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繼續口述補充道。

  「得令……」

  目送身影消失後,他才繼續發號施令到。

  「傳行軍朱司馬……」

  然後他對著這位剛知道前任的紕漏,而有些誠然惶恐的朱司馬道。

  「沿埇橋以下的卞水一線,還有多少正在休整的軍序……」

  「回稟使君……還有四個軍序……」

  朱司馬有些謹小慎微的回答道。

  「分別是神武左軍大部、右領軍衛一部,定遠(鎮)軍一部,此外就是新軍第四將的後鋒部……」

  「掌書記……」

  他不可置否的點點頭傳喚到。

  「擬軍批朱押……」

  「簽調新軍第四將所部,往毫州磨山一代權宜行事……」

  「即日啟行,不得有誤、……」

  第313章 淮北紛紛(一)

  「快快……」

  劉延慶身先士卒的督促著部下,奔馳在山道上。

  因為是十萬火急的即時啟行,因此稍微累贅點的事物,都隨著輜重一起丟在後面慢慢走了。

  用最快的輕裝行進速度,奔馳毫州。一方面是軍情需要,一方面也有私心使然。

  隨著部下的往來交接,他也越來越意識到對方的潛力和發展前景,能夠給對方欠下一個重要的大人情,是多麼的有必要。

  不僅僅是軍前營鑽,一邊打戰一邊賺錢的本事,治軍練兵的行伍之道,也與眾不同而別具一格。

  就算他是頗為自豪的將門家世淵源,但也優勢不敵某種生而知之的挫敗感。

  按照父帥劉紹能曾經的說法,這大爭之世每每出現大變之期的時候,就會湧現出這麼一些天生就不同凡響,而被當作異類的極少數風雲種子。

  龍雀園陸家,或是那位頗有淵源的顏公,未嘗就不是看中這些潛質和可能性。所以有機會結交親近,能夠及時援手一把,那是最好不過了。

  他雖然有些抗拒這種功利性的想法,自認是某種因緣際會覺得對方頗為有趣,才格外結交待之以誠的。

  但是接到命令後,還是立馬就催促著部伍,在最快時間內整隊出發了。

  突然代表前隊,在山路上搖曳抖擻的旗幟,在山道上停了下來。隨後有人來回報。

  「清道的前隊,遇到了左廂部的游哨……」

  劉延慶不由精神一振。

  「某家奉命赴援毫州……」

  片刻之後,他迫不及待的問道。

  「卻不知,毫州的情形如何,你們的將主何在……」

  「情形尚好……」

  對方顯然認的他這位友軍的故交,恭聲道。

  「擊退了來敵之後,將主已經帶隊去馳援西面的江川軍了……」

  「已經擊退了啊……」

  劉延慶微微有些遺憾,卻不免鬆了一口氣,看起來情況還不是最壞的。

  「快快領我去你部的駐地吧……」

  隨即他有生出些許好奇心來。

  按照朝廷的邸文,只是河東來敵勢大,恐左廂一部獨力難支,其餘就沒有多言了。但沒想到他急匆匆的趕來,敵人居然被擊退了有兩三天了。

  ……

  我正在渦河邊上布置防線。

  渦河乃是淮河中游左岸一條支流,淮河第二大支流,淮北大平原區主要河道,呈西北東南走向,發於河南省尉氏縣,而於徐州懷遠鎮附近匯入淮河。

  因此,流經六百多里的沿岸,大都是各種河渠水利設施和相對富饒的灌溉區,相比淮河南岸的土地,這裡主要以種植豆麥之屬為主,因而,這裡世上也是人口眾多的繁華大邑。

  只是持續了上百年的戰亂紛紛,讓這裡的數百里沃野良田,連同世代生息其上的村邑聚落,早已經變成白骨露於野,野草蔓生過腰,狐犬蛇鼠橫行於道途的凋敝荒涼之地了。

  也只有靠近幾座擁有城牆保護的城邑周邊,才有些許村市集鎮的存在,以及相應被耕作和開墾的土地。

  按照後世一些人口與社會科學的研究結果,在歷史上的古代封建社會,以小農經濟為主的底層社會體系,其實相當脆弱的,嚴重依靠天氣變遷和自然環境的改造。

  因而很多時候天災人禍,僅僅是因為受限於古代的交通和通訊條件限制,而造成的各種流通不暢,就算在同樣的年成里,也不乏一邊赤地千里餓殍滿地,領一邊卻谷熟爛在地里,僅僅是因為豐年價賤傷農的情景。

  或是整體大環境物資生產相對豐富的情況下,卻因為某種分配不均,造成人為性的災荒和變亂。

  因此頗為依賴自上而來的執行力,來確保全國範圍內的調劑和補充,哪怕在徵收和派放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經過官僚體系的層層過手,但是中樞掌握的大資源流動,還是可以多少抵消掉這些負面因素的影響。

  因此一旦王朝的執行力衰退,這種自我維護和休正的體系也隨之崩潰,饑民盜匪紛起的亂世也真正就到來了。

  如今,渦河在毫州境內的大小三座橋樑和一座津渡,都已經重新納入掌握。

  雖然一度被突入東岸的少量北兵所占據,但是教導隊趕到後,仗著馬力的優勢,很快就將他們驅逐殲滅了。

  然後我拆毀了其中兩座較小的,就地安排少量的監視部隊,留下最大的一座和鄰近的渡口,作為正面防禦的戰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