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通過這次有些波瀾不驚的見面會,讓大多數官員初步接受了這個現實之後;她的第一把火就燒向了傳統應用的公文體裁和各式,將併四變六的前綴和後題感言都給通通給砍掉,再大大壓縮了正文的內容,而要求儘量簡明直白的就算是剛學會千字文的人,也能輕鬆閱讀出來。

  用她的話說是。

  「又不是律師治國的德行,非要把規範性文件寫得又臭又長,好讓普通人就無法掌握了。」

  「這種絕大部分普通人幾乎無法了解和掌握的條例和文件,其意義何在?」

  「詞章寫得再華麗,考據的再深奧有什麼用,僅僅是為了滿足極少數人自嗨的烏托邦情節麼……」

  「難道還要回到上古,專靠祭祀集團來掌握和解讀的甲骨鐘鼎文時代……」

  當然,這也是一個比較容易敲打和撬動淮地新式官僚體系,而且還是比較關鍵卻又對日常運作潛在影響甚廣,但反彈相對較小的契入點,我自然是舉雙手雙腳,外加第五隻來全體贊成和支持了。

  ……

  第1051章 殤國(七)

  法大力行走在江南特色的河網水鄉之間,只覺得到處都充斥著某種躁動的氣氛和盲目樂觀的情緒;各種盤踞在村莊市鎮當中的武裝力量,像是狂歡一般的在那些大戶人家和豪族的宅院裡;

  街頭巷尾之間,充斥著形形色色褐衣短胯的人等,在圍著搶來的家什和物件,各種肆意大吃大喝和尋歡作樂,或者輪流殘虐那些昔日高高在上,而不會拿正眼瞧上一點的女性們。

  而這種浮躁的氣氛,在他一路穿州過縣,抵達了大雲教總壇的所在地,達到了一個頂峰和高潮。

  幾隻各種攀比排場一般的鼓吹和儀仗隊伍,正在城門下為了進入的先後順序,而大聲的喧譁和爭執不已;而他們高舉旗牌上的字號,也是饒為唬人的「XX丞相」「XX太尉」「XX僕射」……

  ……

  而在徐州城內,我也正在頒布一些列的冬日訓令。

  其中就包括了,打算將已經膨脹到四十多個營的青州守捉軍,重新改名而升格為淮東守捉軍;

  從原本左右廂分作前後左右四翼,每翼各領十營以備東西南北方向的戰區需要;而剩下的則是守捉使和團練使手中,所掌握的機動部隊和野戰兵額。

  這樣一輪整備下來,又將產生新的裝備上的缺額,而只能暫時用原本主戰營團和靠前字號的防戍營,所汰換下來的舊式裝備來暫時頂一頂了。

  此外直屬資序的衙前兵,牙軍、左右虞侯軍,也進行了擴充和壯大;其中教導大隊從一千人增擴為一千五百人,標兵營擴充為第一第二第三標兵營,親直營拆分擴張城左右親直營;

  其他特種編制的若干炮團擴張為炮營,重裝車團擴充為重裝車營;而四個驃騎營和五個獵騎營之外,因為戰馬存欄的相對充足,又增加了伴隨的輔助騎兵和騎乘步兵各三個營,不過在編率大概只有百分之六十到八十,需要進一步的額訓練和補充。

  反而是戰鬥工程營的配備和擴充最簡單了,直接從數萬建生軍里選拔和考核之後,輕易就可以編成了五個營的規模。

  這樣除掉輔助性的編制外,我的直屬力量也就隱隱突破萬五的規模了,而在明面上朝廷能夠給提供糧餉淄費的編制,不過才三個營而已,而且還是有些折水的實物呢。

  而主戰軍序當中,雖然目前四十幾個營頭的編制雖然沒有大的變化,但是更進一步加強了騾馬化,也就是騎乘步兵的和訓練;至少確保每個軍序的頭五個到六個營團番號,已經基本實現了騎乘機動的騾馬車輛配屬。

  而其中的御左、右護、前軍番號下,半數的營團也基本實現了炮隊的配屬,雖然都是一些野戰用的輕炮和散彈小炮,或者乾脆就是三式轉輪大銃。

  只有新加入模範後軍所部初成建制的七個營,目前還是使用清一色火銃為主的輕裝部隊,其中配備率也只有八成左右,其他都只能使用刀槍弓弩等冷兵器。

  於是在無形之間,除了半脫產的守備團之外,淮鎮所轄的各色軍事力量,也已經堪堪突破了十萬大關了。再次達到了三、四戶養一兵的極限。

  另外,我剛剛下令在留後府下設立專門管理各色藩兵的日常機構——藩台司,以羅驃騎和吳玠為正副主官,對如今淮鎮配下來自幾大地域,形形色色的十幾隻不同背景和歸屬的藩兵,從後勤供給、人員和裝備、訓練和內務上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掌控。

  而具體的日常軍事勤務和戰時任務,則由當地州一級的防禦使、團練使,乃至前沿的兵馬使或是都監官等,具體的負責人進行編配和指派。

  這樣計算下來就是十幾萬人的需求和保障,日常維持和運轉的財政壓力又進一步的擴大了。

  好在供養這些藩兵的資源主要由那些受淮鎮庇護的諸侯藩家提供,然後由轉運使衙門統一管理和分配,以發揮最大的效能。

  但是相應訓練和裝備的維持所費,就實在沒有辦法給節省下來了,哪怕是用繳獲和淘汰的二手甲械,相應的翻新和修理費用積累起來也是老大一筆。

  除了百餘萬已經安置下來的正常戶籍人口之外,大概還有強制監管下形形色色的十幾萬免費勞役,充斥在各種繁重而危險的場所和崗位上,可以提供長期的剝削和壓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