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也要為麾下這些用身家性命前程來追隨自己的兒郎,以及那些一貫在背後支持他的存在,有所負責和作為的。

  ……

  濰州,海滄港。

  曾經的羅藩第七家老,現在的遼西善後大使羅思謹,帶著一乾親眷和隨員,也再次心情複雜的踏上了淮東的土地。

  這也是他首次以從屬的身份,前來淮東述職的日子,這段時間接二連三的經歷和遭遇,讓他格外的感觸良深。

  羅氏的名號在遼西真的是實在不得人心了,那些薛藩的舊日臣民,寧遠投附在外來的淮東鎮旗號下,也不願意為昔日的宿敵兼對頭羅氏服務和維持表面上的合作。

  至於羅氏本家的亂局與事態,他這個游離於外圍而得以獨善其身的家老眼,見得也回不去了;恐怕接下來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得繼續仰仗淮東的鼻息和庇護,才能把他這一支的源流給保全下來。

  因此在來之前,他就反覆的提醒自己和身邊的人,擺正好心態和作風,好在那位遠宗面前,爭取到更多的條件和信任,才是目前最好的出路和轉機了。

  第850章 風動(五)

  前來迎接的,乃是被那位遠宗引為心腹的掌書記第五平,這也讓他不由的稍稍安心下來。這是一個相當親善的重要信號。

  經過本家這些事之後,他也知道了自己的格局和才器的所限;既沒有軍隊中的威望與武勛,沒有駕馭各色人等的手腕和管領各家的心機城府,更別說是前兩代藩主那般,當斷則斷應時而起的魄力和眼界。

  甚至就連乘勢而起的篡奪者羅肅先,或是善於借勢而動絕地翻盤的羅湛容,都有所不如;這種差距也讓他有些心灰意冷的味道。

  唯一可以值得稱道的,不過是自己在本家管理事務的資歷,對外交涉上長袖善舞的手段與口才而已。

  並不是特別是適格和足以領導一地大藩,重新走向繁榮與興盛的人選。難道他要後悔為引入了這淮東的勢力麼。

  但隨即這個無謂的想念和猶疑,又被他迅速拋在腦後。

  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難道淮東不出手援應,那些針對本家內部已經經營滲透了數代人的博羅會和野心之輩,就不會節外生枝或是安分守己下去了麼。

  這些日子在遼西暫時置身事外而隔岸觀火之後,他足足想到了很多事情,也明白了很多原本想不通的東西。

  說到底還是本家歷代積累的矛盾與是非太多,在征滅了宿敵薛氏之後,上至藩主下至隸民,皆是人心嚴重膨脹自大,而導致外患既去內憂旋起的必然惡果和結局。

  相比之下淮鎮之前的那些作為,堪稱得上仗義和守信的楷模典範;雖然在藩主暴斃之後的行事,未免有乘人之危之嫌,卻也是他們這些羅氏舊族,所能獲得最好的結果和條件了。

  在那般內外喪亂的情形之下,就算沒有還算一貫親善的淮鎮出手干預,照樣也有其他勢力乘虛而入;比如那群餵不飽的北方聯盟,或是北朝平盧道的營州諸鎮,那對於他們這些羅氏親族和舊臣,那就是不折不扣的糟糕事態,乃至徹頭徹尾的滅頂之災了。

  正所謂事情最怕有對比和差距,有了這其中徹底失去一切和暫且保存宗嗣、身家的權衡之選;他們這些暫時置身之外的羅氏關係人等,也就不是那麼不可以接受寄身淮東,而苟全偏安一隅的這個現實了。

  起碼他們在淮東和遼西之地,還有相應的安置之地和其他去處,依靠先期帶出來的那些身家財產,依舊可以在物資相對充沛,而消費價格偏低的淮東境內,過上比較體面的生活。

  因此,他也是如此對著自己和身邊的人,反覆強調厲害得失過的。

  安置好遷徙過來的部分族人之後,羅思謹輕裝簡行在一隊騎卒的護送下,一路沿著建設好的硬化大道而下,僅僅晚上就抵達了青州益都的鎮撫府。

  難得在後宅設小宴款待。

  一聲令下,一道道呈送上來的是栗燒羊筋,梅汁白魚,火灼黃蜆,酸燉肉、血腸白肉、菇豆堡、蝦鮑銀絲羹、糖炙鹿脯、明魚醬湯、狍烙切,乃至還有用掏空的明太魚,所做的魚皮包飯。

  席面上都是遼東風味的菜色;雖然只有那麼七八成的模仿程度,但也可見其用心之態。

  羅思謹他素來知道這位遠宗好美食而喜歡四處收羅,而且貴賤生熟不忌,卻未想到還能做到這個程度,不由在心中有些陳雜百味起來。

  ……

  而對我來說,不知道是真的感動,還是刻意有心的結好,原本有些拘謹的羅思謹,也漸漸放開了對我說了一些,自己這段時間的見聞和軼事。

  比如……他這次還給我帶來了一個遼西方面好消息。為了贖回被俘獲和擄走的人員,北方聯盟的部分諸侯藩家,已經陸陸續續的向屏州境內,交付了一萬多匹的馬,還有兩三倍數量的牛羊。

  而且這批馬匹當中經過檢查和驗證,至少有八九千匹都是只要稍加訓練,就可以派上軍事用途的良馬,這可真是一個重要的收穫。

  要知道,我如今淮東治下的各處牧場和廄圍里,不分公母老幼的大大小小牲口也有六十多萬頭,但是合用的軍馬卻是才五萬多匹而已;其他都是只能用來拉扯拖犁,乃至馱載重物的馱馬、駑馬之類。

  而雖然存欄的軍馬數量看起來雖然還挺多的,但卻是要維持新舊六個騎兵營,及其附屬的輔助役馬隊,還有那些騎乘化的主戰步軍營頭的基本需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