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相對家大業大而族人和附庸鬆散分布的而言,薛氏一族而因為長期處於對抗的第一線,在歷代累累的傷亡和犧牲之下,家族成員相對要少而精得多,在逐步藩鎮化之下也更加的抱團,而充滿了某種軍旅化的風格。

  就和羅氏本家的情況一般,這次和議在薛氏內部也有大量的雜音和反對。

  就連身為內宰兼正使的薛定邦本人來說,也並不完全是願意和羅氏這個世仇求和與妥協的。但是這是本家老令公在世早就既定,並且為此籌劃許久的方略,並且得到了那位極有權勢的大人物,所代表地方勢力的支持和授權。

  事實上這番圖謀和策劃,在北國遭遇亡國危機將滅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運作了。

  然後一步步的推動到現今,在老令公身故之後,就連明顯暗弱不振的主幹,或是充滿紛爭不休的幾個支系,都沒有辦法抗拒的事情,至少是在眼下是這樣的。

  畢竟,作為對抗和攻打安東諸侯的第一線,以現今薛氏已經藩鎮化的體制,傾力而出或許還有一戰之力,但是在後方的河北、平盧各道皆殘破紛亂,無法提供足夠支持的情況下,卻沒有更多長期堅持下去的資源和人力了。

  因此,在守土無力也無法取得長期對抗優勢的情況下,以放棄一些根本保不住的東西作為代價,獲取和羅氏議和的條件,然後從其他方向獲得突破和補償,似乎也就成了惟一的選擇和出路。

  而薛氏讓出的這三州,在長期的戰爭和衝突中,早就是殘破不堪民生艱巨的難守之地了。

  因此慨然的讓了出來,對於主體實力的影響有限。但對從大敗之後恢復起來還沒多久的羅氏,及其信義仁藩主來說,卻是難以抗拒的餌料和誘惑。

  只是薛氏唯一的追加條件就是,以擔心可能失控的血腥報復為由,不能由東寧軍為首的那些前沿的部隊去接管。

  而具體的移交和接防,必須由來自羅氏本藩的軍隊牽頭和負責,這才是其中的某種關鍵。

  只是薛氏就算讓出了三州之地,也依舊據有中原諸道,進入東北諸藩列國的重要通道——遼西走廊。

  在這片沿海的長條形平原地區上,分布這至少七座大型城邑和十數座堡寨,是連接平盧與安東道最短,也是最近,最是方便的一道通道。

  因此,在薛氏為首的安東諸侯,投附了北朝之後,就算是長期處於被壓制下風,也依舊得到來自北朝大力的支持,而始終屹立不倒。

  而安東諸侯想要組成聯軍侵襲中原的話,也就只能從北方繞道山外草原,而試圖從大同一線尋求突破,期間要侵擾和穿透諸多草原諸侯勢力的領地。

  一些經年的矛盾和仇怨,也因此埋下了長久的根源。

  ……

  接下來的時間內,我再度表現出某種缺乏興趣,而欲將離開的態度之後,卻又得羅氏方面的一份新提案。

  這份提案就更妙了,居然相當貼心,或者說是投其所好的,以暫借歇腳曬泊處為由,將遼東半島西南端最狹長的部分,包括積利城及其港口在內的大半個積利州,都租借給了淮東所屬的船團管轄和經營。

  以換取淮東所屬的勢力,借兵參與薛氏罷兵言和的交接過程,以及後續連帶的軍事行動,的相關基本擔保條件之一。

  正所謂是漫天起價,落地還錢,這裡卻是倒了過來。不過道理都一樣的,想要藉助淮東招牌和力量,可一點都不便宜的。

  畢竟,現在是我毫無直接的必要和需求,而大羅氏求明顯有求與我的情況下,就更好坐地起價了。

  因此,我和身邊的幕僚小組商量了一通之後,又將初步修改的方案給送了回去。

  這個屬於後世大連市的地方,目前還是半島上最貧瘠的地區,而且沒有之一,人口幾乎都集中在沿海的港區附近,對於藩家來說主要的價值也就剩下海陸通貿的中轉地而已。

  因此我在追加的諸多條件中就包括了附近的海域。

  這片地方可以利用的平地少得可憐,人口也相當的有限,但是加上附近海域和島嶼什麼的,就完全不一樣了。

  當地可是重要的漁場和曬鹽產地啊。渤海水質肥沃,營養鹽含量高,餌料生物十分豐富,是黃渤海漁業的搖籃,故有「聚寶盆」之稱。大連灣附近則以對蝦、毛蝦、小黃魚、帶魚等經濟種類產量最高。

  後世中國最大的鹽業生產基地,中國四大海鹽產區中,渤海就有長蘆(河北滄州)、遼東灣、萊州灣三個。

  還有山地的果木和畜牧養殖,也有相應的潛力可以挖掘。不過,都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規模效應的投入,才有可能產生結果的。

  只是,顯然安東羅氏一貫注重的是,內陸平原土地和礦山的產出,而沒有足夠將其挖掘利用起來的技術和眼光。

  或者說連年的征戰,已經嚴重局限了他們的眼光和要求。

  第729章 異夢(四)

  在獲得總算能夠打動我,或者對淮鎮方面投其所好的基本條件之後,接下來的時間裡,各種細節和條件上的交涉,還在繼續著。

  畢竟,這一連串的事情,都需要足夠的時間和人員的布置,才能啟動起來的。

  雖然,遼城之內的大索和整肅已經結束,據說安東羅氏內部有數十人,因為牽涉其中或是相應的失職而受到了處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