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有人冒險衝到被炮擊留下的泥坑當中,手腳並用的將城上投射的鐵球,給用筐子扛抬了回來。

  事實上,洛都城頭上使用的這些大炮,雖然在咫尺鏡里看起來體形頗大而口徑嚇人,卻是至少已經兩三百年歲數的老傢伙了。

  因此再怎麼保養修繕之下,也沒有辦法保持當初的狀態。因此在減半或是更少裝藥之下,無論是射程還是散步的準頭,都是相當的乏善可陳。

  這時候,弄回來的鐵球也已經被清洗,擺放到了周老倌的身前,可以看到鑄造的質量極差,粗糙的鑄鐵球面上滿是沙眼和氣孔,稱量起來的配重也是相當不均勻的。

  球體的重量不均勻,這也意味著打出來的炮彈,更大的偏差和玄學概率。

  當然了再怎麼威力縮水,對於抵近的密集人陣和攻城器械的威脅,還是實實在在的,因此,需要將這些發現和成果,一次性發揮最大的效果。

  因此,作為操使過多水師到淮東軍在內,種火炮老手的周老倌,也在心中完成最初的估略。

  如果光靠淮東自產的六寸短管重炮,完全可以在射程外自下而上的輕易壓制,而若是用目前自帶四寸的長管野炮的話,在對等的射程內也可以用占據優勢發射頻次,來壓制和摧毀對方的。

  這些城頭大炮的分布並不算密集,而且上下左右能夠轉動的射角,以及相鄰炮位之間相互的射界能夠重合和支援的範圍,也是小的可憐。

  這樣只要把炮團里的長管野炮集中起來,一個個炮位摧毀過去就好了。在此期間,或許能夠唯一而有限威脅的,反而是那些藏在城牆後面的老式床子弩或是拋石機了。

  雖然,他所在炮團應河南別遣軍主帥之邀,有條件的參加了協助攻城的序列,但是有一條底限是決計不能打破的,就是淮東軍的人馬絕不參加直接攻城和後續的巷戰。

  第887章 反動(二)

  荔枝,很多的荔枝,成車運來連枝帶葉的荔枝,在益都鎮撫府後宅的庭院當中,幾乎堆成了一座小山。

  紅綠黃白的各色品種,正所謂是肉色如凝脂、肥厚脆嫩,味如瓊漿,香甜適口。讓我全家老少一天到晚吃的嘴巴都要停不下來了。

  就連貓咪薛丁格也像模像樣的啃了三四顆,然後歡快的在荔枝叢里上躥下跳,鑽進鑽出的樂此不疲。

  其中既有適合在水邊栽培的「水枝」,亦有山中栽培的「山枝」,品種也分布著從兩浙閩中到嶺外東西江道的掛綠、馬口鈴、春荔、水浮子、露花、小華山、綠羅衣、尚書懷、公領孫、丫髻、將軍荔、狀元紅等等。

  依照外形又有虎皮、牛心、玳瑁、硫黃、朱柿、蒲桃、蚶殼、龍牙、水荔枝、蜜荔枝、丁香荔、大丁香、雙髻、真珠、十八娘、將軍、粉紅、中元紅、火山和綠荷包等等名目和花樣。

  當然,這一切真實的時代背景是,這些從的東南沿海到嶺外之地,相應荔枝產區的果園種植大戶已經紛紛破產,而讓這些渡海而來的時鮮佳果在產地已經變得賤價入土。

  因此,除了已經陸續抵達淮東的這批,作為福利就地大肆派發的數十萬斤之外,更多是和其他被賤賣掉的應時瓜果一般,被作為乾果蜜餞和罐頭的加工原料,就地轉運他處消化處理掉了。

  所以等到來年,或許就沒有這樣的好事了。當然了,越發繁忙的海路帶來的好處好不值這些。

  隨著越發通暢而往來頻繁的海路,我派往扶桑藩九州太宰府南部的胡靜水一行,也終於有所消息傳回來了。

  雖然海路上稍有波折,也因為躲避風浪稍稍繞遠了一些海程,但他們還是沿著傳統航道如約抵達了所謂預期中目的地,所謂的大隅國或者說是隅州之地。

  只是在當地首府鹿兒島大港登岸補給之前,卻是陰差陽錯的先和一股外來勢力打了一戰。

  對方自稱是所謂王下七海武之一的水軍大將,坐擁數十條大小關船和小早船構成的水軍,正在攻打鹿兒島的港市,而令地方節節敗退當中。

  見到外來的船團之後,第一反應就是分兵過來攔截和圍攻。

  只是,這些用輕巧的竹片木板打造而成,居然還是用划槳充做主要動力的倭制海船,在十數條標準千料以上的淮東船團面前,也不過是一群外強中乾的爛魚臭蝦而已。

  雖然他們奮勇十足的一擁而上試圖用蟻附戰術,來靠船跳幫奪取淮東的武裝商船,但是很快不是被體量更大更加堅固的淮東船,給撞斷撞翻當場;就被船舷上排射的火銃和數門火炮,所紛紛擊沉擊滅於當場。

  所謂水軍大將的座船,更是在試圖撞擊淮東首艦的過程當中,被船上預設的轉輪大銃和散射小炮,給當先打成了四面漏風的破篩子,在船隻解體碎裂沉沒的過程當中,也幾乎沒有人能夠跳海逃生。

  而在炮聲隆隆之下,那些遠遠遊曳在外或是羈縻於港區內搶劫的水軍們,更是被驚嚇的各種潰不成軍而爭相奪路逃亡而去,在此過程當中甚至相互擠壓撞翻撞沉了不少。

  作為意外參戰和壓倒性外援的強大威懾力,鹿兒島地方上的官吏似乎也產生了某種誤會,把這隻規模有限的船團,當作了類似南朝水師的存在,各種謹小慎微而極盡恭謙以奉;

  作為臨時通事的胡靜水也將計就計,以此為後盾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居然直接忽悠倒當地駐守的代官和番頭,大大貢獻了一份酬謝和貢禮,許出幾乎沒有人煙的霧島火山附近,駐泊避風之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