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些地方,甚至走了上百里,除了熟悉的食腐動物之外,都見不到一個像樣的活物。

  偶然見到一些人煙匯聚處,也只有看起來新修過的城寨上,那些持弓挽刀的民壯鄉勇,土團義兵,在用冷漠麻木而充滿警惕的表情,在打量巡梭著任何一個試圖靠近的行人或是隊伍。

  這還是他印象中的東南財富勝地,曾經豐饒足飽的魚米之鄉麼,用某種有些誅心的評價說,甚至連易幟前的各路藩鎮爭據時代,都有所不如。

  而監國籠絡和褒獎的聲音,還似乎歷歷在耳。

  「為國棟樑,善用己身……」

  他不由苦笑了起來,自己區區一個兩淮制置副使,又能夠做些什麼呢。

  「野雲落日黑雲低。

  秋風瑟瑟老鴉泣。

  戰場髑髏纏草根。

  荒村夜冷風叩門。

  寧為太平犬。

  莫做亂離人!」

  卻是不由吟誦起《樂府詩·沙場行》,然後又變成了: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第690章 落盡(五)

  但是不管怎麼說,新羅藩的事情,終於可以告一個段落了。

  但後續的事情還有不少,關於那個所謂後百濟國復國軍,和已經浮出水面的幕後勢力博羅會,進一步的情報收集和動態掌握。

  雖然全羅道已經被我們平復下來,但新羅藩的內戰之勢,已經呈現燎原之勢而不可抑制了,如何在這種形勢下,鞏固號既得的一切,而進一步將淮東在當地的利益最大化。

  因此,除了沿海的羅津港和海陽城外,北方靠近忠清道的全州府和比鄰江原道的小山城,將是淮東軍輪流駐防的重點。

  而至於在短時之內就在淮東軍手上,損失了兩路人馬的「後百濟國」,我不認為對方有更多的實力和時間,可以浪費在局面已經穩定下來,並且擁有更多外援的全羅道境上。

  畢竟,真要是一群蝗蟲一樣走到哪裡吃到哪裡的流寇的話,行事起來可能朝令夕改充滿了混亂而無法度,但要是一個具有野心和明確目標的新興勢力的話,那對於利害得失之判斷就要簡單的多。

  不然,也不會僅僅派一群人過來,在偷偷摸摸的在私底下,搞什麼收買拉攏之類的策動和分化瓦解了。對方真要有足夠的實力和底氣的話,直接一邊進行明面上嚴正交涉,一邊引兵打過來不是更加直截了當省事麼。

  因此,在當地駐軍的任務主要是,預防大隊小股流賊亂軍的無序流竄和騷擾,以及預警臨近敵對陣營的動態。

  其中在全州編管整訓的五千藩軍和駐留當地的一個防戍營,以海陽城為中心的沿海四郡,主流一個防戍營和若干守備團,構成南北呼應的常備武力。

  在需要的時候,還可以徵調聯盟各大藩家的私屬力量。這樣,以輕御重的一個基本體系,就建立起來了。目前以駐留海陽城的楊再興為留守,常駐全州的吳玠為副留守,然後伺機再慢慢調整人事。

  畢竟我們已經有了沿海的口岸,以及新羅之地最大的產糧區——南湖平原。在任何一場動亂之中,足夠的糧食來源和產出,加上足以匹配的武力,也意味著更多的活路和安定的基礎。

  在新羅藩的內亂擴大之後,除了乘機吸納大量逃亡的人口之外,還可以以全羅聯盟的藩家們為代理和中介,給北方那些受到嚴重威脅的分藩諸侯們,提供各種急需的戰時物資。

  比如淮東淘汰的軍需物資,繳獲自河南的破銅爛鐵,過期的食品庫存,乃至大批量的煤炭、鐵器、海鹽什麼的生活必需品,相信對方在切身之痛的利害關係下。

  或者說這種不對等的賣方市場情況下,他們通常也只有乖乖的慷慨解囊,或是用當地的特色出產,牛馬牲畜,乃至領下的人口勞役來支付和折抵好了。

  因此,當我站在回程海船的甲板上,重新感受著海上撲面而來的寒潮,同船的那些將士們,卻又是另一種心情了。

  對他們來說,這也是一個難得滿載而歸的肥年。軍中犒賞的錢財和公中分到的戰利品,從當地收買的特色貨物,還有已經分配在部分人名下的女人,無不讓他們對將來充滿了某種期待。

  當然,除了個人名下的收穫之外。

  前期送回去的新羅奴和錢糧物資,幾乎像是倒進疏鬆沙土裡的清水一般,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被吸收轉化成各種冬閒項目和營造工程的助力和進度。

  甚至,還帶來了勞動效率和競爭風氣的變相提高,因為這些新羅奴吃得更加不挑,其他方面的需求也更少,而承當的活計卻一點兒都不打折扣。

  而送回去的新羅女人,更是像牲口一樣的好養耐活,填充了女營的同時,成為當地踴躍申請的特色福利。

  因此,這個新出現的墊底群體雛形,在秦長腳零頭的肅反委員會刻意推動下,也給延邊各州臨時收留的那些淮南和河北的流民,帶來了某種壓力和競爭。而令日常的勞動效率和人均工作量,在夾雜著個位數的過勞死例子中,很是上漲了好幾個百分比。

  還有,就是前往淮東進修和服役的,一眾全羅聯盟的藩家子弟,或者說是長期的人質和重新介入的藉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