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隨著,上柱國和總帥北伐兵馬的大本營,一起從嶺外乘船駛入長江,最終移鎮江寧大城,並隨行帶來一眾文武臣僚和官吏數百人,以及大內頒下的,改江寧鎮為國朝在嶺外的臨時陪都——建業府的敕書。

  連帶著,正位於楚州山陽城的,前沿軍行司里,也發生了某種變動和連鎖反應,其中最大的衝擊就是。

  原東南招討路總管寧玄崇,兼軍行司都統制,以本職不變轉任江寧行在留後,遷為權樞密知事,算是正式進入東堂(政事堂)西院(樞密院)的一小撮人臣頂端的資序。

  這也是大勢使然的正態,作為擁兵最盛,將星雲集的沿海一路北伐軍,東南招討行司的兵馬,幾乎占了其中的一大半,這也讓這位寧總管在前沿軍行司,隱然擁有某種難以動搖的語話權。

  但是既然上柱國親自移鎮前沿,那這種權力指揮結構,就要有所調整了,不能讓臣下過於喧賓奪主,而影響了下一代國朝掌權人建功立業的風頭。

  因此換了一個更適合發揮作用的職位,就在所難免了,比如調到江寧行在,留在上柱國身邊參贊佐理軍國機要的重任,舍君取誰呢。

  當然,這事要做的順理成章,又不至於產生國朝慢待元勛宿將,擄奪臣下功勞的口實和疑聞,必要的追贈封賞和抬格晉位,就勢在必行了。

  對於這個結果,從開始準備北伐之前,就早有所心理準備了,因此各種交割移送,早已梳理妥當,各種人員編排也是有條不紊。

  不過他在臨行前,還是有頗多事務交代的。一一拜別和送走那些,各種心情和態度的同僚部舊啟程之後。

  隨他一起上路的親信兼掌書記,卻忍不住說起進來一個風頭正健的人物。

  很難想像,最近軍行司下了一系列形同打壓和抑制的命令,就是出這位使君的推動和使力。

  「使君如此作為,只怕日後知曉實情,或許有所心結的。」

  這名親信,有些擔憂道。

  「且無所謂了,不過是些許小事。」

  正當壯年的寧總管闊面長須,笑起來自有年長男子的氣韻風範。

  「畢竟是蕙仙看中的人物,我自當相信她的眼光和判斷。」

  說到這裡的時候,寧總管卻是露出某種懷念和優容的表情。

  「就算暫離軍前,也要有所周全和善後的……」

  這種從容和自信,連帶這名掌書記,都不由被感染了,某種由衷的羨慕和敬仰。

  要知道雖然常年天各一方,但是無論有過多少枕邊人,這位寧使君和正室陳夫人的感情,卻是彌久而堅,當年更是一段政治聯姻下的傳奇佳話,連大內和幕府,都被驚動了。

  「不出意外的話,接替軍行司中次席的,將會是蔡候合甫公,或是與之親重的人物。」

  寧總管很快收回思緒,繼續道。

  「這樣的話,他在軍前的事情,就有些棘手了。」

  「不過,好歹是新軍,哪怕是最後一位的資序,多少也是代表朝廷整軍的成效和顏面。」

  這位掌書記略有些困惑道。

  「就算之前有所因果,但合甫公不一定會放下身段去,格外針對一個小小兵馬使吧。」

  「身為參知政事,位列東堂,說不上日理萬機,也亢務繁忙。」

  寧總管點點頭,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掌書記。

  「哪有那麼多閒情逸興,給朝廷的全盤大計,額外增加那麼些許變數。」

  「但是真要毫無避嫌的撞上了,也不能確保就這麼毫無芥蒂的按過去。」

  「畢竟,這位蔡世候平生,可素來不是以足夠寬宏大量著稱的。」

  「最起碼,我也不能保證軍中那些舊日部屬中……」

  「就沒有幾個,因為看不清形勢,而試圖投獻上位所好的存在。」

  「就算我有心,也未必能約束得了軍前的自行其是……」

  「故而乾脆借著這個機會和由頭,脫手懲放出去。」

  「既然遠離紛爭攪擾的折中要害,再有人不顧臉皮的窮追猛打一隻被懲放自流的部伍,就未免落下了下乘和行跡。」

  「他也不是沒有其他根底,軍中自有人出來分曉和力爭一番。」

  「這樣,我就算到了江寧行在,也有理由在庭前說話了。」

  「不過,千萬不要小看這位生事和尋機的能耐。」

  「對別人來說或許形同貶斥,但對這位來說,卻未嘗不是機緣和運氣。」

  寧總管有些高深莫測的道,他自然還有意猶未盡,卻沒有說出來的內容。

  當初只是機緣巧合布下的一招閒手,卻未想變成了挑動中盤走勢的一出奇兵。他倒是有些期待接下來的表現了。

  第297章 戰淮北(七)

  沉寂的山林里,突然衝出成群結隊的敵人來,他們藉助這高高的荒草和灌叢的掩護,奔走著飛躍著,怒吼著衝殺上前來。

  搶先一步越過他們頭頂飛舞的箭矢,窸窸窣窣的落入正在行進的隊列中,頓時掀翻了一些人體。

  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如同長蛇一般的行進隊列,並沒有因此四散開來躲避,或是不知所措的茫然四顧。

  他們只是頓了下來,成片的就地伏地身體,然後在此起彼伏的口令中,偏轉半身過來,沿著道路的走勢,排成一段段面對來敵的小橫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