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這位名義上兄長的來人在,我也更加了解了一番如今安東道的局面。

  如今,安東道三十三州,外加安東都護下的九都督府。雖然比起故高句麗全盛的時代,尚有不如(主要因為內亂和紛爭的持續削弱,導致邊緣地區的土族勢力脫離和自立)。但卻依舊囊括了大氏渤海國在內東北諸國的故地。

  並且在唐人所能夠定居和紮根的地方,建立了相對完善的道州郡縣行政體系,而非過往的那種鬆散不定,只提供有限貢賦和軍役,而大部分時間自行其是的各種羈縻屬,可以相比的。

  當然,在整個經營和開拓的過程中,自然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是溫情脈脈式的田園牧歌作風。從改土歸流再到移民填戶和對土族的歸化改造,總是不乏一些既得利益的受損者。

  因此,總有為數眾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土著部帳和氏族,在不識趣或者不甘心的情緒當中,化作為了被大唐的歷史車輪,碾碎碾過的諸多碎土石塊之一。

  在此期間,如果能夠僥倖有人倖存下來的話,將會以另一種方式,在海藩的種植園和開拓地里,以藩奴的身份繼續發揮剩餘價值,重新開始另一段人生和將來。

  因此,在大唐中興以後的數百年間,這種騰地換種和歸化的過程,還在斷斷續續的進行著。

  就算在分藩之後,這種格局和體制也被保全沿襲了下來,而成為各家通用的常態,因此,從語言衣冠的人文風俗上說,大多數地方已經與漢地相差不大了。

  因此,現今的安東都護府內,除了在較為富庶的南部,長久東西對峙的羅氏和薛氏兩大體系之外,還有一個相對鬆散北部聯盟,主要是來自相對貧瘠而苦寒,而靠近草原地帶的北方諸侯。

  主要散步在鐵利都督府(吉林西部治今佳木斯)到忽汗州(敦化)之間。他們大多數以厭倦了兩大世系之間的內戰動亂,而乘著原本擁有壓倒性力量的,薛氏和羅氏都被嚴重削弱之際,紛紛脫離抽身出來抱團,隱然成為第三股勢力。

  不過,因為是鬆散的聯盟,再加上地廣土瘠,殘餘的土蠻雜處,他們的立場也比較混亂,除了不參戰之外,很難形成步調一致的結果,反倒是與鄰近的草原部族勢力,相互攻掠而打得不可開交。

  如果,有一方試圖予以壓制和威脅的話,他們就會抱團起來共同對抗,而傾向另一方,由此形成某種有限的平衡。

  只是偶然,還會被一方勸誘南下襲擾,而打破這個平衡,陷入新一輪亂戰當中;這也成為羅氏或是薛氏,長期無法投入全力對抗彼此,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相比在北朝的體制下,已經形同藩鎮化的薛氏及其追隨者;作為羅氏外圍和追隨的本地諸侯,則還剩下大小二十幾家。

  其中大都集中在遼郡後方,鴨綠江到薩水流域的廣大地區內,因為長期受到羅氏的庇護,而按照從屬盟約提供相應勞役、兵員和財賦。

  只是,因為新羅江原道發生的,後百濟復國之亂,這些地方的諸侯,也有些不安穩起來了。

  第713章 啟東(八)

  有了在新羅藩的經驗教訓,第二次出兵的準備,比當初更加井然有序而從容不迫的多。

  糧草、器械、人員和運輸工具等等,從各州的工場庫存像是流水一般的匯聚而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次武力炫耀性質的遊行式進軍。

  大羅氏所在的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雷州半島合稱「中國三大半島」。可謂是海岸線密布而良港眾多、島嶼遍布。

  對於我旗下的船團來說,可謂是相當熟悉的地方。因為三面臨海而北面臨接,北面邊界是鴨綠江口與遼河口的聯接處,故而在地理上擁有相對封閉的安全性。

  遼郡故城所在的遼城州,正好位於遼東低山丘陵與遼河平原的過渡地帶,以山地之間的樞紐位置,同時扼守屏護住了西南的遼東半島和東南部的鴨綠、撒水流域,大同江以北的廣大地域。

  在此情況下,隨著往來的密切,淮東商椎局和舶務司名下的商團,時常會應要求輸送貨物深入內陸,或是在內陸某地接貨和採買物產的需要。因此,對於當地的地理環境,已經有一定的了解。

  因為半島東北與長白山毗連,中部為千山山脈貫穿其中,因此,半島大部為低山、丘陵,造成河流短促,河谷狹窄的獨特地勢。

  也因為當地的山多地少,適宜耕作的平整土地有限,僅適宜果木種植和一定規模的山地畜牧,而傳統農業產出不豐,主要作物是大豆和高粱。造成了這些地方依靠本地產出自養不足,頗為依賴沿海漁獲的產出和對外海貿的收益。

  而遼城州所在的遼東腹地,本來是東北開化最早,歷史最悠久的,開發度最高的地區。但因為原本沃野千里,富有產出的遼河平原,卻因為首當其衝,經歷了來自東面的遼西山地和北面丘陵低地,亢長的拉鋸和滲透、侵攻之後,幾乎是殘損不堪而無法提供穩定的產出。

  由此,可見大羅氏近些年的頹勢和衰弱的跡象。

  要知道,遼郡作為昔日高句麗的西捶重鎮,可是擁有相當易守難攻的天然地理勝勢,配合周圍連綿起伏的山城體系,可是多次讓隋煬帝的東征大軍飲恨的所在。

  在昔年羅氏為首的安東諸侯全盛的年代,他們甚至以此為跳板和前出集結地,打著剷除篡國奸賊的旗號,大舉殺出綿連群山之中,摧毀和洗劫了北朝安東行營控制的遼西各郡,而侵攻進平盧道所在的燕山山脈南北,而數度兵臨范陽城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