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了,這其中有多少是看在羅藩世系管領安東的餘澤和名分上,又有多少是被淮軍先定內亂後破外虜,而一時無兩的赫赫威勢所攝,就不好說也不得而知了。

  當然了,我也多少需要他們的支持,哪怕是在名面上或是形式性的支持也好,可以名正言順的給他們分派任務和職責,為我接下來大刀闊斧推行的舉動,省卻下不少麻煩和周折;

  畢竟,如今大戰平復下來,後續工作當中重中之重,就是農業生產;

  雖然一些越是靠北的地方,就越是容易因為戰火綿連,而耽誤了糧食作物的農時,但是後續跟進的淮地農官們,還是帶了其他據有替代性的經濟作物種子和相應的生產規劃,以便將這些落荒的土地資源和剩下的生產周期,給充分而徹底的利用起來。

  當然這還只是表面上的理由和做法;

  從短期效率上看,通過這些集體組織的農業生產活動,也可以吧這些新納入掌控的游散人口,給變相固定和約束在特定的範圍之內,而減少各種維持秩序和賑濟的成本,以及抑制和降低他們被人煽動、裹挾起來作亂的風險。

  這是從長期邊關那些流民過程中得出的額成熟經驗和陽謀;只要能勉強果腹不至於餓死,又整天有事做而滿個不停的人群,就基本沒有那個多餘的時間和精神,去想東想西的傳播謠言或是做出一些串聯抱團的事情來。

  而從更加長遠的方向上說,則是通過這種在安東地區專業和集中性性的產業區域規劃布局,來與淮地形成某種互補的共生關係;也是從經濟命脈和民生需求上,給變相的捆綁上淮鎮的戰車。

  而相對單一的區域經濟和生產結構,也可以變相的減少叛亂和反抗的風險閾值。畢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淮鎮主導的宏觀調控和資源互補的話,他們大多數就得面臨餓肚子或是生計無著的風險和危機了。

  畢竟人心也許會隨著時過境遷而變,但是既成事實的切身利益,卻是沒有那麼容易被改變的。

  然而在這方面,就屬於迷樣生物所擅長的行事風格和手筆了。這也是她來到淮地之後,通過各種細節上的拾遺補缺和成效追加,給我帶來的行政執行力和資源調配上的明顯加成和增益。

  事實上,就是在我家的後宅里,也有一個專門的負責調研和制定各種經濟計劃,對工農業生產規划進行評估的部門,在輔佐她相應的日常工作。

  為了滿足和填補這個方面的需要,這些年積攢下來農學方面的幾百名實習生員,還有幾十位從淮鎮各地抽調過來,或是老練穩重或是年輕富有幹勁的官員,組成各級的搭檔班子而負責具體的執行和操作。

  畢竟相比地勢狹長多山的遼西,遼東之地被經營了數百年二三十代人,各種田土、牧場、畜廄、礦產和林木等資源,也已經被高度開發或是發展的相當成熟了。

  光是遼河流域的黑土地帶,在後世依靠機械化作業和化肥農業,就開發出六千多萬畝的耕地來;這個年代雖然沒有這麼誇張,許多地方還是相對貧瘠的山丘,或是海水浸漬侵蝕出來的沼澤和鹽鹼地,但遼河兩岸日積月累經營和拓殖下來,開發過的田畝也已經達到數以百萬計。

  僅僅是這一點,已經勝過了我軍在淮北道和河南道之間,所占據的小半個黃淮平原了;更別說是淮東六州那些相對分散、破碎的河谷地了。哪怕其中能夠被淮鎮直接利用起來的只有一半稍多,那也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了。

  此外根據我所學的現代地理知識,這一帶還有支撐後世東北鋼鐵工業體系的,諸如本溪煤礦和鞍山鐵礦之類的淺層大型礦脈,以及鉛鋅礦、銅礦等伴生的資源;雖然目前還只有有限的開採規模,對於淮地的產業結構也是有益的補充。

  再加上遼東半島上的林木、漁業和曬鹽產出,東部丘陵地帶的畜牧業和果園、林木,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備選種田暴兵基地,難怪這些上百年下來,安東大羅氏能夠以一己之力,抗拒北朝安東行營的屢次侵攻,還能有所反擊打得有聲有色。

  從軍事上長期占領,從經濟上逐步控制,從行政體制上逐漸替換掉,最後才是文化和心理認同上的融合,以完成對遼東乃至安東道南部的資源整合和消化;這顯然是一個多管齊下而整體運作的過程,最少也要數年時間,而且還得建立在沒有外力干涉和意外情況下。

  但不管將來怎麼說,這裡總算是開了一個比較圓滿的好頭,接下來就只能走多遠看多遠了。然後,就是加緊組織更多的船隻和其他運力,從淮地轉運和輸送補給,以供後續的行動所需了。

  這一戰打下來通過各種林林總總繳獲和抄沒,常用的糧秣錢財物資什麼的,還是多少有所進項和補益的,雖然目前還是個盡支出的負增長,但是從長遠上看還是能夠加倍的補足回來的;

  因此,反倒是各類的火藥消耗才是需要急切輸送和補充的大頭,光是遼東城下的一連串大戰,就足足打掉了攜行配額的三分之一還多,各種使用過度或在戰鬥中損壞的銃炮火器,積累起來也有不少需要修理或予以更換。

  緊接著是乘著這停駐修整的間歇,接收轉運過來的補充物資和人員,並開始大肆的敘功論賞、撫恤和追贈傷殘陣亡將士;

  籍此順便還舉辦了一場,給這次征戰當中新湧現出來的功勳將士,以及和已經達到初步年資的老兵,公開給予授田狀的集體儀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