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比如親自布置對夷洲的滲透和監控;還有利用閩地愈演愈烈的大雲光明教,從一海之隔的沿海諸州以交易為名,抽取各種人才和資源。

  從河北和淮南分別繼續輸入壯年人口;對淮北和河南道的藩胡殘餘,進行更進一步的擠壓和捕獲。

  順便在私密的場合下,享受一番到手新玩具的樂趣。

  雖然出於某種上的心理原因而一直沒有被推倒過。但是相比清音柔體什麼的,被俘獲調教的玩具阿秋,作為成年的年輕女性身體,其實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樂趣啊。

  比如師法古人之中,諸如石崇、李林甫、歧王范那些「城會玩」的先輩們,在冬天比較冷的時候,在爐火恆溫的室內,僅著薄衫充作暖腳的活懷爐,或是肉屏風、人靠墊,胸杯什麼的傳統福利。

  只是偶爾玩的比較過分的時候,也會一度生出某種錯覺,似乎那個已經在我懷裡死去的念奴,就這麼滿臉無動於衷和逆來順受,任由我把玩著發出各種如泣如訴的聲調。

  然後,就有些寡淡無趣的失去了更進一步的欲望和心情了。現代教育出來的心理和節操下限,還是沒那麼容易掉光的。

  但至少也發掘出一些附帶的技藝,比如能夠根據旋律調弦弄琴的手段,這樣我一些自娛自樂的樂曲,就又有了能夠譜曲成章的機會了。

  只是我的閒淡安逸,似乎總是不得長久的。一曲唱畢,掌書記第五平,就親自送進來了一份東西。

  「安東大羅氏的邀請?」

  我驚訝的看著面前一副裝橫精美的請帖和禮單。

  「給我的?……」

  抱歉了,有些卡文了。

  第706章 啟東(一)

  安東大羅氏,可算是我曾經借用過一個身份馬甲,羅思恭的本家所在。

  要知道,就算是大唐數百年存續下來的那些郡望之家。也不是什麼人都有足夠的名望和影響力,可以用「安東」這樣一整道的地域,來作為公認家世的後綴。

  也只有前朝的五姓七望之類,隴西李氏,范陽盧氏之類,長期盤踞在氏族志和九品中正制上端,的頂級高門例子和家世悠遠深厚存在,才有資格獲得如此的殊榮和讚譽。而其他的門第世族,就只能以家鄉或者郡縣,作為家族出身的慣稱。

  但就像南朝的那句諺語「王與馬共天下」所說的一般,在安東之地,也有類似「羅與薛半安東」的基本說法。

  因為這兩家,從梁公發跡的乾元年間,就作為龍武軍的特別派遣軍,從萊州出海潛襲登陸安東,而席捲光復全境,以截斷范陽為首的安史叛軍的後路。

  又以此為跳板,屢次擊破周邊的契丹、渤海等地緣勢力,逐步光復為番胡所竊據的安東都護府,將內亂中逃往境外的史氏叛軍絞殺殆盡。

  自此建立了最初的安東行營,與南平、北原、青唐等行營,號稱龍武軍四大外派支系之一。又以刀劍與移民為手段,逐漸將安東都護府下轄,眾多不同程度的僑治和羈縻屬改土歸流,變成了朝廷直接任官治下的州郡府縣,才有了後來設立安東道的基本格局。

  而之所以羅在薛前,還是因為兩家先祖出身和資歷的差別。

  羅氏先祖羅先,乃是在唐玄宗出奔長安西幸入蜀過程中,最早跟隨在梁公麾下斷後禦敵,趕上了解救玄宗於馬嵬坡的御前軍變,又被留下來在關內淪陷區活動的元從親信。

  而薛氏先祖薛嵩的資歷就差的多了,他原本是安東都督府的顯赫將門世系,從身為第一代安東大都護的曾祖薛仁貴,到領兵西北道行軍總管的叔父薛納,都是為國開疆拓土的一代名將。

  但是到了薛嵩這一代,卻舉族被就地裹挾捲入了,逆賊安祿山發起的叛亂之中,而以部將身份在叛軍大將崔佑乾麾下效力。與在關內活動的羅先人馬,沒少交手過。

  直到梁公自蜀地引兵反攻關內,外有羅先與地方為呼應,內有前京兆尹崔光遠約為內應,這才通過梁門五驍四俊之一的李萼的遊說,而毅然撥亂反正重歸朝廷。

  因此,就算是同在梁公麾下效力,薛嵩比起羅先在背景和資歷上,都不免低了一頭。讓薛氏始終排在羅氏之後。

  當羅先以平盧節度副使兼任安東留守,薛嵩就以安東守捉使兼副留守之職,自此在當地各自發展出兩大家系來。

  而在乙未之亂發生之後,安東之地因為地處較遠,中間至少阻隔了平盧,河北兩道。因此,沒有能夠趕上龍武軍在地方的各脈勢力,輪流進京與那些擁王派爭鬥廝殺,搶奪大義名分和清算血債的一系列大事件。

  在南朝的嘉佑大進軍反應比較遲緩,組成聯軍才達到了河北,就發生了西軍東進扭轉天下大勢,聯軍也因此沒有取得多少戰果,匆匆就地班師而退。

  但也因此比較完整的保全了實力,而將安東本地的分藩諸侯,連同直屬朝廷的州縣,都聚合在了一起,於平壤城訂立盟約以互利自保。

  所謂「羅與薛半安東」,就是這個時期所行程的說法。因為最盛時,這兩家的親族分支和附庸臣下,所掌握的領地和人口,已經囊括了安東之地的近半勢力。

  而自此歷代的安東大都護和安東節度使之間,都是由這兩大姓通過,五年一期諸侯聯會的形式,而輪流推舉出任的。

  但是這種默契到了北唐的承光帝,重開天下而再續河山之後,就發生了劇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