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是,這時候簾外的當值虞侯,再次向我通報的一個消息,卻讓我有些驚訝起來。

  雖然城外的局部混亂雖然還在繼續,但是城內羅氏的高層,卻差不多都匯聚到我這裡來,要求會見了。

  難道是希望我能夠再度出手,仿照昨天東門外的故事,將城外的亂舉給乘勢逐一的平息下去了。

  不過越俎代庖可不是什麼好事情,我對繼續蹚上這攤渾水,已經是各種敬謝不敏了。

  我一邊走過短短的甬道,一邊如此思量如何回絕他們,並且就此告別辭去。

  然後,我就在臨時的會客之所,見到了內宰朱彥年和管領張義新為首的三管六典,還有大司丞羅虞和國造溫鄙在內的一乾重臣。

  仔細分辨下來,似乎當初接風宴會上的新老面孔,大半都到齊了。

  但是從他們如喪考妣的語氣和天蹦下來式的表情,我才知道幾天前還坐在一起的飲宴羅允孝,居然已經死了。

  就在為前藩主的山陵結廬守孝期間,被前家老羅湛容糾集的餘黨給襲殺了。

  而在城外發生大規模變亂又被平定的期間,羅氏嫡系的一乾子女,也在昨夜被刺客闖入,而連同保護他們的內藩衛士和奴僕一起,全部遭到了毒手,因此全城震動而大肆搜捕、追拿相應的兇手。

  然後代藩主遇害的噩耗傳來,這個追查也就再也進行不下去了。

  因此,現在不管是內城還是外郭之中,現在都是一片大亂,城內新補充未久的藩兵當即散去大半,而作為家族核心武力的安東守捉軍駐地里,也出現了各種不穩和人心混亂的跡象。

  以至於,甚至有一部人馬高喊著為代藩主報仇的口號,裹挾大半的駐留人馬,已經自發衝出了城去而不知所蹤了。

  因此,眼下城內居然只餘五六千,人心不安之兵,除了內城些許堅守崗位的藩衛之外,其中大部分還是被我帶出去解圍,而陰差陽錯保留下來的東門守軍。

  而羅湛容為首的叛黨軍隊,卻似滾雪球一般的壯大當中,在迅速拔出了周邊的幾個子城,有吞併了聚集在周邊的世臣、分藩的私人武裝之後,即將逼近遼城攤牌了。

  因此,他們在城內空虛而無人可以主持防務的情形下,就病急亂投醫式的就想起,並找上了我這個,還算是本家比較堅定的外盟還遠宗。

  這簡直是瘋了,怎麼一夜之間就變成這種畫風了呢。

  第801章 肘腋(六)

  一片巡禁森嚴而刁斗聲聲當中。

  已經是一名選鋒部將的李鐵牛,也帶一干全副武裝到牙齒的軍士,游曳在內城的坊區之間。

  正所謂凡是被冠有先鋒、選鋒、先登、先手、陷陣、跳蕩之類字號的軍序,代表的都是軍中最悍勇最精銳的健兒之選。

  而能夠在戰後,繼續保持這個稱號和頭銜的;乃是一軍之眾上萬當中,層層選拔和淘汰出來,百里挑一的百餘人到數百人而已。

  因此,他們也是擁有額外專屬的津貼和補助,比同士官而高一階福利和優厚待遇,以及在戰鬥結束後,優先挑選戰利品和獲得補充休整;在平時擁有自己的特色旗幟和徽章、標示,相對寬鬆而自主的休假,等一系列特殊榮譽。

  而如今的李鐵牛,正是隸屬於前軍軍序之下,其中引以為豪的光榮一員。

  只是此時此刻他的眼睛,似乎暫時有些轉不開了。因為,這裡到處都是占地廣闊的甲第宅院。

  綿連起伏一眼看不到頭尾的高牆,魚邐連橫的深宅大院之間,隱約可見的雕樑畫棟和飛檐斗拱,紅綠繽紛的園林館苑;無不在昭示著,與眾不同宏闊壯美的北地氣派和昔日安東第一家的歷史底蘊。

  據說最盛時,羅氏一族按照主從嫡庶的遠近親疏,足足有上千家生活在這裡,而世代追隨和遵從他們的臣下部曲,負責侍奉他們的奴婢僕役,加起來更是有數萬人之眾。

  只是如今,走在由大塊水磨發亮的青石板,拼接敷設而成的平敞街道上,不見任何的行人和車馬的行跡,到處都是封門閉戶的蕭條景象。

  一些家宅門戶之內更是普遍帶孝,甚至有些乃是舊喪未除,新喪又起的雙重,乃至多重的喪禮掛幡,在風中慘澹的招搖著。

  看到這一幕,李鐵牛忽然覺得有些寡淡無趣,正所謂亂世人命賤如土,就算是這種朱門甲地的大藩諸侯,也不能例外啊。相比之下他曾經的家鄉,如今在淮東治下的青州,還真是難能可貴太平安樂的亂世一隅啊。

  想到這裡,他信手將一根硬邦邦的鯨肉條給塞進嘴裡,有滋有味的嚼動開來。

  這也是他最喜歡的零嘴之一,極具南海地方特色的出產之物;據說每捕殺一隻巨鯨,所得的肉脂皮膠動輒以數十萬斤計,可以輕易滿足數百家之口的一月之需。

  而就算是腑臟和骨殖也是極有用處,因此,各色鯨類製品,也是淮東進口的大宗之一。

  雖然,除了嫩比肥牛羔羊的少數部位外,鯨身上的大多數肉質,都是又粗又老的難以下口;但對於那些飽嘗過飢苦滋味的人來說,好歹也是真正的肉味啊;

  更何況軍中的火頭也在烹飪和加工方法上,努力無比的推陳出新的,因此這些大桶封裝的鯨肉,經過醬料和鹽的醃漬後切成薄片或是條子,無論是拿來和糧磚一起燉湯,還是和著板油炙熟了吃,或是炒熟成酥脆的肉鬆;都是不錯的選擇和口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