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隨後,周老倌給每人撈了一碗雜燴羹湯出來,然後用扳成小塊的炒米糕,浸潤在熱乎乎的湯汁中。待到吸飽了湯味也變得軟乎乎,才放進口中。

  頓時,從綿軟到酥脆的鹹甜口感,讓他們紛紛露出了某種愜意和享受的表情來。只可惜數量太少,專門配給炮組的份額,經過他們轉手兩圈,也就在意猶未盡的表情中,消失的乾乾淨淨。

  然後又有人,把最常見的二號口糧和配給專屬戰兵隊的三號口糧,也從背囊里拿了出來,四下散發開來,這才算吃了個七八分飽。

  當然,為了防止下一步可能追加的戰鬥任務,他們也不可能吃的太飽的,只是把喝光湯的鍋底沉澱,也用磨光的鐵製湯匙撈刮個乾淨。

  這一頓戰地餐,也代表著現如今淮東軍的後勤準備與物資豐富程度。

  從最初摻麩的雜糧炒麵和餅乾條子為主的一號口糧,到如今炒米糕為主的四號,軍中後勤體系和相應的生產配給,已經經過了多次的工藝配方改良和增產化。

  而每一代產品,又經過了細化的改良和分類,而考慮到供給騎兵和步卒的不同成分,乃至水營和炮隊的配方詫異,以滿足不同季節和環境下的,戰地貯存與體能補充的現實需要性。

  因此,別看這一塊沉甸甸而灰不溜秋的炒米糕,乃是吸取了閩地山民的獨門技藝,加入了不少的粗糖和棕油,給炒制出來的高熱量食品。其中甚至還添加了肉鬆和乾菜碎末,在冰天雪地之下,吃起來可謂是頂事又耐餓。

  因此只要有相對密閉的容器,就能放上大半年不發潮不泛酥,當然了就算發潮發酥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依舊可以繼續食用,只是口感和外觀,格外感人而已。

  只是,偶然一想起連生產批次和統一編號,都沒有的初代壓縮口糧,他們不由露出某種不堪回首的表情來。大多數人雖然曾經用這個東西,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

  因為,那是用不明的塊莖澱粉,加上充足的粗鹽,做出來死硬死硬的玩意兒,因為稍微放得久一些,就像石頭一樣能當鼓槌敲。用盡力氣也只能用牙齒刮下一小快,含在嘴裡喝著唾沫慢慢的咀嚼,才能給吞下去,又被按照大小規格,戲稱為磨牙棒和砌牆磚。

  也只有空暇的時候,用水慢慢的泡開才能食用。然後軍中的火廚在用泡開的爛糊糊,做成各種勉強可以下口的貼餅,或是加入便攜腊味和醬菜,多花點火候做成糊糊羹,這種有些讓人撓頭的玩意兒,才能變成想要一點的軍中吃食。

  儘管這種被成為初代糧磚的玩意兒,在軍中已經逐漸被淘汰,但是在後方的生產量,卻反而有增無減,一直在不斷擴大當中。

  理由無他,這東西實在太耐放了,而且加工工藝簡單,最適合大批量生產,原料也不挑,只要是有澱粉的東西都可以參雜進去。

  這就極大壓縮了生產原料的成本,也解決了相當部分容易變質的農產品貯藏問題。

  因此,在日常被當作過期倉儲,騰換貯存空間的處理手段,而大量積攢下來之後。在需要的時候,從庫房裡整箱整包的搜羅出來,充作賑濟流民的口糧糊糊,卻是出乎意料的好用。

  因此,這玩意兒在淮東內外,又被稱為救命口糧,不但在留民滯留檢疫的營地里,一度被當作某種取代貨幣的流通物來使用,甚至還通過某些渠道大量流出淮東境內,而賺取相應的厚利。

  ……

  與此同時。

  我剛剛表揚和褒獎了,身為左翼統管的吳玠,在麾下一隻藩軍擅自出擊之後,果斷將計就計的隨機應變和臨陣判斷。

  他直接讓一隻最親熟老練的藩軍,做出臨陣脫逃的姿態,吸引和牽動了敵軍全力主攻左翼,然後再繞個小圈翻身殺回來。

  是以,以守代攻牽制糾纏住足夠的敵人,而為集中了所有火炮和快槍的中心戰線正面突破,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和優勢。

  他這份因時就事的眼界和判斷力,顯然並沒有因為長期的蟄伏和隱藏身份的轉變,而有所消減和折扣,正可謂是居於首要之功。

  然後,我決定打算接見一位比較特殊的俘虜代表,東江義從的頭目馬繼隆。

  因為正是他們主動在後隊發起的騷亂,而牽制了尚慶道諸侯聯軍,後續可以投入的兵力,而顧此失彼左右皆不能相兼。

  最後不得不在崩壞的全局面前,以少量輕騎護衛這主要頭領出奔遠遁,等於是變相的幫助我們提前結束戰鬥。

  又在迂迴包抄過來的獵騎兵面前,毫不抵抗的就地束手就擒,並協助他們接管了敵軍的大部分輜重和民夫。

  因此,雖然不明白他這麼做的理由,但在取得一場碾壓性的決定性勝利之後,我也心情頗好的決定見上一見,這位自稱與我有功的俘虜。

  第687章 落盡(二)

  略顯簡陋的素色毛呢軍帳之中。

  站在我面前的東江義從首領馬繼隆,是個面闊眉粗聲音洪亮的漢子,放在普遍個頭偏矮,身材五短的新羅人中,顯得鶴立雞群一般的尤為突出。

  只是他雖然生的一副熊腰虎背,卻是點頭哈腰的儘量佝僂著身子,努力做出一副卑微恭謙的模樣來。

  很難想像,就是他帶人突然在陣中反水,將富氏的帶路黨兼餘孽富津,及其少數親隨圍起來,砍下人頭作為禮物呈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