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按照官軍的說法,這是江南藩鎮聚於江寧大城的最後一些殘餘抵抗,各種清野堅壁的成果,不過我的隊伍取道穿過一些村落的時候,一些刀兵和過火的痕跡,明顯是幾天內才發生的。

  這就是亂世,無論勝負如何,也勿論興衰成敗,作為社會下層的普通人百姓,必須付出的代價和不可避免的悲哀。所謂「興亡皆苦」的樸素道理,所差別的,只是秩序與和平重新來臨之前的長痛短痛而已。

  對了,這些天的額休整和補充,我還有另外一個意外收穫,這是在清點那些首級的時候,發現在京口糧河南堤的戰鬥中,我的部隊,無意打死了一個敵軍大將,人稱鎮三關的義安軍統制曹暉。

  雖然這個「鎮三關」鎮的不是什麼天下知名的關要,只是揚州境內的三個小水關,而且江南藩鎮的軍號有些浮濫繁雜,多數編制虛浮亢費卻從來就沒有滿員過,最多只能類似三國遊戲裡,「吳郡之龍」嚴白虎式的小軍閥之類角色。

  但好歹是江淮這個大鬥獸場,廝殺割據出來,既成事實二、三十年小強之一。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個「將相王侯寧有種,為兵強馬壯爾」的時代,也是政局相對穩定的南朝大梁,所最是痛恨的「綱常淪失,尊卑喪亂」的割據形制。

  因此,這位在地方政治格局上或許有限,但是作為大小武人集團成員的實戰經驗上,算是相當嫻熟老成的,因此特地被委任成為奔襲江南的東路總領人選。

  沒想到這次過江來,就莫名其妙的這在我手裡了。如果不是收屍的時候,有俘虜突然出首指明某局屍體的身份,請求按照慣例,給於遺骸相對的體面的處置,估計就這麼胡亂丟盡進某個填埋坑。

  這也是我獨立領軍後,第一個有分量的斬獲和成果,少不得在隨軍日記和擬寄出的私信中,略作炫耀一下。不過,他這樣的小軍鎮出現在江南,也意味著另一個事實。

  根據過江送來的消息,如今江北藩鎮在唇亡齒寒之下,已經在北朝介入的情況下,暫時放下陳見玉宿怨,基本完成了某種連橫合眾,組成聯盟共抗大梁的步步緊逼,而江北的這個淮揚副總管,就是首當其衝的橋頭堡,兼淮南道的第二大勢力。

  常年與江南東道的藩鎮拉鋸對抗而頗占上風,常常過江打的潤州軍,各種守勢,這次不過是他們利用熟悉地理水文,外加上不甘順服大梁的本地帶路黨,而故計從施而已。

  而被圍攻的江寧大城,則是他們在江南之地的另一個戰場。

  跟鎮守程煊那裡共享的內部軍情,在西路的過江突襲中,雖然前沿軍行司行司,仗著兵力雄厚,而重整戰線擋住敵勢的攻襲,但至少有兩萬以上的北兵,連同輜重一起,突破臨江一面的警戒,而進入江寧大城之中。

  如今的江寧大城之中,聚集了宣、遂、漓、高、蕪、常、江、塗等八州,六路鎮守僅存的反抗力量。再加上江北兵的支援,可謂是愈加頑抗一時。

  這也是我這隻人馬剛剛協助東南招討行司,收復和穩定了京口防線之後,就急匆匆被召喚去江寧助陣的緣故之一。

  旁晚時分,我們開始在沿江不蜀戍的舊址上,就地駐紮宿營,突然有哨位報告,江上似乎有所異動。

  江水顏色出現了某種變化,像是反肚的死魚一般的漂浮物,順著青白色調的江水沖刷而下,死魚?不對,那並不是死魚。

  事實上長江中出現大片死魚,我們這個距離也未必看得到,能夠在被肉眼觀察到,只能是更大的物體。

  我在逐漸拉伸到放大極限的咫尺鏡,里總算看的有些分明了,那就是大片的屍體,夾雜一股股紅褐色,或是焦黃烏黑漂浮物的水流,沉浮飄蕩著想著下游而去。

  然後江水中出現了一些更加明顯的事物,那些明顯破碎燒焦的船體碎塊,像是斑駁褪色的污點一般,從上游漂流而下。

  第二天我急行軍三十里後,在江寧接境的甘露鎮糧台所,停歇補充的同時,也獲得最新的一輪消息,就在前日,江寧西北的江面上,發生了一場水軍大戰。

  這一次,常年橫行於長江,隸屬於東海道水師的侯官艦隊與明州艦隊,剛剛在江北藩鎮水軍,用自殺性火船攻擊下,遭到一場慘重的挫敗。

  那些高大堅固而轉向緩慢半徑大的大沙船和近海帆船,面對小而輕便靈活的江北水軍,先是再度大勝了一場,然後因為追擊江北水軍殘餘,而不覺靠北岸太近。

  結果,被藏在上游草盪水澤中的火攻船,順勢而下轉向避讓不及而各種衝撞和焚毀無數,又因為被打亂陣勢,而慌亂敗退不及,擱淺和沖岸的亦是不計其數,可謂是元氣大傷,短時之內已經無力再戰了。

  雖然這點損失,對南朝龐大水師編制來說,的不過是一隅之力而已,但是要從東海道的諸多駐泊地,就近在調遷過來水師增援,同樣需要時間和海程。

  這也意味著,上萬名已經攻過了江,占據北岸的白沙港和江陽下城的東南行司兵馬,將面臨後路斷絕,援兵不擠,而凶多吉少的境地了。

  與此同時,當我們看見巍峨棉連的鐘山之後,也意味著已經抵達江寧城附近。

  第279章 孤城,喋血

  淡淡飄搖的雨幕中,我撐著青紙傘,踩著有些濕滑的山道石階,帶著三五隨從登上了鐘山,也就是後世的紫金山之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