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起碼,淮南道北部的情況,雖然不適合大軍行動,但是清理鋪設出一條簡易的通路,以供商隊往來卻是足矣。

  而在足夠在金錢的潤滑和利益的驅使下,大多數商人們是無畏冬夏寒暑和不辭風霜雨雪之苦的。

  因此圍繞著這條浮橋,淮河南岸的臨時產生的歇宿營地和集市,成為洪水泛濫區內,最是人氣鼎沸的所在。

  而在北岸的另一番情景中,則是無數新逃亡過來的就地投入勞作的流民。經過初步的檢疫和衛生處理後,換了統一的藍布號服。

  就赤腳踩著齊膝或是齊腰深的泥水裡,使用簡陋的工具和人力,手扛肩挑抬著土石的,川流不息的像螞蟻搬家一般,充斥聚附在一段段工地之間。

  雖然辛苦且環境惡劣,但在即將來臨的冬日裡,至少有一口吃的可以讓人勉強活下去。

  隨著淮南大水的退卻與淮南官軍的聯繫恢復,沿淮的泗州一線,已經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大後方了。因此,適當的經營和恢復,也是不可或缺的。

  事實上,無論是剛剛被清理開發出來的膠東半島三州,或是作為北面沿黃防線的濟、齊、濱三州,都是嚴重缺乏勞力和相應的維持人口。

  因此只能以城邑——據點形式保持和拓展有限的控制力,基本先修通可供車輛通行的硬化道路,然後再順著不斷延伸開的道路,修建起一個個勞役營和補給轉運據點來。

  因而在這種到處缺人的情況下,泗州開發和恢復所需的勞力,就只能從一水之隔的淮南,去就近打主意想辦法了。

  而在泗州又不一樣了,基本的道路給建生軍的工程團填平搶通後,最先被選擇修復起來,無疑是淮水泛濫當中崩毀的堤牆。

  然後才是排乾大約數十里寬的泛濫區內,大大小小的一窪窪積水,讓土地在寒冷多風的天氣下,慢慢恢復乾燥。

  逐一的清理和填埋,水退後留下的各種雜物和堆積的垃圾,進行有限的消毒和淨化。

  ……

  沂州,費縣的教導大隊休整地。

  新任的淮東置制路總教習(又稱都教導)吳玠,也正在有板有眼的操持著一隻最新的火銃。

  乒乒有聲的將一整輪彈丸大都打在了身前三十步身靶上,不由激起附近陪同的一應將官,大大小小的呼應聲。

  這個早生白髮的新任總教習,雖然在資歷尚比不過前任的韓良臣,但卻是一個最了解傳統作戰方式的宿將和老牌武人。

  因為,淮東軍雖然強調火器戰法,但也不是無中生有,也並未徹底拋棄傳統的戰陣方式和具體戰術手段,只是有所擇選而另行改良,以配合火器最大限度發揮效能為目的,進一步加以發揚光大而已。

  因此,吳玠就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最合適的人選了。

  畢竟,作為軍中的標杆和種子,教導大隊不僅要鑽研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火器優勢和勝場,也要能夠通過模擬演練,來反推敵軍裝備訓練構成和對應方式。

  以實現在與敵的長期對抗往復當中,始終保持足夠的優勢和代差。

  而吳玠所使用的這隻武器,則屬於教導大隊當中,被稱為快銃隊的特殊存在,所用的轉輪式火銃,也已經是第三版的最新改型了。

  主要是針對火藥氣的泄露與膛壓結構的進一步改進,裝填和擊發方式也由燧發,變成錫箔火帽的依次激發。

  因此,雖然打起來比軍中普遍裝備的零式和一式系列長銃,在射程上明顯少了一截,煙氣也有些大,結構相對複雜而故障和啞火率,但是裝填和發射速度,也是大多數火銃無法企及的。

  使用過的老兵們普遍評價頗高,稱之為連珠槍,又曰水連珠,單打八,號稱一人裝彈一人擊發,可以打出一個什的氣勢和彈雨如幕來。

  如果事先準備好了足夠裝填滿的彈輪,那光靠一個人也能維持,綿連不斷的集射頻次好一陣子。

  因此,在守壘防禦,以及近身接戰前的壓制中很有用處。

  只是這種武器實在有些金貴。相比其他建構相對簡單而有些傻大三粗,只消粗加維護的幾種制式火銃。

  轉輪銃日常需要精心的養護和拆洗,使用前還需仔細的檢查,才能確保不容易卡簧和過熱、漏火之類的其他故障。

  具體的操作規程和擊發使用的戰術戰法上,也有相應的變化。

  作為掌管軍中操訓標準與綱要的總教習,就自然必須有所熟知和了解。

  比起資歷深厚,而一貫低調內斂的前任總教習韓良臣,他就更缺乏一些存在感了。

  事實上,在他到任之後並沒有急欲做些什麼,或是通過發號施令來體現額外的存在感,而是在大多數人都還不知道有這位總教習的情況下。掛著這個頭銜,在軍中多處走訪,相應的編制和籌給情況。

  又花了數個月來熟悉教導隊中,從喇叭銃、長銃到火雷彈、火油彈,轉輪炮、斤重散炮到寸徑,各種現役的制式兵器,以及相擁的性能和配套戰法、列陣。

  隸屬於虞侯軍的教導大隊與標兵營一起,是作為提供軍隊骨幹核心和種子部隊的特殊編制。

  雖然在官辦聯校建立後,已經分走了教導隊中的諸如隨軍營校之類,日常軍事教育有關的大部分職能。

  但是,依舊保持了輪訓初級軍官,或培訓軍士,以及實驗新兵器的應用性和相應戰術戰法的改良,培養相關兵種技術能手的基本職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