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就不管他們了……」

  他伸手用力一揮,就像是甩掉什麼負累一般的沉聲道。

  「就讓他們姑且多拖住一些南逆吧……」

  「也算是為國殉難死得其所了……」

  「關鍵是洛都城中的呼應……」

  ……

  而在洛都城的北郭之中。

  高舉著殿前前衛金烏捧日旗幟的人馬,也剛剛衝過了被燒得只剩下光禿禿橋面的東天津橋,而在對岸坊區被燒成一片白地的北市里,與來自城牆方面的河南別遣軍。

  這樣也就意味著,洛水不再成為隔斷南北兩大城郭的妨礙;而讓城中的大梁軍馬,真正有機會合力起來,將北郭之中負隅頑抗的守軍,給推進和壓縮到了皇城大內附近的坊區當中。

  只是,在他們沒有注意到的地方,連日暴雨之下迅速上漲了不少的洛水,一些地方已經漫過了堤岸,而形成了小片的內澇……

  ……

  兩天之後,千金堡最後的抵抗,也被按部就幫的絕對優勢給拿下了。

  只是雖然陣前擊殺了關內討擊使哥舒盧,擒獲身負重傷大同節度留後路維思在內的,一大批還來不及自殺,而掛著節度使、節度留後、經略使、防禦使頭銜的將帥及其佐僚班底上百人;

  但是最後抓到所謂身份和價值最高的目標,北院宣徽使兼太尉宿元景,卻是各不折不扣的替身兼冒牌貨,讓這個戰果最後不免失色和縮水了一些。

  雖然風雨已經停了,但是一夜之間睡醒過來,外間已經變成某種意義上的汪洋大海了;這不由在我在與三枚苦中作樂式的日常互動之餘,也掀起了塵封多時的記憶里,關於後世「今年夏天來武漢看海」「天然海景房之類」「大海呀你都是水」之類的網絡笑話;

  流經附近的谷水、澗水,乃至遠處的覆城渠,連同周圍一些綿延起伏小丘和坡地,都已經全都不見了蹤影。

  當然也包括淮東軍所曾經建立起來的圍攻營地,和外圍層層分布的防區。只剩下遠出隱約的北邙山脈,可以作為指示方位的基本參照物。

  放眼望去到處是茫茫一片波濤涌動的水面,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區區覆城渠,或是伊水之流可比的泛濫之勢。

  我居然被困住了,困在了多處決堤黃河泛濫的大水之中,順便還和其他三陣人馬被分隔開來,而暫時失去了聯繫和消息。

  唯一慶幸的是,千金堡本身的地勢較高,是在一塊河口的大型台地上,進一步加高地基增築起來的。

  因此除了西面部分較低的外圍牆基,在大水淹沒和衝擊下發生了倒塌之外,其他大部分城壘都是安然若泰的高高露在水面之上。

  我的本陣加上王貴部的右陣,堪堪得以脫離洪水淹沒的區域,只是不免就被兩陣約一萬八千多人馬,再加上隨軍的車馬物資,給擠得滿滿當當的有些狹促難以活動而已。

  或者說,這裡就是北朝在大水之後預設的反擊據點之一,裡面儲集起來有沒有被毀掉的物資委實不少,再加上淮軍兩陣帶進來的攜行輜重,至少還可以就地堅持上很長一段時間。

  但是那些得到我警告的友軍哪兒,就明顯有些不好說了。至少我在千金堡的牆頭上,已經看見了大片大片從遠處衝下來,有朝著南邊飄走的疑似人馬屍體的連綿漂浮物。

  這可是正當汛期的黃河大水,而不是相對平緩而寬度有限的淮河或是濟水可比的存在。

  就算是淮北遭遇的那次淮河大水,也是費了淮東的九牛二虎之力,以及大半年時間,才將泗州、宿州境內的洪澇影響,給逐漸排除出去,這兩年才重新恢復成為大片的良田、城邑和道路。

  至於淮河南岸的受淹地區,至今還是大片浸泡在各種泥沼和水泊當中,也就是淮南行營之所所在的楚州境內,通過軍隊收徠流民,而逐漸平整和修復了一下地段和道路,好與對岸的淮東鎮,保持最基本的貿易和人口流動而已。

  黃河一旦泛濫起來,那可不是簡單的改道或是長期水淹那麼簡單,很可能是今後整個大區域的生態和水文環境的劇變,乃至水退之後下游地區和聯通水系的後續影響和變遷。

  最直接的後果是,富饒的河洛平原也就此化為水鄉澤國的話,國朝拿下洛都的實質意義和價值也將大打折扣。

  而作為北朝腹心地帶和存身之基也是損傷慘重,可謂是自損八百而殺敵一千的同歸於盡之策了。

  不過如此之多的任何牲口,擁擠這麼一座大型堡塞里,還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高溫潮濕環境的個人勤務和衛生防疫,飲食和取水的應急措施,防風遮雨的住宿安排,取暖和除濕的手段等。

  期間有不免讓人想起後世網絡小說里,一個小鎮可以埋伏上幾十萬重裝騎兵,一開城門就可以衝出三十萬大軍之類YY段子。

  好在千金堡里有相應自持的地下水源,限量配給之後還是能夠勉強滿足人員飲用的日常基本需求;而經過沉澱和過濾的外來水源,同樣可以用作基本的盥洗和降溫的用途,實在不行直接過濾後煮開了也能應急一二。

  為此,還趕工沿著殘缺不全的內外三道城牆,趕工搭建了一大排類似違章搭蓋式的棚子;雖然簡陋的很,但至少保證了傷員和病號都能安置在室內建築的同時,普通士兵也有一個能夠擋風遮雨,而放得下鋪蓋輪流進行休息的場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