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如果結合廣府那邊送來的消息和提醒,綜合判斷下來,那似乎就剩下一個可能性了。

  國朝這兩年下來,對兩道管轄下海外各洲的不斷增稅和各項追加徵收的特別貢賦,已經對當地藩家和國人眾的種植園經濟體系,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和波動,以至於他們紛紛都出了各種狀況,連日常計劃內的生產預期都沒法如期完成了。

  要知道,我給的離岸價格雖然比廣府那邊低得多,但因為是在夷洲、淮東之間進行的,基本等同於遠航直達的大三角貿易活動。

  而且漫長的海程中,走的又是最為成熟的環大陸航線,每年成百上千的船次往返,積攢下的浪損翻覆率不到百分之二三,而且還是非正常通航季節趕路造成的居多。

  因此,少了國內層層中轉和重新調配劃撥的多重過手環節,對於那些海洲地方上大量使用藩奴,而拼命壓榨其勞動力的當地莊園經濟體系來說;還是頗有些賺頭和利潤的事情。

  畢竟,往年他們領地內的收穫遇到產出過剩的時候,除了部分自己的領下強行消化掉以外,就只能仍由其爛在樹上或是掉在地里,以節省相應的人工徒耗。

  自從與我產生供銷合作關係之後,就獲得了一個簡單加工保存,再輸出的穩定渠道和收益來源,而且除了他們驅使下那些不怎麼之前的人工外,這部分進項幾乎等於是純利潤。

  更何況這個生意也不是單向的,那些靠近海邊的藩領和商家,還可以用來年的輸出配額和預期收成作為擔保,通過轉銷販運船團帶回來的大陸商品,乃至北地的物產到內陸去再賺上一筆。

  因此,他們與婆羅洲會館做起生意來,正是方興未艾只恨少而不嫌多的。

  現在居然會被逼的不得不減少出產,看起來國朝新追加的政策對他們的影響,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之後,已經對他們產生了相當嚴重的實質影響和損害了。

  要知道這些傢伙別的或許不怎麼樣,可是世世代代沿襲下來,最擅長壓榨和盤剝那些藩奴和土族,還有歸化人什麼的。

  還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雖然在這些年的努力和拼命投入之下,累死累活了至少數千口人等,想著各種辦法加強管理,來充分壓榨勞力和提高勞動效率,淮東才總算能夠初步實現糧食收支上的盈餘和積累,和各種民生日用品的相對自足。

  但是要維持這麼一大攤子的初級化工和附帶生產的產業,以及相對低成本的社會貢給和消費水準;還是需要源源不斷輸入的原料、礦物和其他資源,作為催化劑和額外補充的。

  就算是糧食方面,雖然淮東已經不用再大量進口那種味同嚼蠟,只有在南海島洲才盛產的多季稻米來應急和救荒;但作為附帶壓艙的牲口飼料添加成分,以及軍用口糧的加工原料,還是有一定繼續維持輸入的需求。

  雖然經過漫長的海途之後,很可能因為風浪的概率出現浸損和發霉,但只要加工炊熟之後,至少那些餓著肚子朝不保夕的人,是沒有資格嫌棄和挑剔什麼的。

  但是對外的另一方面來說,卻又有個不大不小的好消息。

  真可謂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道理。我這裡才派出前往九州南端的船團,結果剛上任沒多久的羅思謹那裡,就已經出了成效了。

  這一次,居然是扶桑藩南方的西國朝廷,主動派出使者找上門來了。而在此之前我明明一直派人保持聯繫和往來的,都是北方關東朝廷的人啊。

  然後才從先行接洽的羅思謹那裡知道一些內情,這一次主要位於扶桑藩西海道的南朝勢力,卻是被我主動懸賞打擊博羅會的風聲與消息,給吸引過來的。

  這也算是「有心開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一個意外產物了。

  雖然來的只是一個官拜治部省采物造,隸屬於西海道第一大勢力平氏出身的普通使臣,卻是表明了某種態度。

  作為扶桑藩的西國朝廷,卻是同樣深為這個博羅會所苦了,為此還給我羅列了一大堆不知真假的罪狀和黑歷史。

  當然了,以扶桑藩這種南北陣營分據,而內部亦是紛亂不休,打打停停幾十載的混亂局面,我真看不出博羅會,這個典型躲在幕後搞事的攪屎棍作風,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但不管對方的態度和要求,有多少是真的。

  如果能夠從扶桑的地方政權獲得某種便利,哪怕只是名義上的,對於我私下正在進行的事情,也是不無補益的。

  ……

  鄆州,五丈河中游的雷澤縣街頭,數騎舉著露布的信使,策馬小跑踢踏的馳走而過。

  「捷報……」

  「捷報……」

  「別遣軍栄陽城下大破北虜……」

  「殺獲各萬……繳獲無算……」

  「栄陽旦夕而下……乘勝發兵汜水……」

  而看到傳捷的盧布之後,正在當地休整和待機的十數名將官,卻是表情各異很有些複雜。

  有人悶悶不樂,有人在暗自嘆息,還有人滿腹心思的一口接一口的抿著酒水,或是埋頭悶聲大嚼。

  「真是乏趣的很……」

  最終一名親熟的將官打破沉默,忍不住在湯懷面前大聲的抱怨道。

  「明明前沿已經打得熱火朝天了……」

  「卻還要把我們如斯人馬,繼續閒晾在這兒多久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