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此期間,他們甚至一度驅使鄉民為填旋,乘機搶下了一座小城邑,好好休整了一番;而羅藩方面甚至沒有足夠的反應和對策,而任期恣意肆虐,始終沒有見到前來的討伐部隊。

  因此,他們在遼東沿海之地,足足活躍和逍遙了半個多月。

  但是,他們在遼東之地,畢竟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的外來者,也始終沒能得到後方的支援和補充,因此在人員上死傷一個就少一個,隨著時間慢慢積累下來,就行同時慢性的失血。

  而失去了最初的危機感和壓力之後,軍心也逐漸渙散了開來,在這隻孤軍內部出現了分裂和內訌的苗頭;又有一些人出走和掉隊,以至於目前,也就只剩下這些人手了。

  因此,在因為去留問題上的持續爭執,浪費了好些天,剩下的這最大一股人馬終於下定決心;打算避實就虛輾轉向南,反向殺入遼東半島內,然後從南端的積利州境內,奪取港口和船隻,獲得一條海路的歸途。

  卻不想,迎頭撞上半島內趕過來的淮東軍,正可謂是自投羅網了。

  而這一切細細盤查下來,卻沒能讓种師中的心情變得更好一些,反而是更有些沉重和不安了。

  既然這隻孤軍並沒有參與過某些事情。這也就意味這,那些以平盧軍殘餘的名義,所做下的事情和發生的變故,其實是另有緣由和內幕了。

  這種前程莫測而充滿了變數的情況下,也是他好不容易得以領兵獨當一面的機會,卻是最討厭遇到的狀況了。

  「來人……」

  种師中還是下定決心,動用自己這個級別的最大權限。

  「雙封加急遞報……從最近的海程出發……」

  「火速向遼西的本陣,報告此間事宜……」

  按照淮東軍的例制,到了正輔兵馬都監官的級別,或是主戰營級主官的職事,每月都有若干次直接向置制使,匯報情況和反映問題的便利和渠道。

  不過,也要由此擔待相應的責任和風險,因此,平時用的機會其實並不多。

  第776章 萌動(一)

  好容易擺平了這一路上,亂糟糟的破事而進入顯州境內。但沒有想到還有一場更大的衝擊在等著我呢,讓我麾下的軍隊,不得不暫時停下了腳步。

  因為羅氏藩主羅湛基,因為病情加重而亡故了。這真是天大的逆轉和震撼性消息啊。

  剛剛帶領聯軍取得巨大勝利,並且主持瓜分了,以薛氏為首領地人口財貨在內,大量戰爭紅利的一代藩主羅湛基,居然就這麼死了。

  就死在了他人生從低潮和危機,再到勝利與輝煌的起步和開端——東山城外。而隨著他在人生最頂點倒下的,還有轟然坍塌的那些,羅氏世世代代未盡的大業與野望。

  而緊隨其後的是,養子羅允孝在東山城外,一場臨時而短促爆發的上層內亂當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而宣布接受羅湛基的遺命,以代藩主的身份,接任了羅藩這隻大軍的統帥之職。

  宣布全力向本家進軍,行那撥亂反正之事。

  而與此同時作為羅藩本家所在的遼城郡,也在前代藩主羅肅觀的委任之下,以次席家老羅肅先總攝藩內大小事務,而輔佐新任命的藩主,年不過二十四歲的第九子羅湛戎。

  而由此號召廣大家臣和代官、附庸和分家,出兵出力擁護本家,而堅決鎮壓平定攛奪了前方大軍的一小綽野心分子。

  而坐擁一隻先鋒兵馬的駱秉生那裡,也出現了新的狀況;在東山城下莫名失蹤/出走的資深家老,兼第二號人物羅湛容,也在數日之後出現在了新城之內,而接管了新城州及其這隻精銳偏師的全權。

  一時之間,風雲動盪危機四起,威名赫赫的安東大羅氏,居然就在明面上分裂成了三大股勢力。

  而從聯軍當中各自出奔的各家諸侯,顯然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他們在歸還各自領地的途中,就已經先行打了起來;並且很可能將這種衝突和對抗,繼續延續到各自的藩領里去。

  而他們爭鬥攻殺的理由,僅僅因為是爭搶道路和橋樑;或是沿途的食水資源和財貨,乃至一些幾年的舊事積怨,而在遼河流域的大平原上,各處上演了一幕幕兵戎相見的大小故事。

  而按照我的幕僚小組,對此長短期分析和判定的初步結果。

  接下來,就掀開了安東道以公然分裂的羅藩為代表,各方勢力的新一輪重新戰隊和洗牌了;以及,隨之而來對於淮東方面的爭相拉攏和結好。

  事實上,這一點已經體現在了東山城之變後,已經有好幾個事先發展過的渠道,競相派人過來暗通曲款,給我透露各自角度所見所聞和看法。

  而讓我對於當地的情勢和內幕,在未接觸之前就有了一個比較直觀的印象。

  因此按照他們的說辭,至少在中短期內,對我方是極有好處的發展趨勢,就看我如何利用和選擇這個契機了。

  但我寧可不要這些好處和優勢,而更希望羅湛基還能安然活著;這樣才能將之前簽下的一攬子協議和幕後約定,給繼續按部就幫的履行下去。正所謂是謀求更長遠的利益和預期。

  而不是像現在這個樣子,隨隨便便的陷入四分五裂的內耗當中,眼看就要把狗腦子都打出來了。

  但現在顯然是不太可能實現了。而且,雖然我暫停剩下的行程,但是該來的還是會來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