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事實上,我們隨軍攜帶了相應的模具,也不在乎那點細微的火耗,作為擁有十萬人口的大城,全州城中也有足夠的鐵匠、銅工等金工行會的熔爐,供我們徵調和使用。

  這樣僅僅只要一天時間,第一批未帶餘溫的成品,就可以發放到部分士兵手中了。

  當然了,通常情況下,這筆大額金錢的大部分,只會在他們手中暫時的停留,然後就通過各種隨軍的配套項目和就地發起的服務娛樂,重新回到公用的流動金庫中去。

  接下來,除了就地鞏固戰果和加緊搜刮物資,徵發人手之外,似乎就是等到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了。

  第676章 出援(二十一)

  雪停雲散後的一個晴日。

  炮長周老倌正在眯著眼睛,打量著密密麻麻的攤位上,各色琳琅滿目的物件;以及隱隱約約站候在門窗後面,那些等待人來點選的,被召集起來賺外快的本地女人們。

  不由在心裡盤算著,自己所需各種花費和用途。

  只是相比那些喜歡拿到銀錢的第一時間,將精力宣洩在女人肚皮上的年輕人。作為一名資深的技術士官,他更在意的是給自己身後積攢一筆錢,然後像樣的討個還能生養的女人做伴。

  這樣在哪怕在最冷的冬天裡,也有人在被窩裡熱烘著自己,因為常年在船上潮冷環境,而落下的老寒腿。因此除了好一點活絡怯濕的燒酒外,他在其他方面可以說是相當的節制。

  而當沉甸甸、白花花、響噹噹的十多枚銀錢,被裝在一小袋拿到手後,出戰新羅之後,各種餐冰飲雪的艱辛和負重跋涉的奔波勞碌,所集藏在心底一點抱怨和懷疑,也就自然而然的不翼而飛了。

  作為底層士卒的心思,有時候就是這麼簡單的,流血犧牲之後,能夠打勝仗而總有收穫,還有放鬆和消遣,這就夠讓這些刀頭舔血的武夫們,心滿意足上好一段時間了。

  因此,駐留在全州城的日子裡,接下來就是公中敞開的物資供應,以及相應的消費渠道,主要是繳獲的各項雜七雜八物資,進行頗為廉價的大甩賣。

  再加上按照戰地閒暇的慣例,那些士兵手中積累下來的戰利品,也紛紛拿了出來進行擺攤交換和互易。頓時將全州城中的大校場,變成了一個熱鬧紛繁的臨時露天大集市。

  一時間「買買買,不買就砍手」的想法和氣氛,幾乎充斥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和臉上。

  就算其中許多東西自己暫時用不上,還是可以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買下來,放到公中一起承運回去的,然後以合適的差價倒手再賺上一筆的。

  當然了,除卻掉他們消閒和娛樂的一小部分外,其中大部分都會折算成現錢,最終通過一張可以在淮東境內,或是外地匯源號兌換的記名存單,而流回到隨軍共用的金庫中去。

  而作為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在昔日全州六大族之中,占地最廣,最是富美豪華的恆氏一族,所居住的邸園館林里。

  我看著從內宅收繳上來的各種貴重物品,包括了一具碩大的,用銀線和玉髓、瑪瑙、紫晶、水鑽等鑲嵌的純金帶像佛龕,然後突然靈光一閃,發現自己居然有所疏漏了。

  居然忘記了還有這個一個可以搜刮的對象,就是城中的那些宗教場所。

  要知道新羅自古以來就虔心佛教之地,而全羅道作為百濟的故地,也曾經是佛教東渡傳入日本的重要跳板。

  早在飛鳥時代的倭國,由大和朝廷當權的聖德太子,所差遣的特使小野妹子,就是在當地的佛門典籍和百濟僧人一起引回本國的。因此,全羅道這裡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地區傳播中心。

  因此,當地的諸侯藩家的上層,都普遍供奉有之。

  在每座居城裡,不但有規模不等的寺院存在,還有專門的家廟和佛堂來,滿足內眷禮拜的需要。

  這具五尺高的純金帶像佛龕,就是出自內城恆氏大宅的家廟擺設之一。

  而作為一道首府的全州城,這裡至少有大小十三家寺觀和神祠的存在。其中寺院九處,源自中土佛門十三宗之中,從屬於初唐三藏大德玄奘,流傳下來的三論宗;和北魏鳩摩羅什傳驛的成實宗,兩大流派。

  還有一所供奉有玉皇上帝、太上老君、普化天尊、梓潼帝君等神仙,和日月星辰、四海龍王、其府十王等諸神。以及從洛陽受齋醮的初代新羅道士,崔承佑和慈惠祖師的朝陽觀;

  以及兩家當地特色的神祠。

  據說,其中頗為宏偉華麗的正殿裡,分別供奉著初唐高句麗滅亡之後的,第一代安東大都護薛仁貴;

  以及重新平定百濟故地,在白江口大破百濟與倭國聯軍的,雞林道行軍大總管劉仁軌的神主和畫像。

  這還是登記在冊的,不包括城中哪些私設的庵堂和小家祠。

  好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我一聲令下偵騎四出,連夜上門封堵,以防止逃匿和埋藏,僅僅花了一各白天時間。

  除了出於某種對先輩的敬意,而對薛仁貴和劉仁軌神主所在正殿,下令不得輕舉妄動之外,很快就陸陸續續的抄檢出,超過十萬斤的塑像和貼畫,器物和法具在內的各色金銀製品,其中光是金器就大概有一萬多斤。

  其他方面所獲的赤銅,白錫和汞銀等貴价金屬,也有相當巨大的數量。畢竟是歷代積累下來的,許多還是有年頭和來歷的珍貴文物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