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按照謎樣生物的某些推測和假想,要說在此之前,南朝大梁以廣府為核心的經濟體系內,已經出現了若干後世成為經濟危機和大蕭條的徵兆了。

  最主要的體現就是產能過剩,與消費能力萎縮的惡性循環,不對等性質的經濟結構失衡,這也是任何進入資本主義啟蒙時代後,無法避免的痼疾和絕症。

  原本還有廣大海外種植園體系,已經大量的藩奴和土族,來轉嫁和消化這種衰退的成本和負擔,所以還不是很明顯,但是國內的幾場大戰打下來,影響就變的很明顯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場北伐戰爭正是恰逢其時,或者說為大勢所趨的矛盾外移。起碼南朝新獲得的人口和土地的利益預期,已經有所淡化和緩和了南朝在財稅上的壓力,讓嶺外八道眾多礦山工坊在內,原本有些停滯不振的上下游產業體系,重新盤活流轉起來。

  然後我翻倒下一份,卻是後方的江都糧台,轉送來的消息,不禁咦了一聲。

  「挑選一百名善用銃的老兵,一百名剛會用銃的生手出來。」

  我如此吩咐道。

  「我要測試一下新式火器的上手和普及效率。」

  我現在已經有些財大氣粗,羽翼豐滿了,除掉分兵在外的兩隻人嗎,我的本陣就已經足有萬餘人了。

  再加上臨時拆遷在我麾下聽候調遣和協力的友軍,也有倍半之數,堪稱兵強馬壯一時。比起我剛出陣哪會,小貓兩三隻的規模,真是不可同日而己了。

  因為,後方已經搞出了銅底火帽的樣品,並且在一些現有規格的零式遂發槍上,進行了初步改裝,迫切需要軍前的使用效果和戰地實踐報告。

  日益慘烈的戰爭,除了奪走無數生命和社會財富之餘,還有對軍事理念、戰術手段到新裝備的,直接或是間接的催化效應。

  事實上火帽所需的雷汞,在北伐之前,就在我家實驗工坊里的手工操作台上,人工合成出來了。

  但是將這種敏感而不穩定的化學成分,變成適宜小批量生產的成品,是一個巨大的關鍵和瓶頸;

  然後再尋找合適的介質作為緩衝劑,將這種容易爆燃且容易揮發的化學品,變得耐長期貯存和長途運輸,又是需要一個長期實驗,最終厚積薄發的過程;

  畢竟,作為穿越著的天然優勢,我所能夠知曉的,也不過時基本原理,發展方向之類的東西,具體的成色、步驟和細節,就徹底抓瞎了,只能靠無數實驗投入的積累,來慢慢堆出來。

  因此,直到我出發前,還是沒有多少頭緒,直到現在,才有所突破和成果。

  第368章 再燃

  在此期間,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就是我親自帶隊,押解著北軍的俘虜和繳獲的兵杖旗幟,在徐州境內,巡遊上一大圈,以正視聽。

  在親眼所見的實證之下,各種時局不利的謠言和前線潰亡的非常之論,就自然煙消雲散了。

  然後前往彭城的帥司述職,受到了支持日常的五位使君的親切接見,雖然態度略有異同,但都表現出足夠的籠絡和看中之意。

  當然了,其中的親疏遠近,我還是能粗略分的出來的,然後進行禮節性的拜會或是表達實質的謝意。

  至少在明面最樂見其成的,無疑是那位負責常值北面事務的李使君;

  其次是同班負責南路,各種後方巡守、輸送和徵調的朱使君,一點兒都看不出來,對於我在陣前斬了他親侄子的芥蒂和心結。

  只是委婉的表示,朱氏一族雖然比不得,五脈八葉之家這樣的世臣貴勛,但也是國朝頗有些傳承的宦門之後,除了這麼一個抗命不尊的後輩,不免要家門蒙羞。

  因此,不得不放下老臉來,問我能否在事後的賞罰緒論之中,給個更加委婉和寰轉的死法和說辭,比如讓他較為體面的就此不幸陣亡,而不是頗不光彩的,死在主將親直執行的陣前軍法。

  家門上下自當承此情分。這種實而不費的舉手之勞,我自當樂於從命。

  當然了,這位大人物的真實心意究竟如何,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也須得留個心眼,但至少現下這種狀況,對彼此都是互利互益的,那就值得繼續維持下去。

  然後,就是各種細節的磋商和交換,比如在呈報中強調上級領導的作用,幫助李使君、朱使君,獲得更多的語話權和露臉的機會。

  雖然我本人的職事,暫時已經升無可升,這倒不是前沿軍行司吝嗇或是怠慢,而是待到我這般層次的論功敘賞,就須得呈請後方大本營,才有權作出的決定。

  但是,待到我回程的時候,可說是帶著一大堆兵員、裝備、物資和官職上的實質收穫,以及各種長短期許,滿載而歸的。

  但最大的收穫,還是對自身價值和立場的再次認識。

  雖然我和我的部下,依舊是國朝以世道為局,博弈天下的一枚棋子,但至少現今是一枚令人關注,值得他們放下身段來拉攏和爭奪的重要棋子了。

  當一枚棋子擁有了足夠的重要性和價值之後,使用起來也就更加的慎重和細緻,也更不容易在那些上位者,參雜了私心和立場的通盤考慮中,被人以「顧全大局」為名,隨隨便便的就犧牲掉。

  不過,我的片刻閒淡和自得心情很快就消失了,因為,被正式劃歸我名下差遣的劉延慶部,派來的第一波信使,就是趕來求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