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個呼吸間就完成了,一點一撥順勢突刺的連貫動作,雖然是包布的尖頭,但是其中的力道,還是不免那名白兵,吃痛的側身一曲。

  如此往復熟次對砍撥打格擋斬擊下來,楊再興只有肩側邊沿沾上點白灰而已。

  而練手的對方白兵,身上已經多出好幾處,代表被戳刺的白灰點兒,分布在肩膀,腰側、肋下,以及蔽膝縫隙的大腿根側。

  這也是他刻意做出來的示範和要點位置。

  雖然這些都不是馬上能致命的要害,但只要紮實中上一下也足以令對手,失去繼續戰鬥的能力了。

  因此,他接下來主要強調的是,用最簡單和省力的動作組合,完成最基本的對陣戳殺和防護。

  又演示了數人組合,面對矛手與刀牌多人配合進攻,正面、側向的合力對抗與騷擾牽制;對抗對方矛手的避讓與反衝刺殺;。

  銃兵兼顧遠近的戰術,既是一種優勢又是一種劣勢,優勢是先敵予銃擊,而後發以白刃,可謂是雙重殺傷;劣勢是近身後,銃刺長不及矛兵,短不如刀劍靈活,只能權取其中庸而已。

  因此,只能通過嫻熟操習,團體和戰技的密切配合,來進行有效的彌補和強化。

  「若是遇到了射聲隊的弓弩怎麼辦……」

  有一個聲音突然問道。

  「那就先打空一輪,再衝上去戳死他們啊……」

  楊再興再次信手抖出個槍花道。

  「既然能與戰兵肉搏,又何須在意這些弓弩手呢……」

  雖然貴為管領正輔四營,數千兵馬的第四兵馬使兼步軍都監,但他還是喜歡和士卒們混在一起。親自操習戰技和團隊協練,而且無論寒暑雨雪,雷打不動。

  是以所謂上行下效的領頭示範下,他所領的部伍也是銃軍各營之中,最是以近戰肉搏見長,而別號「挺擊」營。

  然後在楊再興的示意下,一輛軍用制式的長廂大車,由兩匹大騾子緩緩拉了過來。

  自有軍士上前,掀開用鐵強化過的廂板,頓時從中露出成排的金屬反光,卻是一隻只雪亮泛光,形同細小矛頭的銃刺。

  相比目前也只有零式(改造版)和一式(標準版),兩代制式火器的基本規格,作為武器配件的銃刺,則是已經經過了多次的改良和演變的。

  從最早粗大笨重的矛頭式,到截短的刺劍尖刃,再到後來粗工省料的細尖鐵條,或是曲環的直刃片子。

  早期,也因為過於纖細的刺身,以及所獲得鐵料來源交雜,工藝火候的不足,裝上銃刺之後,經常會在沖陣、攻堅或是對馬的激烈對抗中,沒用多久就發生前端折斷或是彎曲而不堪再用。

  而軍中的對策就是,多帶幾把備換,必要時還可以作為防身的匕刃,或是近距離投擲智勇,或者乾脆將彎曲的部分放到平地上,踩直了繼續使用。再不然就直接反轉過銃柄,權作棍棒錘擊之用。

  因此,這次新一批改進成品實驗的任務,就落到了楊再興為首的這隻,最擅肉搏而對抗強度頗高的部隊手中。

  新品看起來就像是一柄縮水的峨嵋刺,短短的柱狀握柄和兩個套環構成的護手,就是全部的結構,刺身邊沿不再鋒利如細劍或是單刃,而變成相對粗短的橢圓柱狀,然後開出三條狹邊溝槽,一直沿到短錐狀的尖端。

  安裝的時候,直接將銃刺握柄尾端插入,原本通條的內槽,同時雙環套住並列的銃身,旋緊壓實就固定好了。

  又有材官推上來測試用的人靶,卻不是往常那種稻草填塞,權具人形的大路貨色。

  而是連身鎧甲鑾兜披掛防護齊全的,整張皮子縫製而成口鼻眼耳五官四肢俱全,且內藏紅色水囊,以模擬噴血與傷害效果,還帶有可以飛速移動走輪的高級武器測試人靶。

  只見楊再興隨手拿過一隻裝好的長銃,呼呼有聲的揮出一串銃影,就沉悶的突的一聲,飛身戳中了活動遊走的人靶肩甲之上。

  去勢不減的奪得一聲,又從背部穿透一截出來,哧哧有聲的稀紅色顏料,同時從前後兩端噴濺而出。

  隨著他飛快抽出的動作,崩碎的甲片和斷裂的內綴鐵環一起,這時才從破口上一齊散落開來。

  然後楊再興再接再厲,又眼疾手快槍花如雨的反覆刺擊了,胸甲上的圓護,腰間的擋片,腰下的蔽膝,腿上的護脛,頸間的鎖喉和篼面、後腦的兜甲等,重點防護的要害部位,足足多達數十次後。

  這才微微喘著氣,停下收來驗收成果,這才發現其中大多數地方都被刺穿,乃至穿透過身了。

  少數沒有刺穿的,也嚴重的凹陷進去,而擠破了裡面的水囊,或是乾脆被擋住側劃出深痕後,繼續沿著甲片滑刺進去。若是應在真正的人體上,也不見得能夠安然無恙的。

  再看那隻銃刺身上,抹去了沾染的顏料之後,依舊光亮而不見多少磨損與變形,就連錐狀的尖端,也沒有多少挫損,放在手裡用力的折彎,也只是略微的變弧,用錘子什麼敲打記下,就能恢復原狀了。

  「如此甚好……」

  楊再興不由點了點頭道,顯然他對這各結果,相當的滿意。

  「卻不知這次可以裝配本軍多少數目呢……」

  「最少可以列裝一營之數。」

  負責送過來測試的材官,大聲道。

  第536章 風雨(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