的普通勞力,有一定崗位經驗和簡單技術專長的產業工人,及其相關基層的管理人手,卻不是那麼容易積累和培養出來的。

  現在卻是被我征戰的需要,而大量抽掉到新地盤去維持局面和日常的生產運作了。

  而我通過戰爭來反饋和輸送回去各中戰利品、資源和人口,也同樣需要額外的人手來接手清算和組織調配,才能以相對合理的較小損耗率,變成有益於這個政權體系的養分,和繼續維持這架戰爭機器的燃料。

  所以按照後方的通報,聯校安排出來實務修習的生員已經嚴重不敷所用,而讓淮鎮原有的官吏體系更加負載嚴重;而不乏日夜加班病倒累倒,乃至在趕工作業當中頻繁出現錯誤和謬失,以及各種怨聲載道的聲音了。

  而這一切,幾乎是隨著源源不斷被押解和轉運回去戰利品和人口,接踵而至的出現在我的面前。

  而謎樣生物的對策和建議,則是給淮鎮所屬的數千官吏和兩萬多事務人員,進行一次集體的調資,主要就是調高實物待遇的配給標準,並增設諸多勤勉考績的獎勵,以及相應的榮譽稱號和獎章體系;

  來發揮一下吊著胡蘿蔔的群體效應,也算是變相分享一下戰爭的紅利和餘澤。

  ……

  第1125章 歸遠(二十)

  遼東城,再次迎來了熙熙攘攘的新一天。

  隨著自稱北盟那些桀驁不遜之輩,在黃龍府的亂戰當中被北征的淮軍徹底打的山崩水瀉,而足足有十數家藩主及其親族眷屬,相繼被俘送到遼東城來游獻;而耶律大石浩蕩過境的大軍亦被打得煙消雲散,只余些許殘兵敗將奔逃四散,將個中消息四處傳布開來之後。

  整個安東道境內乃至整個安東大都護府下轄,都不免為之震動和憾然。作為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權作為大都督府所在的遼東城再次變得無比熱鬧起來;

  從海東道(新羅藩)到安東道的偌大地域內,從流鬼國(堪察加半島)到窟說大島(庫頁島),沿著海陸的信風而絡繹不絕抵達的各色諸侯和藩屬的代表和信使,讓新籌備沒有多久的大都督府,一時間變得門庭若市一般。

  不論是那些邊邊角角里苟且自安的邊藩小部,還是那些靠近山外草原的雜胡藩屬,就連新羅藩的對馬海峽對面的倭國,都有地方大藩勢力派遣使者過來覲見和打探消息,這聲威重張的安東大都督府。

  作為安東最古老的家系和昔日的諸侯之首,在經歷了這麼多變亂和患難之後,能夠在有生之年見到大羅氏重新威臨安東之地而震懾四方,無疑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雖然這各局面其實是羅氏分支的某個遠宗帶來的。

  當然也有不怎麼和諧的聲音,比如在私底下加緊串聯和交涉的一些身影,和偶然被從街坊里被帶走的個別人。

  而在修繕一新又擴建了好幾倍的都督府一處偏廳里,剛剛送走一批前來拐著彎抹著角,想要各種說情或又是抱怨的說客,大都督兼藩主羅思謹重重的嘆了一口氣,對著身邊滿臉恭敬的記室和書辦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