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若能逃過這次殺劫,他已經下定決心到大陸上去躲一躲。

  雖然那裡兵戰凶危一片大亂,但至少這些來自海外的勢力,也沒法亂伸手,而準確的找到他的存在。

  幾塊石頭被用力丟了出去,順勢砸了兩三個海賊,頭破血流的滾到在地上。卻是身邊都額這些追隨者,已經手掌疲累的拿不起刀劍來,而只能用手肘將石頭架起來。

  這個狀況也大大鼓勵了坡下的那些海賊們,讓他們更加振奮的加速奔跑攀爬著逼上前來。

  突然,某種告警的號角聲被吹響起來,讓這些正在衝刺上坡的海賊們,不由紛紛露出驚慌和錯亂的表情來。

  只見遠處的淺灘上,劃來了許多大舢板,舢板上盡數是密密麻麻端坐的頭,已經熠熠閃閃的鎧甲兵刃反光。

  ……

  島嶼的另一端,我正在檢查船上的貨物,受風暴進水的影響情況。

  我同船上最重要的物資,就是這一萬多隻銃管了,這是我的淮東地盤,目前尚且無法大批量製造的東西。

  就算是這批銃管,其中的質量,也分作四個等次,其中最好的一千多隻,乃是家裡的大匠手工打磨校正的上等品,專門用來裝配成小批量的轉輪快槍和火帽槍,還有少量用手工拉了淺膛線,以配合獵兵隊適用專屬彈頭。

  因此,單單是銃管的造價,就達到了約15000錢。

  然後就是本家生產的標準件,這段時間已經積累到了四千一百隻,累計下來的成品率也達到了六成多。雖然採取了規範化標準的和工藝改良,但在操作水力機械鑽磨槍管的時候,還是有一定概率變成廢品的。

  因此,這也是成本和造價降不下來的一個緣故,被廢品的生產亢余給拖累了。目前單只成本維持在4、5000錢左右,大抵比得上國朝一個從頭到家全副武裝的標準甲兵,全身裝備造價的三分之一的,算是還可以接受的範疇,只是產量一直努力提不上去。

  然後剩下來的,就是國朝直接劃撥給用的銃管,大地有六千多隻。雖然國造產品的質量和材料,都比不上本家自產的標準件,並且隨著不同批次材質工藝也波幅較大,但至少在口徑是比較統一的。

  哪怕更厚更重一些,只消再次稍加打磨和校正之後,基本可以作為防戍營之類二線部隊的火銃備件來使用。對於多人輪的要求和標準來說,這多出來的半斤八兩的分量,並不影響日常的使用和訓練。

  最後,才是我從廣府當地其他的渠道,陸陸續續收集而來的,各種雜色口徑的銃子,裝上簡單的槍機乃至火繩部分就能用,主要是提供給守備團、護場隊在內的那些地方部隊使用。也算是某種火器化的初步上手。

  事實上,作為很早就已經出現的科技樹之一,雖然不怎麼受重視,在我大規模推廣使用銃器之前,廣府畿內就有已經出現過好些,中小型的五金、制鐵作坊改行或是兼職而成的制銃來源。

  不過,更多類似手工定製之類的業務,來維持日常的生活和經營需要,而成為市面上各種小範圍流通的長短火銃的重要來源。

  我家起初也嘗試性的接觸和收並過幾家,結果發現已經某種敝帚自珍或者說是閉門造車,並且缺乏長期而穩定參照物的緣故,這些中小作坊的生產工藝各不相同,什麼包卷法、璇打法,內拓法等等。被當作不傳之秘而很是矜持自傲,或是自抬身價獅子大開囗一番。

  而做出來的東西,也是水準也參差不齊,缺乏穩定的標準和口徑單位,幾乎還是靠手工定製包打天下的小批量生產規模,以水晶、玳瑁、螺鈿、骨片、瑪瑙、珍珠等等各種花巧裝飾的中高端精品,來滿足相對狹窄的小眾市場需求。屬於典型的獵奇、把玩之物。

  因此,最後我乾脆熄了兼併他們而統一標準的心思,而改做自行另起爐灶,一邊研發一邊製造一邊使用和測試。畢竟,經過成本估算之後,我發現想要將她們統一在一個標準下,所費的投入和周期有些得不償失外,還有不利於技術上的保密和封鎖的風險。

  然而,現今隨著國朝逐漸重視起銃器在戰爭中的表現來,這些兼職的中小作坊,就顯然難以滿足需要,爾輩槍枝歸併或是破產後,由「四造」背景下的軍工世族收購和整合起來,作為某種轉型的開端和試水。

  不過,因為某種積習難返的慣性,讓原本的火器科技樹的多個節點,出了不同程度偏差的緣故,顯然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沒法全盤仿造和複製本家的產業模式和集群效能。

  光是成本管理上的差異,就足以讓人撓破頭了。而這些勢力鼓搗出或重來,卻是不可能不考慮賺錢的,而不是想我家一般,哪怕自掏腰包補貼管理和物料成本,也要確保足夠的品管和產能普及率。

  這時,我的隨身虞侯長,接替了姚平仲職事的另一名京武生員薛徵言,走到身邊低聲稟告道。

  「主上,詢問的結果已經出來了……」

  搜尋隊多撿回來的那幾個人,渾身被海水泡的發白,身上還有幾道傷口,都已經腫脹起來,而顯得有些猙獰。

  一看就不知道是什麼良善之輩,而在這海上討生活的,也沒有多少屁股是我安全乾淨的。

  因此,我寧枉勿縱的直接交給,隨行親衛中的幾個刑訊老手去處置。

  第579章 決意(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