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接下來繼續發生的事情,對於他們策劃推進的圖謀和策劃來說,就完全變成了一場不折不扣的災難和慘痛的教訓了。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以康公弼為首,那些安插在薛氏少年藩主身邊的人自作主張,與負責呼應的左企弓,臨時決定節外生枝;而將受邀前來的淮東軍及其統帥,在宴會上連同羅氏上層一網打盡。

  結果在後續的兵馬和布置,尚未完全到位的情況下,就匆忙發動起來給了羅藩上層一個之名的打擊,卻百密一疏讓的淮鎮那位給漏了出去。

  然後,又沒能夠及時補救和挽回,讓目標與本部匯合而重新站穩陣腳發起反攻。最後連圍攻和剿殺羅氏藩主的最終目標都沒達成,就被捲土重來的敵勢,給打的損兵折將,而不得不借用了玉石俱焚的放火手段,才得以勉強脫身。

  這個意外,不但造成了參與此事的各部人馬,意料之外的傷亡和損失。還將他背後那位大人物為首的政治集團,對於安東數代人的經營和滲透,幾乎給毀於一旦了。

  而更加讓人肉痛的損失,則是安排在城東和城主府位置,負責阻截來敵和隔斷內外任務的,那幾位平盧各軍中的資深,元宿之將。

  如平州討擊使王孝古,狼山防禦使於樓峰、柳林軍副使張覺,昌平鎮將張敦固等,也因此隨所部皆陣沒或是失聯其中。

  因此,作為城中平盧軍方位階最高的李希堯,突然發現自己於現今的局面下,在重新得到更多增援之前,手下已經沒有足夠的軍力,對羅氏空虛的後方地帶發起更多的打擊和侵併行動了。

  如果說,他要按照既定方略堅持下去的話,甚至連繼續驅使和控制,那些退下來的薛藩殘餘人馬,都變得有些困難起來。

  但是所謂勢比人強,他顯然已經沒有更多的選擇了。當他在這裡猶豫和糾結當中,多浪費上一刻時間,也就意味著下一刻局勢的愈加惡化。

  ……

  而在東山城的另一端。

  與剛剛甦醒的羅湛基會談,其實只是一個很短暫的過程,但是交換達成的內容可一點不少。

  其中除了兩家繼續聯合對敵,以及下一步對於遼西攻勢的看法,更加深入的盟約等等之外,他關心的另一個關鍵,就是能夠從淮東,輸入相應火器的問題。

  原因是在這次東山城夜戰中表現的太出色,留下的印象也太深刻了。

  用那些羅氏族人轉述回來的話說,就是實在有些不明覺厲了。比起嗡嗡作響的弩弓,這些長銃管子看起來只要排好往前面一指,火光噴射之下敵人就一排排掙扎倒地。

  雖然同樣要裝彈上膛,但比起需要費力抽拉扣弦的弓弩,就顯得實在是太省心省事了。

  而且就算是個毫無軍旅經歷的販夫走卒,似乎只要學好相應的步驟,就可以很快上手使用。只要形成一定數量,就可以滿足守壘和城防的基本需要。

  而遼河流域,乃至淮東丘陵,最不缺少的就是各種居於道路要衝的山城和堡寨了。

  這對損失了大量老練將士和核心武力,卻依舊擁有不少人力資源的羅藩來說,無疑是一種可以用來作為眼下應急,乃至艱難時期過渡的權宜手段。

  根據幕僚小組的判斷和建議,顯然羅湛基就是看上了這一點,而不遺餘力的拿出各種優厚的條件來作為交涉。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雖然非傳統羅氏一脈繼承人的軍旅出身,但是同樣在某些方面也更加不拘一格而更有獨到之處的眼光。

  顯然對於我的懷東來說,相比羅湛基提到的其他的東西和許諾都有些太遠,只有這個方面顯然是最容易見到實質好處和長期效益的。

  但對我來說更大的意義和關鍵。

  則是再次檢驗了新裝備的性能,雖然因為火藥的產量相對有限,三營大多數裝備的長銃,是雄黃和氯酸鉀作為過渡性底火的錫箔火帽,受潮和其他因素的啞火率還是較高。

  但是在正面作戰和壓制當中,似乎已經足夠形成近似南北戰爭水準的火力密度了,再加上四分之一數量的轉輪快槍,這也是這一次應邀出兵安東,而特地拿出來為數不多的底牌之一。

  在夜間能見度較差,通道錯雜而建築錯雜的城區,逐段推進戰鬥和巷戰清剿中的作用,就得以充分體現出來了。

  所謂的狹路相逢勇者勝,而能夠近距離馬上組織起來的火力密度,以及敢於白刃戰的決心與配合,顯然就足以決定了一切。

  如果再加上擲彈兵和近距直射的火炮,就算是占據建築和預設工事的敵人,也可以摧枯拉朽的推平過去。

  從而通過合理的搭配將戰鬥中,依靠個人的身體素質和武勇程度,而形成軍隊水準良莠不齊的差值,給徹底拉平和彌合掉。

  只要行程足夠的規模壓制,我甚至可以火器的數量和士兵的平均素養,在堂堂正正用正面硬肛中活活堆死你,而不用太過費心費力的策劃和帷幄。這對於那些排隊槍斃的愛好者來說,那是最美妙不過的事情了。

  因此,如今淮東的主戰序列里,正在同時進行逐批次的新式火銃換裝和老式裝備的技術改良。

  現今的淮東的旗下人馬裝備最多,無疑就是零式和一式兩種火銃系列了。

  其中的零式系列,代表了我自從出道以來,給部下裝備的所有傳統和老式遂發槍的總成,因此口徑和其他門類繁多。要想能夠使用火帽的話,就必須對槍機大作改造,乃至整個換掉而利用剩下的部分和材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