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使用壽命和損耗,就更不用你們多餘的考慮……」

  「這是後方糧台和材官應該考慮的問題……」

  「其中的取捨之道,難道還要我親自教你們麼……」

  「當然是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效率,讓他們練上手之後才能及時派上用場……」

  他們正在測試的是一批剛出廠的小型火炮。雖然北伐之戰暫告一個段落了,但是對於如今淮鎮而言,還有好些繼續用兵的地方,因此相應的火器和其他軍工配套生產,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進一步擴大了。

  只是,由於諸多外軍新入駐淮東之後,人多口雜無法保證消息流通的情況下;一些比較敏感的重型、大型火器測試,也被自然而然的轉移到了淮東外海,更容易封鎖和隔絕窺探的島嶼上,進行後續的測試。

  只是這次測試火炮樣式有些特殊,粗短的前裝炮身,被固定在了一個木製托盤上,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個斜放的小墩子。

  當然了,因為較短的身管,哪怕是前裝也能夠保持足夠的發射速度和效率;而相對固定的底盤,則保證了發射間的穩定性,幾乎不要重新調整和校正;只是在射程和初速上,就不免相對同樣口徑的長管騎炮和野炮大大縮水了。

  不過也相對省儉了用料和結構設計、零件數量和工藝,而令生產成本大為降低而有了規模上的優勢。

  因此,這是一批專門為出陣新羅藩的遠征部隊,所特地應地制宜生產出來的專屬臼炮,以犧牲射程和保證基本威力為前提,(只要求在最大號強弩的射程之外,形成仰上的火力壓制即可),實現了較小的體型和分量,以對應多是山巒起伏的新羅藩境內作戰時,常見的山地間攻守和通行能力的需要。

  因此,連炮帶架只要兩到四名士兵或是民夫,就可以比較遊刃有餘的抬著在戰場中進行短程機動和大隊突擊跟進;或又是用馱馬和特製抬架,在相對崎嶇的山地里伴隨行進和和就地展開。

  雖然簡化了結構和零件,但是相應的發射藥和彈丸,卻是一點兒都沒有縮水,甚至還有所創新和改進;因為相對彎曲的彈道和低初速,可以像是床弩石炮發射的火油彈或是爆彈一般,發射一些內置火藥或是燃燒物的薄殼球彈。

  當然了,除了針對山地作戰部隊的配屬之外,在通用性上也由此有所拓展和預留;比如因為較小的後坐力和曲射彈道,可以比較容易的裝備到水營的戰艦或是近海緝私快船上,作為點面壓制的中短程火力補充。

  或又是進一步改裝托架和固定物之後,裝到登陸用的大舢板,或是內河行駛的車船上,與打散彈的碗口炮和斤重小炮一起,充當近程的火力支援。

  乃至配發到那些延邊的城壘和堡寨、屯圍里去,作為一種便宜和簡便的防禦手段和火力補充。

  只是相比這些年大多數時候總是呆在安全的後方,鼓搗這些軍工項目和科技發展脈絡;他卻是有些越發懷念起往日在戰場上,一邊調校武器一邊作戰殺敵的經歷來。

  因此,這次出征新羅藩他總算請求得那位鎮帥的鬆口,得以以材官的身份隨行其中,見證和調教各種新式戰地器械的實踐和應用過程。

  但也被約法三章,不得主動親冒矢石出現在戰鬥序列中,必須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不得連累和影響正常的指揮體系;因此,他也只能過一過在後方運籌帷幄的乾癮了。

  只是,當孔吉吉滿心盤算著各種測試和調整數據,重新回到陸地上並且踏入青州城之後;卻撞見守在城門口滿臉焦急的護兵,以及自家後院起火的相應噩耗了。

  「老家來人了?」

  這些年,隨著他在軍中地位的節節攀升,混的是風生水起和名聲漸廣,就連國朝的敘功名錄里也頻頻出現了他的名字,而被當作某種意義上「萬里遠赴報國」的典範之後;

  許多人也終於知道了,當年被迫出走域外而形同變相流放到北俱蘆洲地孔氏一脈,居然也在堅守的書禮之家中,出了他這麼一個叛經離道的異類。

  然後,他也在前年終於和消息延遲了好幾個月的本家方面,有些彆扭和不情願中,重新取得了聯繫和有限的訊息往來;

  由此,他獲得了一些來自海外資源和人手上投入的許諾,算是對他這個在曲埠祖地重開家門的正房子弟,更多是象徵性的支持。

  所以,現在新洲的本家在毫無通氣的情況下突然來人了,不免讓他有些緊張和患得患失起來起來。

  ……

  而與此同時,在留後府後宅的庭院裡,也發生了一點微妙的變化。

  至於平日裡,喜歡一邊不停舔著爪子,一邊幽怨的看著透明玻璃缸里,游來游去的觀賞魚類的薛丁格,這時候卻是跳到了一棵大樹上去不肯下來;

  只見它全身長長的背毛都站立了起來,毛茸茸的環斑大尾巴豎直的像條鐵槍,而死死盯著遠處某個正漂浮在水池裡的身影,唔唔唔的發出某種警惕的咆哮聲。

  那是一隻正愜意的沉浮在碧綠池水裡,全身黑白相間的大型動物,只有一團像是包子班的臉部,微微的露出水面蕩漾出一串串的泡泡和水花來。

  新出現的寵物,一隻據說會潛水+咬頭攻擊+包子臉吃貨的熊貓,長得格外的健碩;據說是梁公時代的兩大宮廷吉祥物——早慢熊的後代之一,在洛都北苑的萬獸園被遺棄之後,依舊在獸苑附近存活了很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