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直道的路面已經淡然無存,但是相對平坦的位置和路基殘留,依舊是利於大規模行軍的所在。

  此外還有一條淤積廢棄的運河支流,與直道並行而通往宋州的夏邑城。可謂是利攻不利守的,唯一地勢比較險要的,就是我本陣所在的,位於運河邊上地勢較高,依靠無影山而立的馬浦城。

  第307章 戰淮北(十六)

  不過僅靠地勢被動防守,雖然有利於發揮我這隻部隊的優勢,不過也太消極了,我更喜歡準備充分一些的主動出擊,於是新一輪作業兼訓練項目,就此開張了。

  在小隊士兵的監督下,大量散兵和臨時民夫光著膀子,汗流浹背的勞作在臨時的工地上,他們負責各種挖坑和埋設簡易的陷阱,用橫錯的小段壕溝,將丘陵間可以通行的平地,全部截斷或是破壞現有的路面。

  這樣,人固然可以跨越或是繞道過來,但是馱載輜重的車馬,就沒那麼好跳過去了。多少可以延緩阻滯可能到來的大隊人馬的行進速度和效率。

  所有陷阱也是相對粗陋簡單,而且屬於不致命,唯獨方便取材和製作而已,這樣用大量的臨時民夫去堆,也能給堆出來相應的數量。

  我也沒有期待過這些東西的殺傷效果,只需要其中一部分能夠正常發揮作用就夠了,從某種程度上說,製造傷員比屍體更能拖累敵軍的隊伍。

  這樣下來,時間就一天又一天的很快過去了,難得休整的閒暇,我開始抽空用事先籌備教材,給將關門講授一些理論課程。

  這天,我正在內部的士官集訓課上,給他們講授大唐至今的歷代軍制沿革和異同。

  本朝沿襲唐制而略有沿革,源自《衛公對太宗策問》。因此一個滿員的標準軍,擁有正編一萬兩千六百八十一員,外加輔員若干。

  一般配屬甲七八千領,余皆為輕裝或是布衣,弓弩刀槍大小牌按照人頭各一具,另有陌刀、長柯斧兩千至三千之數,錘棍等重兵兩千至三千之數,除了比較專業的陌刀隊之外,其餘都按照實際需要進行配備。

  以營團隊火什為基本單位,然後軍下按照實際需要,分設左中右三部(不滿編),或是前後左右中五部(滿編),每部分領若干營,配以跳蕩/選鋒(突擊隊),奇兵隊(預備隊),乃至左右廂的馬步隊,左右虞侯軍等主將直屬序列。

  而南朝的資序中,騎兵的兵力有所不足,而主要在車營和擲彈兵、神機隊等火器序列上,有所加強。

  大唐的兵員,前期來自於府兵體系,中期府兵制度崩壞後則變成募兵,不過經過安史之亂-泰興改新之後,又恢復部分改良的府兵和募兵傳統,相互參雜並行的局面。

  而南朝大梁亦是如此,不過陸上八道募兵的對象,主要來自各地小手工業者和礦工,然後輔以延邊各路軍府名下管理的,世襲軍戶提供武裝丁壯;而兩海道則從各藩國人眾中應募,外加上徵召當地的分藩諸侯士爵,按照一定比例帶著領有的藩生子自備武裝,構成最基本軍隊序列。

  就像我這隻人馬一般,核心部分的武裝,大半都是來自西婆羅洲,乃至撫遠州境內的藩生子和國人,剩下則是就地應募的各色人等,既有延邊的軍戶,也有資深老義從;既有現役軍中調撥的熟手,也有退役後重新募集的老兵;既有來自高層京武的見習生員,也有出自基層講武東堂的士生和教習……

  可謂是兼具了多樣性特點,有都不靠的四不像……

  然後一個消息,讓我不動聲色的結束宣講,將駐地營頭以上將官召集起來。

  「帥司回復了……」

  我捏著一紙文書,用目光一一掃視過他們的面容。或是期盼,或是若有所思,或是躍躍欲試……

  「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我意味深長的道。

  「你們想先聽哪個?……」

  「自當是……先說好消息了……」

  沉默了片刻,身為副將的辛稼軒,還是在眾人的目光中開口到。

  「好消息是,帥司敕以嘉勉新軍左廂部,權領毫州防禦使,授永城馬步都監,餘部皆沿國朝之例,各有遷升委制。」

  「是以,帳下相關人等,都可以輟升一階……只消敘名備案……」

  「恭喜將主……」

  「恭喜防禦大人……」

  他們轟得一聲,頓時很有些喜笑顏開的對我恭賀到,又紛紛交頭接耳的用新職銜道賀起來。

  「那壞消息又當如何……」

  最先反應過來的卻是軍中總教導官,兼馬軍指揮韓良臣。

  「嗯……」

  我回首做了個按下的動作,讓他們從新安靜下來。

  「壞消息是,這個升遷只是職銜和編制上。」

  「帥司以兵站正緊為由,眼下不會給我們一兵一卒的增援……」

  「所需差額,就地自募補齊……」

  頓時一片譁然大喧。

  「果真是小娘養的麼……」

  最先爆粗口的是第四營頭楊再興。

  「帥司當我們是什麼了……」

  不滿溢於言表的第二營官張立錚道。

  「閒投散置到這裡來,也就擺了……」

  第一營官風卷旗亦接口道。

  「連補充和援手都不給,拿什麼去禦敵啊……」

  第三營崔邦弼更是攤了攤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