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後續的練兵、積稂、修器械等所出,都必須從這些配額中調劑支給,而不能向大本營額外申請編列項目了。

  只有,作為置制使直屬的牙兵和虞侯,每年特撥給二十萬緡,作為日常維持之用。而這筆錢,則還要和其他幾位統制官的親衛部隊,一起分享的。

  至於當地青州守捉郡的耗費,則直接被無視掉了,而不算在正出的軍費之中。

  此外一起被縮減的,還有提供官僚吏薪俸的科料錢。約兩萬二千五百緡,減為一萬九千緡。不過這部分,反而是影響最小的。

  因為吃俸祿最多的那批人,都還呆在江寧遙領呢。而本地負責實際事務的權代官屬,早就在鎮撫府下自有一套支出供養的渠道和體系了。

  這樣計算下來,國朝在淮東方面一下子就被省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支給費用。雖然,還有就近從夷州籌給的保證和補償,但都是以後的事情了。

  因此,這個被言辭灼灼傳的有板有眼的事情,不由讓軍中許多性急或是所用頗多的人,當場就忍不住在各種場合罵娘出來了。

  而那些出身北地或是東南地區,或者在南朝已經沒有跟腳的將官,更是不免生出某種動搖和慌亂的情緒來。

  就算是作為來自嶺內的背景,資歷最老的那批人,也不能因此例外多少。

  雖然早知道有這個風聞和可能性,但一些曾經保佑僥倖心裡的人,還是不免生出一些兔死狐悲式的失落和惆悵,乃至悲觀失望的情緒來。

  然後,在置制鎮撫府的高層軍議中,流傳出來的一句話,讓這些群情洶然的異議和雜音,都暫時被壓抑了下去了。

  「勿論國中如何,一切支給待遇鐵打不變……」

  然後新的傳聞就變成了鎮帥大人,將自行籌資以供軍前不足的種種內容。

  這個傳聞,當然是千真萬確的,只是還停留在提案的階段,而沒有馬上變成被執行的事實。

  因為,通過幕後的運作和陳清,以淮東自立鎮以來「州縣久破,俸給至微,史曹注官,將同比遠」為由,已經盡力爭取到了,至少至少有三到兩年的執行緩衝期。

  因此,在鎮撫府的內宅之中。

  「這一次乾的不錯……」

  我對著蘇成生、童昊一干人等褒獎到。

  「分內之事爾。」

  「實不敢居功……」

  他們應聲道。

  「不,功過賞罰自當嚴明……就算是爾輩的特殊性質,也是一樣啊……」

  我擺了擺手道。

  「相應的獎賞,過了這陣風頭之後……就會以其他的名義和方式頒發下去……」

  「現在先把相應的名單報上來再說吧……」

  這一次社統、馬統兩大強力部門,加上各級士委會的配合,在軍隊中進行輿論操作的試水,還算比較成功。

  不但光明正大投石問路的,試探出了軍隊中的大致心態和情緒動向,還讓那些相對不夠堅定的小群體和個人,或是三心兩意之輩,或是首鼠兩端的傾向,給有所甄別和凸顯出來。

  當然,主要是針對士官以上的軍中階層,至於普通士卒更多是隨波逐流的從眾之輩,思想上也要簡單的多。

  而他們就自然會歸入,另一份被重點觀察的特殊名單之中,雖然日常一切照舊,待遇和級別也依然享受,但是在相應的升遷,晉級和敘功,乃至後續的培養上,自然有所偏重和邊緣化。

  以免有機會接觸到相對重要的事務,或是選入比較關鍵的位置上,而增加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和隱患。

  所謂的軍隊思想陣地,還是那個「你不占領就會有其他東西來占領」的基本道理,而控制輿論導向的手法和技巧,在後世的各種政權的經驗教訓中,也實在不要太多。

  對飽受資訊轟炸,而三觀格外堅定的我來說,也不過是信手掂來的一點大致意向,然後自有足夠或聰明或得力的人,心領神會的以這個時代獨有的方式貫徹下去。

  第705章 履新(四)

  青州,醉風居。

  頗有些附庸風雅的掛著幾幅,不知真假的名家字畫的頂樓包廂之內,也正是酒熱耳酣的尾聲。

  擺在正中的紫銅大鍋已經炭火燃盡,裡面亂燉的牛腩、百葉、腰花、肝片、肚兒、套腸等雜燴,都被吃的七七八八,剩下飄著厚厚油花和辣子的湯水。

  圍繞著鍋子,還有幾大盞風雞、板鴨、灌腸、烤魚、豬頭肉、筍乾烹製的小炒,七八個喝空的各式小罈子和陶瓶,橫七豎八的錯雜在桌面上。

  吃的有些醺醺然的李鐵牛,正在用半塊厚實的炊麥餅,沾著鍋子裡被熬的濃濃湯汁,意猶未盡的享用著。在他面前,三個裝餅和麥飯的盆子,已經剩下最後一點點。

  而其他人,則用店家送的一盤用鹹蛋、滷蛋、松花蛋切成的三花卵子,繼續有滋有味的下著酒。

  幾個新開的水果罐頭,紅的花的白的被拼做成一大盤,算是開胃消食的餘興節目。

  今天這場酒,算是慶祝原青州守捉軍下防戍營,鄆州兵巨野營營官,宋公明正式獲得升遷的小聚。

  如今他已經是主戰營序的一員正將了,拿的是從七品下的薪俸,還有定興府果毅都尉的寄職和軍銜。

  因此,放在淮東下轄的三十幾位正將之中,也算是那些能夠在淮東體系內出頭的少數北人之中,比較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