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要是這放在陸地上,這還真是個棘手的問題,但是在孤立無援的海上,那就是真正的死地了。為了避免徒增傷亡,而圍起來當作打炮練手的靶子,逐一給轟沉下海了。

  然後看著這些有幸掙扎逃出的旱鴨子,被船沉的漩渦和海流,沒頂在波濤之間,在一連打沉了三艘之後,剩下的船上終於絕望的舉起了白旗。

  因此,除了俘獲船隻上的軍械物資種類之外,其中居然有兩船的戰馬和配套的鞍具,則是某種意外驚喜式的添頭了。

  經過審問俘虜才得知,這只在沿海半路遭遇的北朝水師力量,居然是來自幽州所轄的雍奴縣,海津鎮直沽寨(今天津塘沽附近),在歷史上乃是拱衛北地漕運的重要力量。

  因為雍奴縣,正好位於海漕和河槽之間的交匯處,因此在泰興中興的一系列軍改當中,作為北地漕運的樞紐和重鎮,而專門巡護漕運的武裝力量中,設置了這麼一支漕營水師,以盡河海之間巡防拱衛之責。

  因此,他們的船型也很有特色,幾乎是長頭圓腹平尾中樓的設計,以兼長近海與內河航行之便。

  然後歷經變遷至今,雖然幾經廢置和動亂,最終還是留了些許遺產下來,作為幽州所在平盧道,碩果僅存的一隻河海通行的水面力量。

  雖然無法與南朝家大業大的東海道水師爭鋒東海,但是依據地理和氣候之便,還是足以對渤海沿岸的其他勢力,形成相應威懾和壓制。

  只是前些年南朝大梁大舉北伐的時候,這隻水師幾乎沒有任何實質的存在感,而幾乎讓人給忽略了。本以為是年久失修,又缺少維護而名存實亡的緣故。

  但沒有想到,居然會在這裡冒出了刷了一把存在感。他們這一次搜括了當地所有的河海運輸力量,就是為了從海路與陸路並進,馳援遼西的需要。

  然後,又成就了我的淮東水師,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初陣的墊腳石。真是陰差陽錯,造化弄人的一筆爛帳啊。

  「汝霖啊,恐怕還得讓你繼續多跑一趟了……」

  想到這裡,我重新開口道。

  「沿著海岸向北,儘量把脫逃的那些船給找出來……」

  「無妨的……」

  他微微咧嘴一笑。

  「船上用度尚足,兒郎們才剛剛打了個暖身……」

  「無論士氣、軍心都堪可用呢……」

  作為河海之間專用的船隻,雖然也有海上的航行能力,但是顯然不能離開海岸線太遠的,這樣就意味著只要確定了它們逃走的方向,其實活動範圍也就確定下來了,身為前海賊出身的他自然知道怎麼做的。

  然後,羅藩那邊也需要來人溝通一下,以免驟然出現在後方的敵勢,而徒自亂了陣腳。

  我雖然南下,但是來自羅藩那裡的消息,還是源源不斷的通過日夜往返的信使給通達往來的。

  比如根據最新的消息,聽說開義城那邊戰況倒是依舊毫無變化,不過在後方那些親附羅藩的諸侯們,已經組成了新的聯軍,由藩主羅湛基的弟弟羅湛榮所統帶著,正在前來匯合的路上。

  這些諸侯的武裝力量雖然有些良莠不齊,但是在順風狀態下用來清理和彈壓地方,還是不成問題的,這樣就可以把羅藩的主力,從地方上給解放出來,而投入到更重要的主要目標上去。

  當然了,根據半島過來的信使所見所聞,這一次羅藩為了後續的戰事,真可謂是下了血本了。除了遼城附近以外,地方上的青壯大都被抽空了,因此沿途春耕的田地村鎮裡,儘是老弱婦孺和各色藩奴在承當各種勞作。

  然後,接下來我們只要考慮面對南邊陸上新出現的敵人就可以了。

  而這一次的臨時補給,雖然條件簡陋而且頗為倉促,但是還是給我送來了一個裝備人員齊全的主戰營和一個防戍營,和配套支持作戰的物資。這樣送走傷員之後,我手中的直屬兵力,再次達到五千的規模,隨軍遠投火力尚也有所加強。

  並且,我也恢復了對於淮東的消息往來和間接地情況掌握。這次船隊從萊州灣過來,順逆風潮也不過是兩天左右的海程而已。如果用專門送信的急遞快船的話,這個時間還可以縮短大半。

  只是,最近似乎有些國朝官方來的人,在我的地盤上很是搞出點事非和動靜來,除了讓第五平他們依計行事之外,剩下的只能等回去再慢慢算這筆帳了。

  不過讓我驚訝的是,那些很久都沒有消息,北伐中和我走得很近的劉延慶也來了,並且已經呆了好一陣子。

  「敵襲……」

  突然一騎飛奔而至高喊道。

  隨後,我就在咫尺鏡里看到,遠處正在修築當中的長搶後方營區,星星點點的火光和報警的燧煙冒了出來,還有隱隱的廝殺和喧譁聲傳來。

  就像是某種呼應一般的,南面空曠的原野之中,隨著金鼓螺號齊鳴,開始出現大隊人馬的身影和旗號,這就圖窮匕現了……

  第746章 思變(一)

  第二天。

  小清河的水面上,已經被大片大片被血水所沾染成淺紅的顏色,而在十幾處臨時堆填起來的浮橋邊上,更是飄滿了形形色色的屍體。

  而那些拼命涉水逃回到南岸的身影,則在劇烈的出息和脫力當中,不顧渾身是泥濕淋淋的,迫不及待的在泥濘的岸邊,或坐或躺了一地,大多數人的表情和神態,似乎還沒有從之前,某種巨大的驚慌和恐懼中回神過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