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在這時候,她甚至會偷偷塞給自己一小塊,因為貼身存放的太久,而有些融化掉的粗扳糖。

  然後再推來攘去的過程中,不得不掰成更小的兩半一起分享。雖然這點粗扳糖里的灰渣和其他雜質不少,但是焦酸甜甜的滋味,卻是讓兄妹兩無比珍惜和回味,這短暫溫馨的片刻。

  也慢慢淡化和暫時忘卻了,曾經殘酷的回憶與令人悲傷的過往。

  除了日常的特訓與做工之外,在每年青黃不接的旱季,或是需要追肥和補種的兩搶時節,他們還要就近下田去幫忙,避開炎熱風大的白天,在月色和微弱的星光下,整夜通宵達旦的幹活。

  但這卻是他們最快樂的日子,比得上一年之中屈指可數的幾個年節假日。因為在辛苦幹活的同時,也可以提前享受到,比照成年人的標準一般的伙食標準和莊戶里提供的大鍋飯菜了。

  那真是油水十足的蔥花烙餅和大碗麥飯,外加鹹魚臘肉變著花樣吃,讓人撐的只能摸著肚子滾圓而意猶未盡。有時候,還能得到幾個額外饋贈的雞子鴨卵鵝蛋什麼的,無論是白水煮還是攤著吃,都是讓人念念不忘流口水的美味啊。

  因為是山民後代的緣故,陳二狗在打獵和設置陷阱上,有些殘留的家傳手藝。所以在這個時候,他往往在同伴中,成為最受歡迎的人之一。

  因為他不但懂得設套捕殺那些,偷吃寶貝糧食的田鼠、雀兒之類,甚至有時候還會打到一些偷吃家養禽類的,諸如黃皮子,菜花蛇之類的小型獵物,來熏製成肉類改善一下生活。

  然後,那些莊戶們也會比較寬容的,允許他們在放滿水的田埂里,捉些小魚、泥鰍和蝦蟹,螺螄,借著燒水的公灶烤一烤來,作為勞作期間的零嘴和打牙祭,一直吃到歸隊回營的日子。

  然後,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已經逐漸習慣下來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里,卻又多了幾名助教和新追加的內容,卻減少了相應的勞動時間。

  當然,說是助教,其實就是比他們這批少年,年紀更大點的高級童子營老生而已,只是頂著助教的名頭拿一份實物補貼,來給他們進行啟蒙。

  陳二狗才發現,自己居然還可以識字,這可是天大好事。

  在那個偏僻寒陋的小山村里,能在識幾個字看懂官衙布告的人,那都是相當了不起的人物,連帶這一戶人家也是村里身家和條件最好,最風光的家庭了。

  因為村子的對外交涉和山貨出售、才買往來,乃至家常日用的分配,都得依靠他的領頭和主持公道。

  當然了,所謂工讀性質的強制啟蒙,其實內容簡單的很,需要幾百個常用字和千以內的四則運算而已,由先學會的帶著後進一起,死記硬背即可。

  而且,這種啟蒙的範圍,雖然號稱所有適齡孩童,但是除了被編管下的移民填戶和被軍中收容的孤兒之外;

  其實目前的推廣程度,也只限於各處城邑和交通方便的集鎮居民子女,稍微偏遠一些的鄉鎮山村就無法可想了。

  只是今天的露天課堂之外,卻是多了一些成年人的身影,雖然大多穿著便服,但是舉手投足都是出身行伍的痕跡。

  只是他們此刻卻毫無在軍中的肅然嚴謹或是沉穩冷靜,而一反常態的很有些慈祥和激動的表情,以及某種意義上的手足無措,或是強自作鎮定的偷偷打量著,這些頌聲朗朗的少年們。

  卻是因為軍中正在推行的指名寄養制度,這是第一批試點的對象。

  所謂指名寄養,也就是讓軍中那些上了年紀,卻尚未成家的老兵,從日常薪餉里掏出一點小錢來,作為資助和扶助童子營里那些孤兒的額外投入。

  而作為補償和交換,可以就此獲得指名認養一名孤兒的機會,一旦他們日後戰死沙場,或是的傷病而逝的話。這些被指定的孤兒,就可以繼承他們的姓氏和宗兆香火。

  乃至將他們的英勇和事跡,作為家傳的勵志故事世世代代的傳續下去,而不是籍沒無名的變成荒廢的墳頭上某個名字。

  就算認養人最後就此安然退役或者轉業,也可以讓這個軍隊中長大的養子,接到身邊繼續培養感情,在成年後繼續奉養餘生,乃至娶妻生子來繼承家業。

  而作為孤兒本身,也等於獲得了一個可以預期的依靠和將來,也有類似親情的渴望和需要,因此,經過了軍中的開導和輸灌之後,對此也不至於太過排斥。

  甚至會視為一種引以為榮的榮譽和激勵,而在日常有著更好的表現。

  可以說是相當人性化的舉措。不要小看這一點點的改變,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承,可是深深刻在所有國人的骨子裡,哪怕是現代深灰也依舊不變。

  這也意味著更多得到示範的將士們,上了戰場之後的捨生忘死之間,也更加沒有後顧之憂。因此,只是稍稍透露了一下意向,就已經是響應者如雲了,甚至放出話來表示了某種志在必得之心。

  當然,為了公平起見和避免紛爭,第一參加試點的都是初步甄選之後,最有資歷,或是功績卓著的單身老兵,他們將會按照按照抓鬮的方式,在這一個批次的孤兒當中,選定自己的寄養子。

  隨著被叫到名字的少年們,紛紛享受茶水點心的見面。

  「俺不干……」

  只是,當這件事情輪到陳二狗頭上的時候,他卻不免犯了倔,梗起了脖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