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軍前換將素為大忌,但是在聽說以悍勇善戰著稱的董虎庭,都已經栽在毫州境內授首之後,燕使君還是毫不猶豫的將他排到了先手的序列。

  不僅僅是考慮了他謹守持重的風格,也是某種軍中派系的權衡。

  韓泰出身的是河東府谷韓氏,洛都的兵部侍郎兼樞密知事韓琳,便是他的族親,屬於兵部尚書楊嗣為首皇道派的中堅分子兼親信。

  但在乙未之亂前,府谷韓氏只能算是當地眾多郡望中,不起眼的一家,習慣仰望著山東七大氏族王、崔諸姓而馬首是瞻。

  但是突然而至的綿連亂世,打破了一切。亂世紛紛,那些毫無自保能力的普通小民百姓,固然是賤如草芥隨波逐流,但是作為令人羨慕的豪門氏族,同樣也好不到哪裡去。

  若是太平年景,承平歲月,他們屬於地方官府機要打壓抑制又要倚重和籠絡的對象,在既合作又對抗的鬥爭中,努力吮吸和把持著社會資源,而逐漸的壯大;

  而王朝衰退的末期,他們更是乘機做大,取代朝廷的權威,插足和介入地方事務,乃至間接取代官府職能而形同自立一方。

  但是已達真正的亂世來臨,並曠日持久之後,這些看似強大的存在,也就無法獨善其身了,坐擁了大量人口、財富和物資儲備的豪門大戶,在艱難的世事中,很容易成為任何一個新生勢力覬覦和圖謀的對象。

  因此,在秩序和下限不斷被一波波蜂起的匪亂和叛軍刷新之後,這些曾經的高門甲地,也不得不如履薄冰的與各方勢力周旋,苦苦忍受世事變遷的沖刷和煎熬,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

  當那些聲名赫赫的名門郡望,在一次次的浩劫動盪中,崩墜離散,家名不復的時候,府谷這支韓氏卻算是極少數堅持下來,並完成相應藩鎮化轉型的地方氏族豪強的代表。

  當年西軍在關內大破南海聯軍,又重兵護送源自安西北唐小朝廷一脈的,承光天子李文革問鼎洛都。

  時任陝郡一介兵曹從事的韓氏先人,毅然串聯了城中幾個大戶豪強,斬殺了在南梁、西軍、洛都留守之間首鼠三端的當地刺史,主動獻城關於承光帝,遂得提攜大用,作為陪臣而進入洛都。

  籍此發達的淵源,府谷韓氏也得以脫穎而出,成為當地舉足輕重的望姓豪族之首,更是讓子弟進入河東軍中,在河東三大勢力之一的邊鎮系中。羅織出一張的關係網和保護傘。

  韓泰,就是其中的當代佼佼者。

  「前道又被破壞了……」

  「還挖了好些陷坑和伏刺……」

  「前去填埋的士兵,死傷了好幾個?……」

  韓泰不動聲色的騎在馬背上,聽憑身邊韓氏子弟背景的將官們,自行處置這些層出不窮的突發狀況。

  不過,他輕輕捏著下頷的短須思慮著,以對方擊破董虎庭的本事,僅僅靠這些不上檯面的小手段,就想阻滯他的大軍,也實在太令人看輕了吧。

  就像是隨著他的想法。

  幾聲脆響,馬背上在下兩個身影來,卻是前隊旗手和一名軍官,前胸和頸間要害冒血,眼見不得活了。

  「敵襲?……」

  「備戰……」

  霎那間整隻死氣沉沉的長隊,像是水波漾動般活了過來起來,那些訓練有素的士兵,自發擎舉著武器,像是流水一般的湧向大路兩邊,排出某種攻擊陣勢,警惕和尋覓襲擊來自的方向。

  可惜他們註定是要一無所獲了,因此他們重新回到大路的時候,襲擊者都再也沒有任何後續的反應了。

  然後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這次受害的,卻是一名將旗旁邊的親兵。

  「保護大旗……」

  「保護軍主……」

  一天一夜後,雖然陣容依舊,但是這些從容有序,就不免帶上了好些疲態。

  雖然他們很快就有了相應的對策,每次遇襲擾,都留下一團人來就地搜索,而其餘繼續行進,但是整隻人馬的行程,還是不可避免的被拖沓了下來。

  當長途的跋涉之後,他們看見前面橫阻在道途中,層疊的胸牆和壕溝之後,反倒是如釋重負的鬆了一口氣。

  第309章 戰淮北(十八)

  震耳的廝殺聲中,我合上日記本。

  因為早期火槍的初速低,彈道曲弧大,射速慢,士兵們必須排成密集的隊形,才能保證火力的密度,來提高命中和殺傷。

  所以在那個排隊槍斃的時候,誰在更遠的距離上首先開槍了,往往只會讓自己吃虧,因為人家可以趁著他裝子彈的時間,逼近到更近的距離開槍,以換取更高的命中率。

  因此約翰牛更為極端,他們甚至願意一槍不發的頂著人家的子彈走上前去,一直走到幾乎能用槍口頂住人家的胸口,再猛開一槍,然後趁著高命中率的射擊給對手隊形帶來的混亂,直接發起刺刀衝鋒。而且靠著這種看起來近乎蠻勇的方式,英國人獲得了一次次輝煌的勝利。

  但是我就沒法這樣做了,因為我的對手主要還是傳統式的冷兵器,嚴格上說還處於一個不對等的層面上。

  因為在今天,我居然用火銃加白兵,對著一隻冷兵器軍隊打了一場,充滿近代軍事風格塹壕戰,沒錯就是塹壕戰。

  馬浦城二十多里外,名為小莊的河岔口,已經被構築了足夠的預設陣地,因為這種河岔口的村莊,都設置在地勢較高的台地上,以防止洪水的侵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