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儘管如此,在從南海都督府到大梁開國以來的經營和布置之下,當初號稱海外八百家的諸侯們,經過歷代的分家裁撤廢並消減,到現今以五脈八葉為首的,零散分布的兩三百家。

  特別是永嘉大進軍中,因為在西軍東進的數千里潰敗之路上死掉或是失蹤,而導致海外各洲絕嗣和陷入內亂、紛爭的藩家,可謂是數不勝數。

  而五脈八葉為代表的頂級大藩,也被以世代分享政治權益為代價,吸收進了朝廷中樞的政治層面,而變成諸多廣府的顯赫勛貴門宦之一。反倒是原本的領地和老家,被逐步的淡出和邊緣化。

  由此,面對來自朝廷中樞的擠壓和進逼,海外諸侯們也數度聯手對抗和反彈,最終才促成了宗藩院,這個海外諸侯與朝廷中樞進行角力和協調的特殊存在。

  雖然歷代變遷下來,在大多數時候的宗藩院,都是類似擺設和過場的所在,以至於被人當作待遇優厚的混日子和養老所在,戲稱為「養老院」和「屍積餘氣院」,但是有一點關鍵,卻是始終不便的。

  就是任何與海外藩家有關的詔旨和諭令,非經宗藩院的眾議程序,否則在領地上沒有任何的效力與大義。

  因此,在南朝真正意義上的世家門閥,大致只有兩種。

  一種是受國爵而蔭澤的勛貴世宦體系,代表了政治上撕逼的資格和在經濟等領域上的諸多特權,主要集中在以廣府為代表的權力中樞。

  另一種,則是在廣大的外洲海藩之中,形同半個土皇帝的分藩諸侯們。就算廣府的貴胄們,再怎麼看不起他們也不得不對他們的某種權益和便利,在私下保留某些羨慕妒忌恨的情緒。

  當然,也有兼長這兩種屬性和色彩的存在,不過那只是極少數可以走到頂端的存在,而且被幕府當局所深深忌諱和限制著。

  至於缺少了這兩種屬性的其他地方上的所謂郡望大族,在他們面前也只能算是土鱉豪強,也就是簡稱的土豪。

  第758章 徒變(三)

  另一方面從戰略態勢和軍力對比上來說。

  安東大羅氏的武裝力量,主要集中在兩都督府十一州,名為三軍三鎮的序列里;而薛氏的軍力,則以遼西八州的五守捉麾下為主;然後再在本家的居城,維持一隻相對精銳的機動力量。

  只是在這次意外引發的戰事當中,無論是三軍三鎮還是五路守捉,可說是都已經窮竭其力,連維持地方的藩兵和適齡青壯,都抽調的差不多了,而導致領地內各種民窮地疲相當的空心化了。

  但至少羅藩常年的經營和帷幄之下,還有六家同盟和附庸諸侯的勢力,來繼續輸血、擴充戰備和協助戰鬥,而藩鎮化的薛氏在失去了平盧道的後援之後,就基本陷入了坐以待斃的死局。

  這其中,多少還有我淮東軍的一份功勞呢。

  除了這份評估材料之外。

  另外,淮東也有一些消息反饋回來,秦長腳越來越顯露出骨子裡的某種憤青情節了,而且還是那種理想主義式的中二憤青。

  因此,放出去咬人摟黑材料的秦長腳,似乎幹得很有些嗨了,不但成功引起了行政體系上下的厭惡和緊張,居然順帶給我咬出不少東西來。

  比如各種營私舞弊、假冒偽劣的不法勾當。要知道,我的淮東才開鎮多少年,還是在大半數人口都處於,各種直接或是間接軍管的情況下,居然就已經冒出不少苗頭和端倪來了。

  而相比按部就班的農業生產和大量使用廉價勞力的礦山、工坊運營,淮東的商業領域,則無疑成了某種意義上的重災區了。

  因為這些年鼓勵商貿而各種條件寬鬆的緣故,所以一些節操喪失的商人,不擇手段逐利的天性和僥倖心理,逐漸占據了上風。

  比如,因為在壓縮口糧、被服鞋帽和皮具等軍民通用半成品,外包生產中以次充好,而被查封的宜東商會,居然還有背後的國中勢力摻和其中。這可真不算是好消息了。

  另外就是今年新增的童子蒙學人數達到四千人,不要小看這點數字,當在幾十萬淮東軍民當中或許不算什麼,但是只要能長期不懈的堅持下來,就算是百里挑一的成材率,也足以奠定長遠的政權基礎了。

  就算是層層淘汰剩下來的人,經過淮東體系下或長或短的洗腦和輸灌,不管是日後從軍還是做工,也是一大批潛在的現成擁有者。

  又有一批從基層選拔出來的吏員,開始在益都的聯校內進修了。

  這也是對治下人口成分和政權基層,一個慢慢改變和再造的過程;想要獲得晉身之資和前程,就必須按照淮東體系的要求,孜孜不倦的鑽研和磨礪自己;

  而且算出身和基礎再差,批量模式化的填鴨式職業教育下,也總有一定比例的合格率;反正我要的不是那種特別出眾的全才、精英,只要能剛好勝任一些最基本的崗位需要就行。

  當然了,如果其中有出身微寒卻難掩鋒芒的傑出之輩,再度進修則是最好的酬賞和進入更高層次的跳板。

  因此,要我說國朝委任的那些官職,永遠都沒有人也沒有機會履任才好。這樣我才好名正言順的以各種權代官屬的名義,私底下玩似是而非,自成體系的那一套東西。

  隨著開春入夏,新一輪的大規模的勞役徵發,又將按照預定的軌道展開來了。這時候,一切非必要的工程項目和維持最低限度的運轉需要之外,所有人力和資源都將投入到入夏的農業灌溉生產中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