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是讓一部分的射手裝備三眼銃,另一部分帶短矛,為近身格鬥之備,而剩餘其他人多帶箭矢和子藥。

  遇敵百十步內用步弓急射壓制,二十步內以三眼銃並雜口長短銃子,打殺近前之敵,至與敵接短矛具列於前,以戳刺格擊稍作阻擋,打空的三眼銃並短刀掩持其後,自兩側迂迴殺出,與削弱後的敵軍,展開近身掄砸肉搏。

  如此這般的夾生飯戰術,在他們的操演下,居然也打退或是挫敗了好幾次,地方武裝和北軍殘部的突襲和埋伏。

  這樣的話,同為藩外義從和輔助役序列出身的黑島仁,及其特設第九大隊,就不免感到了某種競爭和壓力。

  畢竟,軍中的資源分配按照重要性和貢獻能力,自有輕重緩急的差別,卻是沒有人會嫌多的。

  他雖然不敢奢望,能與輔軍的前一到四大隊這類,為了擴充為主戰營而專設的,候補資序相提並論;也不好和後面幾隻,由協力和吞併雜號兵馬,打散重編而成的,比同什麼,他們好歹是國朝正式的軍號。

  但是他們難道還能讓一貫墊底的第七大隊,給比了過去?

  更何況,上方已經隱約有言在先了,為了加強攻堅和侷促巷戰的力量,而有意在軍中重點扶持一隻專擅正攻肉搏的部隊。

  而在這個層面上,除了敢於拼命而不計傷亡的倭兵大隊之外,最有力的競爭者,就是這些作戰風格迥異,卻同樣擅長狹促環境和小團體浪戰的安東土生番兵了。

  因此,黑島仁不得不克服和忍受這北方的酷寒,而格外尋求更多出外戰鬥的機會和表現,來為自己的部隊加分。

  反正作為倭兵命賤的很,損失多少隨便都能補多少,只是可惜了這些寶貴的裝備,需要及時回收再利用而已。

  第425章 戰局(五)

  炮火交加,矢石如雨,時不時有一團團火光和煙塵,在洛都的城頭濺射蒸騰而起,無數人嘶吼呼喝的地動山搖,震得連飄搖而下的雪花,都無法掛住。

  而順著城壕肆意流淌而下的血水,在極冷的天氣里,還來不及流出多遠,就迅速凝成一道道滑不留手的紅色冰棱。然後又在戰鬥中被敲掉震碎在牆根下,與跌墜而下那些或新或舊的屍骸,重新凍成硬邦邦的一片片踮腳處。

  慘烈而血腥的攻戰,仍舊在繼續著,來自雙方陣營巨大的決心和意志,讓洛都南面和東面的漫長城牆,變成了攻守雙方各種各逞其能竭盡手段的舞台。只是,在各色鬥智鬥勇的權謀和不乏閃光點的戰術之下,卻是充斥著血色與悲壯的絞肉機地獄。

  雖然洛都的城牆,大體依舊堅固,但是守衛他的士兵,卻是會疲老,也會受傷和死亡。特別是在城頭上夾雜了大量青壯,作為候補兵員的情況下,傷亡率可說是高居不下而令人發休。

  幾乎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精壯士卒,不知疲倦無謂傷亡的攀越攻打上去,然後與同樣包郵決死之心的守軍一起,壯烈的化成城牆上下,堆疊和塗抹的血肉裝飾一部分。

  短時之內,城牆下的藏兵洞和臨時倉房裡,就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傷員,血腥味混合著腐臭的味道,是如此的濃烈,以至於,就算是在寒冷的天氣下,也不能有所掩蓋。

  其中大多數是火器造成燒傷和其他外創,當然若是有幸被炮子打中,那連感受傷痛的機會都沒有了,直接痛快的往生極樂去了。然後每個夜晚驟降的氣溫,又能淘汰掉一批傷重體弱的倒霉鬼。

  只消將那些就此醒不過來的人抬出來,給更多有需要的其他人騰空間便可。

  得益於前階段清野堅壁的成果,以及河洛平原上最後一次秋收的入倉,雖然城中的小民百姓,已經在饑寒之中而苦苦掙扎了好一段時間,但是作為守城序列的供給和用度,還是尚無匱乏之虞的。

  就算是被強行徵發來的民役,多少也有幾勺子豆子糊糊,或是一塊栗米糙餅。

  但各種絕望和悲觀的情緒兆頭,還是在不起眼的角落裡,慢慢的滋生出來,然後變成那些暗流洶湧的一部分。

  畢竟他們大都是軍隊這架龐大的暴力機器中,最底下層的存在,可沒有那些上位者大言不慚的大局觀和眼界,以及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中的莫名城府,平日所能見到的,也就是滿目瘡痍的慘烈傷亡與不知盡頭的疲憊而已。

  北城城牆的牆角下,一些衣衫襤褸的人,沿著淺淺的河溝里,用長杆搜尋打撈著什麼,最後在污泥里雜物里,找到順著水道漂流進來的幾個瓶子,重新消失在荒敗的城坊中。

  不久之後,一份輾轉數次的帛書,最終被送到了城北水門——廣定門上,呆呆多時的都指揮陳賢元手中,隨後這份東西連同上面的印鑑,都一起化作火盆中灰燼,他也不由如釋重負的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洛都穿城而過的最大一條支流漕城渠,從黃河故道上游的柏崖倉,自北向南分直通到此處,就在廣定門下流入城中。

  因此,這裡也是黃河水師和漕營出入的,碼頭和駐泊地的所在之一。屬於北朝重兵防備的關要之所,不過這都已經是過去式了。

  隨著,水師和漕軍都沒有了活動的餘地,不是被隔斷在外,就是棄船登岸變成步戰的守軍序列之一。陳賢元的麾下管領,便是其中一部。

  作為名義上大攝通過武舉而親點的門生和軍中新晉之一,他本不該做出如此有悖恩義的異念的。但在親眼可見的覆亡之災來臨之前,依舊能夠不動如山的人,終究還是極少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