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此,除了在附近作業的民夫受到驚嚇,而跑散了不少之外,其他方面受到的影響算是微乎其微。大部分輜重和傷員都是安然無恙的。

  還有就是從汜水關通往汴州和鄭州的後方道路,也被給這場大水沖毀了不少,至今好些地段還浸泡在內澇積水當中;雖然不影響個別信使往來,但需要搶修和排乾之後,才能恢復來自後方的輸送。

  但是,前往東南面聯繫的劉延慶麾下模範後軍為主的左陣,卻不在意料之中的方向上和位置上,仿若是就此不見了蹤影而失去了聯繫一般。

  讓人不免在心中蒙上了一層陰靄,變得有些疑慮和揣測起來,要知道劉延慶所部幾乎都是新部隊,戰鬥力和組織度屬於五陣之中最墊底的,所以才被安排在靠近城牆的南向,警戒和防備城中殺出來的外援;

  儘管如此,留下白馬寺守營的一個主戰營,和三個防戍營和一干傷員病號,還有相應初步武裝起來的淮東民夫之後;我麾下還是恢復到了近三十個營頭,約兩萬八千多戰兵的規模;

  而且火炮等重裝備還有騎兵建制都還算大致完好;從白馬寺的後方糧台重新獲得補給之後,火藥鉛子彈丸備件什麼的,也可以堅持上相對較長的一段時間。

  就是在車馬運力的配備上有所縮水,而只能集中起來重點使用,因為突如其來的大洪水對隨軍的牲畜,造成了普遍性的驚嚇和其他影響。

  原本友軍陣營的位置上就有些慘不忍睹了,到處是淤積在厚厚泥漿里的營帳,以及低洼地里被泡得腫脹的浮屍;究竟他們是出了意外沒能接到我的通報,還是根本不相信這個情況,而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因此當我先頭部隊從行進過的地方回復消息稱,沒有見到任何一個活人或是倖存的建制;他們倒是在一些較高的地勢上,發現了一些似乎因為會游泳,而得以倖存下來的大驢和牛。

  而大水留下的滿地污泥,同樣是不乏麻煩和危險的存在。因為這場大水也整個改變了河洛平原上的地貌,無論是田莊村邑,還是渡口橋津,或是河渠池泊,大都已經徹底變了模樣,而無法讓人給準確的辯認出來了。

  就算是最老練的斥候,在洪水過後的地面上落腳下去也須得十分的小心謹慎;不然踩到淤泥里堆埋著的屍體什麼的拌摔滑到了也罷;要是碰到被泥濘掩蓋下折斷的刀槍劍戟什麼的殘碎之物,那就不是一般的受傷和感染了。

  然後才給後隊留下方便通行的標記和相應的注意事項,畫出可通行地面的標界;因此,作為先頭這一路過來委實很有些不好走。

  故而,當我的本陣能夠在咫尺鏡里重新看見,依舊浸泡在大片積水裡的洛都城牆的時候,已經在路上走了一整天的時間了。

  第948章 破釜(三)

  洛都北城,安喜門。

  雨水已經停了好一陣子,而從大塊碎散的雲層中露出烈日炎炎的餘威來。

  雖然牆頭上插著北朝的旗幟,但是門樓之下卻是一副門洞大開毫無設防的景象。

  除了門口的大片深淺不一雜亂無章的腳印之外,還能看到門洞內的甬道已經被沉積的淤泥,和不知道哪裡衝過來的雜物,給堆滿了厚厚的一層。

  而城頭上見到大軍靠近的反應和動靜,也是靜悄悄的一片;究竟是早有埋伏的陷阱還是純粹的空城計呢,我不由陷入某種深深的疑惑當中。

  只是當少數擅長攀越的士兵,籍著抓索和長梯嘗試性的爬上城牆之後,才用搖動的旗幟確認了上面的確沒有任何人,這處門樓似乎已經被放棄了的事實。

  但是我還是不夠放心,由就地升起了高處觀測用的飛舟,再次確認了城門背後同樣被浸沒在淤泥里的坊區,以及兩側的城牆上確實沒有人類活動的痕跡。

  這才下令了讓先登隊和敢戰士繼續上牆,控制住門樓兩側的要點和制高處,另一邊工兵清理門下的通道以方便大隊人馬通過。

  最先進入的則是張憲所領的車營,在城門內側附近就地展開一道基本防線後,才有後續的開進的動作……

  因此,當我代表的中軍也得以進城之中,首先見到的是道路兩旁堆積起來的泥漿,以及到處都是淤泥和垃圾被翻出來的新鮮氣味,其中還混合了淤泥之下形形色色事物,在炎熱天氣下散發出來讓人頭昏腦漲的複雜味道。

  已經進城的大部分士兵,不是在清理地面的積水和淤泥,就是在搬運和搜尋各種建材和構件,繼續擴大和鞏固內城一側的陣地;而一些較輕的火炮,則被從用來輸送的車架上,吊裝到城牆上上去。到處看起來都是一片忙碌紛紛的景象。

  而在遠處西北向已經清晰可見的皇城和東夾城高牆,對於我們這邊的動靜和聲囂,同樣是一副無動於衷或者說是毫無反響的情態。

  由於洛都城的地勢和布局與故長安相近,都是屬於典型的北高南低,西貴東賤的格局。

  因此,站在門樓的最高處,可以看到城區內大片依舊浸泡在水裡的坊區,其中又以洛水對岸南郭的受災情況尤為嚴重,而我所在的北郭,東面的情形也要比西面更加糟糕一些。

  反而是位於北郭西側的大內宮城,及其附近含嘉城、東夾城和坊區,基本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反倒是留下許多慘烈戰鬥過的痕跡,大或焚燒過的建築,以及堆積在廢墟之下,根本還沒來得及清理掉的屍體,就是最好的寫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