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在通常情況下,陸運不如水運省時省心;而在水運當中,傳統江河水系的漕運,卻又比不上海運的規模和成本。

  因此,出於生產效率和物資流通上的考慮,科技手段實質上是在不斷進步和攀升的。

  故而,直接拿人數去堆後勤和補給線,是最愚蠢的做法。不但極大浪費了寶貴的勞力和生產資料,也浪費了維持繁重勞役輸送而消耗的大量糧食補給。大部分軍需在到達目的地之前,都被在路上吃掉了。

  畢竟,在個體口糧消耗量上,人吃的或許比不上牲口多,但是比起世世代代專門馴養出來特定用途耐粗飼的牲畜,卻更加的精細和脆弱;而且在承當繁重勞役的同時,人需求的可不僅僅只是糧食而已。

  顯然在相應出力的性價比上,光口人數和畜群卻是毫無優勢的。而車輛和舟船的發明,卻又將這個上限和效率,進一步的拔高和拓展下去。

  所謂的代馬輸卒,也就是百年亂戰時期,那些基本都在家門口附近打醬油玩爭霸的中原藩鎮們;或是世代摩擦和衝突之下,已經相愛相殺多年的邊藩諸侯們,才喜歡做的事情。

  南朝大梁能夠遊刃有餘的掌控著,號稱遍布東西萬里的海疆和外藩之地,憑藉的也就是歷代規模龐大的海貿活動,所衍生出來的強大海運力力量和水師艦隊。

  像在淮東,則因為相對發達的運河水網和傳統的漕運體系,以及成熟的外海輸送航線,由此行程一個水陸海運的複合體;對於當地的集體農業和工場礦山的生產活動,提供了不少的額外加成和效率優勢。

  但到了遼西之地後,卻又不得不退化到,更加原始和落後的狀態中去了。

  這時候相應運用成熟的車馬技術,以及如何利用當地相對充沛的畜力資源,就成了眼下需要重視和投入的關鍵事項之一了。

  這也是我給新來軍前的那些,行走中軍的見習虞侯和參軍、參事們,布置的分解課題之一。

  當然了,淮東發展到現今的局面,已經漸漸脫離了傳統錢糧兵馬甲械之類的模糊粗放的概念;而延伸出最初級的統計,統籌、組織和管理學,物理和化學衍生出來軍事基礎,天文學和地理學、地質勘探學和氣候學,等一系列的近代軍事理論的前瞻來。

  雖然大多還很稚嫩並且時不時還會出點謬誤,但總體上還在外部壓力和需要,來自內部指導和糾正的催化下,按部就班的向前發展著……

  這次在遼西的征拓,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實踐過程,也有足夠的實驗素材和土壤。

  如何儘可能的最大效率之下,將被征服和占領的土地,迅速轉化成實打實的產出和可以調用徵集的現成資源。

  第779章 萌動(四)

  在遼西北面沿著大凌河上游的行軍,一路上可以說除了山頭還是山頭,只是沒有遼東那麼險峻奇秀,也不似東邊半島上的地勢那麼被隔斷的厲害。

  若是能夠從高空俯瞰的話,就可以清楚的看見,從遼河平原分出來曲折向北,又在山地中彎轉向西的大凌河,所流經的狹長谷地,就像是一條蜿蜒迂迴在山間的珠索或是葡萄梗子,時而寬放時而窄收的,將沿途眾多細碎的丘陵谷地給串聯起來;

  然而在大隊人馬行進之間,屈曲盤旋的多繞些彎路,顯然就是不可避免了。而高低錯落寬窄相間相對複雜的地勢,也給大多數初來乍到的先手和哨馬、斥候,造成了不少麻煩和妨礙。

  而在淺而窄的某條溝谷之中,先手的部隊踏過堪堪沒膝的河灘。

  剛剛因為戰功而輟升為,前軍新編第七營備將的曲端,嘴裡嚼著有些苦澀的蘆草根,微微仰首左右顧盼盼的,騎著一匹遼西所產的五花馬行走在隊列先首。

  只覺得這一路的山勢重疊莽林蔥蔥,讓人總有一種不夠踏實的感觸。

  突然他眉頭皺了下,只見身邊擎旗的牌官悶哼一聲,就從馬背上跌落下去,眼疾手快的抓握住斜倒的營旗。

  更多更密集的嗡嗡嗡聲,也出現在空氣中,然後變成咻咻咻飛蝗一般的箭矢,徑直陡落在新進的隊列當中,頓時掀翻了一些伴隨車輛而行的身影;

  而山頭上預設好的大塊石頭和滾木,也帶著某種撞擊跌宕的咆哮聲,撞倒掀翻了無數草木,從陡斜的山坡上驟然滾落下來。

  巨大的沖勢,頓時將十幾輛大車給撞翻、砸飛出道路邊沿去,又落在一些躲閃不及的士卒當中,開始出現了第一批傷亡。

  隊頭隊尾急促喇叭聲,被此起彼伏的吹響了起來。

  「居然被埋伏了?」

  曲端臉色幾乎毫無變化的尋思著,看著漫山遍野衝下來的人群,心中如電光火石一般的,根據熟悉的軍事操條和過往的臨陣經驗,飛速的做出種種判斷來。

  雖然敵方的服色和旗幟相當的雜駁,但是人數上的規模和優勢,卻是顯而易見的。

  然後幾個簡單的號令,也隨著喇叭聲和旗語給傳遞了出去。

  大多數行進隊伍中的將士也已經反應過來,原地停下腳步取下跨銃,在身邊老兵和士官的吆喝下,紛紛斜舉朝著來敵的方向。

  頂冒著咻咻而落的流矢,他們三五成群的下蹲放低身線,或是在畜馬和大車背後架住火銃;這才按照平時訓練的步奏,或是渾身緊張或是從容不迫的,從腰胯的皮兜掏出藥包彈丸,壓塞進火銃的後膛,再對著引火孔扳開擊簧,夾壓上一條錫箔火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