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姓氏上就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名地道的羅藩家生子,也是將主親衛隊的天然首選,很早就開始接受貼身周護的格鬥刺擊,然後那位主上決定大力發展火器,他勤學苦練掌握了放銃和排射,將主決定在部下中,推廣夜校和總結會,他們就成了第一批實驗品和宣教的樣範,因此,當親兵隊擴充成親直團後,他也就成了一名親兵什副。

  這次增擴暫編第五營,因為將主本家子弟的背景,他也成為親直團出來十幾名隊副之一,在出身相似的同齡人中,他的資質不甚突出,但勝在細心周到,勤勉服從上,因此,他被委以任務的機會和頻率,也比同階的別人更多一些。

  比如這一次的打伏糧道。

  而在咻咻的彈雨中,對方重兵押運的隊伍,已是驚弓之鳥,各種人仰馬翻的匆忙後退,從一次伏擊的初始目的上來說,他們已經成功了。

  只可惜他們這批埋伏在林中的人馬還是少了點,追出去就徹底露了餡,反而陷入不必要的危險和傷亡中。

  而這種快槍雖然打出的距離,比慣用長銃近了許多,但是幾十隻一齊放起來又響又密,就像數百隻齊射一般,頗具聲勢和殺傷。

  若是在夜裡遭遇就更好了,只怕造成的殺傷和混亂,會更有效果,不過,這種事情也就是可遇不求可求的。

  當那些敵人,一窩蜂在彈雨的驅使下,慌不擇路的丟下車馬,退轉到山坡之後。

  「德瑪西亞……」

  突然,草叢中傳來一大片怪叫聲,卻是埋伏在其中的倭兵出擊了。他們本來就生的矮一頭,有各自挖了小坑蹲伏下,因此就算騎在馬背上的敵人,也未必能夠輕易發現他們。

  大片的草浪被撥起掀飛,然後成片成片的翻倒了下來,衝出無數的身影,僅僅幾個呼吸就與混亂中的輜重馬隊,殺成一團。

  形形色色的武器,交錯斬擊在彼此身體之上,殷紅的血液隨著被砍開的人體,噴撒在推擠擁踏的狹促空間中。

  然後列隊走出了樹林的遮蔽,他們即是壓陣和掃尾,也是某種督戰隊,如果這些倭兵敢於畏難懈怠或是臨陣脫逃的話,飛舞的彈丸會先行一步奪走他們的性命。

  所幸這種狀況並沒有出現,這讓他們有些慶幸,又有些遺憾的,用零星的自由射擊,將那些努力想脫離混戰,重新聚結的敵兵,給紛紛打倒驚散。

  然後一直持續到戰鬥之勢進行的七七八八,才吹響了喇叭外加鳴警的槍聲,讓那些熱血上頭砍殺正酣的倭兵,慢慢的停下手來退出殺戮,重新就近聚集整隊,好留下些可以審問的俘虜來。

  只是走了一半路之後,這些泄去了勁頭的倭兵,就有好些人開始出現脫力或是抽筋的症狀,走著走著就突然腿腳一軟跪坐下來,然後被其中的頭目連打帶罵,生拉硬拽的,菜跌跌撞撞的大部抵達了指定的休整集結地。

  當他們按照曹條規定,開始相互檢查和包紮的時候,壓陣的銃隊也得以上前,檢查起這次伏擊的戰果來,按照銃傷和刀創的區別,用刺刀將一顆顆首級割下來碼好計數。

  這些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繁重勞作後,從那些倭兵中挑選出來的比較順服,腦子比較機靈的一批人,本身在國中的諸侯爭鬥中,懂得簡單的戰術和配合,然後在鞭子和棍棒幫助下,快速學會辨別最基本的旗號和金鼓聲,並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波動,然後才編成若干個散兵團,分派前沿觀校。

  現在看來,起碼這些倭兵,表現的比預期還要好一些,就不知到其他方面是否還能如此了。

  這次帶隊過來的倭兵頭目,叫黑島仁,據說出自扶桑藩大名鼎鼎的黑島家,其祖上淵源可以上溯到乾元年間的遣唐使的一名傳譯,參與過遣唐副使藤原敏貞,暗地裡向倭國輸入軍械的走私活動,也是最早一批因為唐人服務,而在本國發家的帶路黨之一。

  現如今的黑島家,則是一個盤踞在扶桑四國島上的大藩,以對外輸出各種義從和勞力為主要營生,同時也是扶桑本土相爭的那些諸侯,提供僱傭兵員的一大中介。

  而黑島仁本人也是一名藩軍里的老義從了,據說曾經在海兵隊裡服事過,很有些水性,只是他一副五短身材圓頭圓腦,生的一雙眯眯眼,不免讓人想起一丘之貉之類的洞穴動物,不過在軍前各種謹小慎微,唯唯諾諾,則是他給人的唯一印象。

  對他們這些倭兵來說,這次的初陣關係到日後的前程,究竟是繼續挖土砍樹啃豆薯糰子,還是像其他輔兵序列一樣,飽飽的吃上麥飯和大餅,隔三岔五的有肉食補充,就看此番的表現了,所以幾乎沒有不賣死力的。

  為此,黑島仁甚至親手砍了好幾個不肯放棄的部下,以免降低這些國人大爺,對本部的評價和判定。

  而這句「德瑪西亞」的口號,就是那位將主大人,親自交代給他們的,據說在伏擊的時候,有不可思議的威力和效用。

  第331章 猛進(一)

  只是,一片勢如破竹的風光之下,我還是有所淡淡的隱憂。

  這段時間,殺獲可觀固然爽,但是打出去的火藥鉛子,報廢的銃管機簧等,也實實在在的消耗可觀,雖然目前用一個營做本陣機動預備隊,其他三個營交替倒品字攻擊的戰術,還是一副攻勢十足的模樣,但是實際相關火藥鉛子的貯存量,已經跌入低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