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在夜間或是能見度差的白日,則用精煉油燈所提供的,類似折射燈塔的不同顏色的閃光,來繼續傳達訊息。

  這樣下來,除了過於複雜的內容之外,轉發一些簡明扼要的專用密語,完全可以滿足日常軍事傳訊,甚至是各級民政管理上的需要了。

  因此,哪怕在無線電發明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壁板信號器依舊作為鐵路管理的配套設施,一直沿用到現代社會。

  當然了,在我這個時空,為了日常維護的方便與節約成本考慮,這些傳訊節點,是沿著傳統商路幹道上的城邑村落,或是屯田安置點布置的。

  而每個信號塔的基址,除了繼續發揮烽燧作用的同時,也可以兼作驛站和糧台所,便於巡邏維護和守衛。如果出現故障或者天氣延誤,還可以就近採取快馬急遞等,人工手段進行補救。

  這樣日後有需要的話,還可以在這些信號站兼軍事據點的節點基礎上,進一步布設電傳線路。

  當然,這都是很遙遠的事情的,而眼前的計劃和預想是好的,具體使用起來,恐怕還有不少具體問題和細節,需要解決的。比如在平原上的視距縮短問題,信號傳遞過程中誤差亢余和延遲管理。

  因此,鄆州這裡到青州益都的沿線設置,還只是初步試點,能夠穿州不過夜,就是我的最低底線,一亦有所成效之後,還將延伸到治下所轄各州。

  ……

  淮南道,高郵軍與泰州興化鎮,交界處的臨澤城,剛剛插上了代表光復的飛黃戰旗。

  「挺擊隊在什麼位置。」

  「為了麼還沒如期進入楚州……」

  東南路招討行營總管,寧沖玄也在大聲質疑道。

  「明明只消稍加努力,就可以在兩淮連成一片了……」

  「大帥,本軍已經後力不繼了……」

  一名發梢灰白的披掛老將,面不改色的開聲道。

  「雖然糧草器械供用尚足……」

  「但是將士們已經實在打不動了……」

  「特別是經過了前段時日的節節拉鋸,又由守轉攻之後……」

  「軍民士卒皆已疲弊啊……」

  「急需後方生力軍的替換和補充……」

  「至少也需要水師的支援啊……」

  說到水師,帳中頓然一片噤聲,靜了下來。

  事實上,自從進入高郵湖的水師,輕敵加上不熟情況,在追戰中不幸擱淺河道,而被返身殺回來的祿氏藩軍,用蟻附戰術給燒殺了大半之後,就在沒有主動出戰了的餘勇了。

  而在江寧,一個遠道而來的消息,也讓監國的臉色變得陰晴不定。

  「最新消息,西軍已經破約入關了……」

  「大散關失守,西路軍馬已經敗退到了漢中一線。」

  「荊湖路和山南東路的藩胡,已經開始向南下集結……」

  「有意渡江進入江西道……」

  他最終還是嘆了一口氣,伸手在調防的均旨上,籤押上自己的印信。

  「讓已經完成整備的高寵所部,火速過江吧……」

  然後他對著守候一旁,督責協調中路的樞密副使道。

  「鄂州不容有失……」

  「東海道的輸送,就只能再等一等了……」

  「畢竟還是時不與我啊……」

  他有些倦怠的嘆息道,為今之勢就像是一隻在遠航之中,已經出現嚴重滲漏,而仍舊在前往目的地的大船。

  無論他這個掌舵人,是如何的努力去彌補和善後,但是各種問題和困難,總是隨著他的舉措接踵而來,讓人應接無暇的疲於應付。

  第525章 兵戎(十)

  相繼在濟州、齊州境內,又多盤桓了好幾天,部署玩沿黃防要和剿平事宜之後,我終於帶著剩下的小半軍隊,回到了通常意義上的後方地區。

  沿途到處是正在揮汗如雨在勞作的身影,看著他們辛勤不息的身影,感覺就連日頭都不是那麼灼人了。

  見慣了征程中的荒敗與孤寂之後,回到後方根據地的感覺真不錯。

  途徑的徐州和兗州境內,原本大片荒蕪的土地上,也開始長出了稀疏的青苗。

  卻是已經被有組織的搶種上芋薯瓜豆之類,屬於耐旱少水也不需要特別照料的作物。

  這樣雖然錯過了正常的農時,但是依靠境內相對發達的灌溉水系,到了秋末也亦然多少可以有所收成。

  無論是作為牲畜飼料,或是加工成人吃的口糧,對於現狀多少有所補益。

  另一方面,作為戰線前移之後的最大變化,就是道路沿線,那些村邑的廢墟之上,正在建造當中的,土圍子式民屯安置點。

  這些據點採取的是,源自南方名為排樓巢屋的建築布局,原本主要是給那些工坊的匠夫工役們臨時棲身的集體宿舍。

  外以土石為高牆,貼牆內構以數層聯排的木樓,然後開口向內並列成一個四方或是圓形的圍子,類似於後世南方永定土樓的布局。

  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南方的覆頂瓦檐,到了北地就變成了類似天台的木質覆土平頂和外沿垛口。

  而外牆三層以下不開窗,三層以上開的是外縮內擴,方便射擊和向下投擲的小窗,這樣的據點完成後,大概可以容納數百到上千人,長期居住生活的需要,對外也有一定防禦能力。

  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就地轉變成現成的糧台所和信號戰,驛站等功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