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了,品嘗過其中滋味的人,則很容易就給這種特殊年份,特別口味的代肉罐頭,取上一個「靈肉」或是「秘肉」的抽豪。

  可想而知,這一個年份,將會是在淮東軍民的記憶當中,留下無比深刻和難以磨滅的一年了。

  但是這些粗暴嚴厲,甚至有些擾民職銜的多重手段之下,其中蘊含的樸素原理和宏大決心與氣概;

  卻是比起歷史上那些只會裝神弄鬼的告天拜地,或是寫上一篇華麗祭文等形同作秀的手段,來試圖治退蝗災的故事和範例,更加可靠也更有說服力的多了。

  想到這裡他不由嘆了一口氣。

  但自從做了淮東的官人,就必須自願或是不自願的適應,這位主帥所指定的行事規則和雷厲風行的風格。

  但只要有真才實學的本事,或是肯定努力也肯埋下頭去做事,固然是晉身起來三轉四轉的,幾乎沒有什麼堪磨和資歷上阻礙。

  但也因為人手有限而需要各級都能夠一兼多能的日常,相應勞心勞力的事務繁多,也讓人有些疲於奔命,顯得格外的消瘦和易老。

  就如翟汝文雖然身為主簿,但是與另一位典史的搭檔,經常做的是縣丞、縣尉,乃至縣令的職分;但同樣的這也是他們這些官人,很容易得到簡拔的上進機會。

  比如在他轉任到這淮上之地的宿州之後,只要能夠在這次滅蝗的工作中,體現出自己的忠於職守和勤勉奮進之處;

  自此從雜佐流的縣主簿,就地轉為縣下三官正序的縣丞,乃至正任的掌印縣令,也基本不是什麼問題了。

  而這些外州的縣令,乃是直接對鎮撫府負責的;既能管民又可協軍,幾乎比得上一個縮水版的小守臣。

  比起南邊那些大多數時候,都養尊處優的呆在自己的署衙里,終日飲宴、賦詩和清談,光靠手下和親隨來治理和搜刮地方,一邊聚斂錢財,一邊慢慢堪磨資歷和營鑽門路的傳統官員們,真是完全不可與日而喻了。

  第818章 啟新(三)

  雖然籍著遼城本家的城下之盟,淮東軍已經暫時離開了安東大羅氏內亂的漩渦,但是一些餘波,還在持續的迴蕩著。

  比如,正在烏骨水的流域,种師中率領的先頭營還在繼續進軍當中,只是愈發壯大的尾隨行伍之中又多了,來自新占據烏骨城的千餘名藩兵而已。

  雖然經過長途的跋涉和一連串的戰鬥,讓這些堪稱淮東精銳的健兒,滿臉疲色而衣甲沾滿了塵埃和泥點,但是眼眸中的銳氣和鬥志,卻是沒有消磨過多少的。

  這一路上形形色色的妨礙和層出不窮的敵人,還有首鼠兩端不怎麼可靠的沿途勢力;或是各色心懷叵測而內鬥不休的諸侯藩家;都沒有能夠成為阻礙他們的前進步伐和決心的理由。

  而他僅僅用了一個重裝加強過的先手營,又在分兵時接受了大隊本部,不利於輕裝行進的大部分物資和載具;再加上來自建安州的若干本地藩兵,就輕易打出了一路偏師的名頭和氣勢來。

  不但將虛張聲勢的東進姿態,弄假成真變做了某種既成事實;還在沿途收繳和徵集了不少輜重物資,裹挾到了好些讀作友軍,實為炮灰的脅從武裝力量。

  在領兵官凌厲而不失靈活機變的手段和武略下,在槍炮列陣血與火的攻勢面前,他們自以為得意的城寨和私屬軍隊,就像是土雞瓦狗又像是紙糊的陣壘一般,根本不堪抵擋或是催如沙崩。

  現在,這支一往無前的隊伍,終於在大江奔流的交匯之處,停了下來。而能夠走到這一步,身為主官的种師中,也已然的有些如夢似幻的很有些神奇和取巧了。

  這一次進軍所面對的各種狀況和遭遇的險惡情態,也幾乎將他過往家世和所學,還有軍事生涯中的經驗和判斷等一干潛力,都給強行壓榨了出來。

  就像是在強壓下百折不撓的某種無形間的蛻變,讓他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可置信的脫胎換骨,只是隱隱覺得與追趕那位大有成就的兄長距離,似乎又更加近了一步了。

  「這就是泊灼城麼。」

  种師中握著白銅外殼已經磨損不少的單筒咫尺鏡,看著眼前依山而立,看起來頗為堅固的城寨。

  這裡就是直接或是間接管領安東諸侯數百年,大名鼎鼎的羅藩最東端的直屬據點,正好位於烏骨水等數條水系下游,交匯處的蘅沖之地。

  正好方便就近監控和鎮壓,乃至徵發、差遣附近的附庸諸侯;以決定和影響區域內局勢的重要支點和遙領的飛地。

  因此最多的時候常年駐有四個營,約三千人馬,及其上萬名各色的附屬人員和眷屬。歷代城主也是藩主最親近的子侄輩。

  但是現在,卻差不多已經年久失修而呈現出某種荒廢的頹勢來了。

  而在泊汋城的北面十多里外,就是大名鼎鼎的泊灼口(即丹樂、鴨綠江交匯處)。

  貞觀年間,唐太宗生前最後一次對高盧溝里的軍事行動,命右衛大將軍薛萬徹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率兵3萬乘樓船戰艦,北渡北海灣再擊高句麗,進破泊灼口而虜獲上萬的戰事,就是發生在這裡。

  而在高宗滅高句麗而設安東都護府之後,因為數度反覆而層出不窮的高麗遺民反亂,也在此重新在不遠處的虎山山城舊址,築城駐軍以備地方,這才有了現在的泊汋城。

  羅氏與薛氏世代掌管安東征拓之後,這裡也就成為了羅氏所掌握下,眾多遠離本家的外圍飛地和要點之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