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且放心,某家拼盡全力,也會把你們帶出這個死局和險境的……」

  ……

  數個時辰之後,在金光萬丈的夕陽餘暉和青綠一片的宮城反光背景當中。

  我也在前呼後擁的將官們,各種驚呀、震撼、呆滯、失神、敬畏得合不攏嘴的表情紛紛當中,穿過高聳的宮院院門、宮院步廊;外環護渠上的三道玉帶式的引橋、牌樓和坊道;又攀上每重八十一階,共計五重疊加的宮台後,最終緩步踏進了明堂之中。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明堂正好位於宮城的中心最高處,於此宴賜君臣,赦天下,乃至縱民入觀。

  與外間遠眺的輝煌萬丈相比,走進了四面通透而宏偉空曠的內部看,卻是又有另一番滋味在心頭。

  因為,只有正朝入口附近的樑柱和門楹看起來是新漆的,其餘內間的種種不免失之年久斑駁的滄桑感,而讓描金繪彩的宮殿呈現點點剝落而層次不一的厚重積澱。

  而斜陽的餘輝,透過四面皆空的如林巨柱,以及頂端的開口和窗格,點點碎碎的散射在巍峨龐然殿堂之中,自有一種莊嚴肅穆的壓抑感,讓人不由自主的放低聲線,變得屏息靜氣乃至謹小慎微起來。

  事實上,走進了仔細觀察起來才會發現,大多數樑柱只有在位置較低的部位,一遍遍的修繕和上漆,而與缺乏保養和維護的上端部分,呈現出某種又深到淺的漸進層次,而在柱頭楹梁的部位,只剩下光禿禿的木質原色了。

  而擺在這裡鎮壓氣數的九州鼎和十二神人金像,早已經逸失在了歷史當中,據說是被某代財計窘困的天子,給熔鑄了去制錢和造炮了。

  剩下來的那些泥金銅色的麒麟仙鶴朱雀等瑞獸造型,也是浮塵黯淡難掩上面的細微裂痕和剝裂;就連數丈寬上千人同時舉行朝會的進碣大道兩側,那些斗拱垂架闌幹上的雕花和貼飾,也被剝蝕的乾乾淨淨,只剩下一團團一片片青綠相間的底彩。

  這一切所見所聞,就像是現今搖搖欲墜乃至開始崩解離析的北朝,某種外強中乾的寫照和縮影。

  而在正進大門的盡頭,為名為鐵渠而模仿五嶽五鎮四海四瀆,卻已經乾涸落滿塵埃的人造河川的環繞之下,九五之數的雲紋玉質升階之上,描龍織金的天子御座,就背靠著中庭巨柱而立。

  在巨大的對比反差之下,顯得既是渺小又是巍峨。

  用金紅黑三色帷帳環繞起來的巨柱上,除了龍鳳呈祥踏雲而起的彩色雕紋之外,還陰刻有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寫的明堂詩:

  於昭明堂,明堂孔陽。

  聖皇宗祀,穆穆煌煌。

  上帝宴饗,五位時序。

  誰其配之,世祖光武。

  普天率土,各以其職。

  猗歟緝熙,允懷多福。

  只可惜,御座左右一片凌亂和七倒八歪的旗鼓、團扇、屏風、熏爐,打破了這種最後一點莊重和肅穆感,滿地狼藉的廢棄物件和上面密密麻麻的腳印污漬,昭示著這裡最後的時刻,曾經發生過的爭搶和奪行為。

  輪番觸摸和觀賞完御座之後,光是圍著巨柱的中軸,繞著這第一層的乾元大殿,走馬觀花參觀上一大圈,也足足花了我們小半個時辰。

  「帶路吧……」

  然後我對著順路抓來的幾名哭喪著臉的內侍道。

  「引我到上面去看看……」

  明堂的布局乃是「上為嚴配之所,下為布政之居」。因此上面的樓閣中層層疊疊供奉和祭祀了,不少歷代皇帝的神主牌位,也是明堂之中相對保存完好的部分。

  站在頂層的外延角樓欄架上,在碩大的檐下風鈴聲聲中,欣賞完整個荒敗凋零為主色調的紫薇城,所特有的落日盛景之後,從上層建築下來之後已經是天色昏暗了;

  正當大多數人還沉靜在某種目眩神移或是陶醉難以自拔,我突然開口道;

  「可以了,我們動手吧……」

  「什麼……」

  「動什麼手啊……」

  劉延慶、王貴、崔邦弼他們紛紛露出某種詫異或是驚疑的表情來。

  「大帥……這有些不太妥當吧!」

  看起來硬著頭皮的風卷旗,對我低聲勸諫道。

  「好歹是昔日大唐天子的朝會之所,古今難得的傑作,就這麼毀了實在有些可惜……」

  「你們誤會了,這明堂當然可以留下來了……」

  我笑了起來,一副理所當然的道。

  「但是裡面的東西,就沒有必要繼續留著吧……」

  「除了御階以上之外,自己去選些滿意的紀念品……」

  「帶回去作為手信豈不美哉,也不枉我們這一行的留念了吧……」

  然後我又繼續道。

  「此外難得有這個機會,那些士官和老兵的代表,以及奮勇爭先的功勳之士……」

  「也都可以叫進來,好好的參觀和瀏覽一番……」

  「然後帶個小物件回去好了……」

  當然了與我而言這種集體活動,對於打破某種對於皇權的敬畏,以及心理上的迷信和愚昧,也是大有好處和裨益的。

  於是,夜幕中的明堂,再次被往復出入的連雲火光,給照亮在深沉的暮色之中。

  ……

  而在更遠一些的江寧府。

  石頭城中行在上下,都被籠罩在了某種戚風厲雨式的低氣壓和氛圍當中;就連行在期間的內宦和宮人,都是小心翼翼貼著牆根,而連動靜和大氣不敢發出一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