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有一些沒法立即獲得的資源,便通過與鄰近的友軍互通有無的手段來補足,比如用戰利品和財貨來交換他們手上還算充裕的大車和運畜等等。

  另一項以外的收穫,則是來自陸務觀的建議和提醒,讓我開始搜羅起江寧民間的藏書,反正他們也用不上了,這些紙質的東西,那些軍將多半看不上,不是胡亂翻找之後丟在原地長霉,就是拿去當作燒火的引子。

  因此,在那些本地人的配合下,短時間內我就弄到了兩三萬冊的書籍,雖然林林總總的各種門類沒有分類過,只要是疑似書籍的都要,因此都是成包成堆的抬回來。

  其中從珍貴的孤本善本,到尋常的家計,手抄都有,不過對我來說,只要是有字的東西,再不濟,都可以給拿回去當作,少年兒童的啟蒙讀物。

  轉機,卻是來自大梁秘密戰線上的突破,江北抵抗聯盟中的高州兵,在抵達前線後,突然反戈一擊的,擊垮了曾經是對手的永州兵,數州鎮守的大火拼,因為被焚燒和搶劫的面連烽火,連我們位於長江南岸都晝夜可見。

  最直接的結果是,導致脆弱的聯盟土崩瓦解,剩下的藩鎮雖然有心抗拒,但是在各自相顧之下,卻被逐一分化瓦解。

  最先撐不住的,則是相繼損兵折將的淮揚副總管府,作為淮南道的第二大勢力,當代副總管兼留後,最盛時麾下三虎三子皆為豪雄,曾經令江南沿岸不得安生,小兒止啼三十載,衍生無數傳說版本的「吞虎公」洪斐濟。

  被火拼中僅存下來的一個軍——敢當軍殘部,突然發起反亂衝進牙城,殺光了牙兵之後,與妻妾子女財帛一起自焚與府中。

  失去了陸上的支撐和依託,緊接下來是隸屬於江北淮陽總管府的江陽水軍和六合水軍餘部,相繼派人商洽投降,於是最後一點阻礙也消失不見了。

  其餘的地方勢家土族豪強,幾乎是望風而降所向披靡,爭相贖款獻誠於道途。

  各有些七老八十的人瑞出來表演,所謂百姓久苦於藩鎮割據兵爭喪亂之痛,日夜皆盼王師倒懸水火之類的戲碼來。

  仿佛形勢一下大好了。

  另一個消息傳來,江西招討行司的兵馬,以大名鼎鼎的龍安軍為先頭,數日前已經奪去了江漢重鎮鄂州,大破另一個強鎮黃州軍,逼降北朝的光州經略使和淮西鎮守,一路長驅北上,連克陰山關、穆稜關、白沙關,禮山關、黃梘關、平靖關等數個大隘要衝,已經殺入淮南與山南交界的申州(今河南信陽)境內。

  而荊南行司和西蜀行司的兵馬,更是已經水陸並進,橫掃山(南)東道七個州,聯手奪取了山北第一要衝,商州鎮的大半,直扣關內的南面門戶——武關要隘。

  反倒是我們所在的東南路,被落在了後面。

  第287章 投效,人心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我坐在渡江的船上,隨波起伏著靠向岸邊,左右刀槍如林,甲光簇織,不免生出如此的心態和想法。

  既然江北兩大水軍都已降服,渡江就不再成為問題了,我出發的時候,京口那裡甚至開始著手,修復那條過江的鐵鎖浮橋。

  只可惜這首《赤壁懷古》,已經被那位穿越者前輩給搶先用了,因此至今還攜刻在,鰲頭磯的山石上供人觀瞻。

  我能夠抄的,也只有明朝楊滇的《臨江仙》,作為現代三國電視劇主題曲的改版。

  只可惜,那些衣衫襤褸如同難民一般蠕動行走在江邊的人群,多少破壞了這種豪情壯志。

  那些表情呆滯的江北百姓,衣衫不整和各種傷痕,明顯遭到先前渡江的官軍報復性的蹂躪,但是他們就像是無數次習以為常一般,努力相互攙扶著,或者抬著不幸死掉的人,向著一片凌亂的家園走去。

  事實上,綿連的亂世,很容易就一次次刷新了人們對於統治者們的下限,只要能夠活著就好,其他都是浮雲,或是只要咬咬牙就可以熬過去的坎坷而已,只要人還有一口氣在一切就有指望。

  瓜步洲到了,踏上陸地之後,我們等於進入了傳統揚州的地界,隸屬與江陽縣下轄。

  不過戰火早已經隨著再度出發的兵鋒遠去,淮南藩鎮聯盟的土崩瓦解,不代表著就是萬事大吉。各種反攻倒算的策略和措施伴隨著分化瓦解的勾心鬥角。

  我部人馬馬不停蹄的穿過一片荒敗的江陽縣,抵達了揚州現今的治所——江都城,也是我昔日途徑之地,再次駐紮下來,就地接受來自海路輸送的補給和裝備維護,重點是本地無法提供的火藥。

  不過在過江之前,我再次處理了一個手尾,就是手上那批江寧軍的俘虜,突然鬧將起來,鄭重其事的提出一個請求,期望能給我賣命一二。

  這個結果卻是大出我的意料之外,隨後我才知道,居然是因為我讓人給他們治療傷勢有關。當然,我也不是處於好心,或是人道主義之類的緣由,而僅僅是缺少培養戰地救護的素材而已。

  留用這些俘虜的傷患,來進行縫合清創修補等戰地急救的練手,好迅速傳幫帶出一批簡單速成的醫療兵,反正練死了也不可惜,再加上簡單的戰地營養學禁忌和衛生防疫措施,這樣一個軍事醫療的體系,就初步成型了。

  但是這樣卻帶來一個意外的後果,被銃擊傷的事後感染死亡率頗高,如果沒有相應的特殊工具進行處理包紮的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