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比如銃隊在進入戰鬥的準備時間,雖然略長於傳統射聲隊或是其他火器部隊,但是只要能夠及時頂住傷亡和壓力,形成打擊的規模和次序,又沒有被敵人突破隊列,那後續的韌性和持久力,就會很容易壓過那些傳統的投射兵種,甚至是肉搏部隊。

  並且隨著時間的逐步推移,而從被壓制和逼迫的劣勢,轉變成占據上風,乃至壓倒性的投射和壓制優勢。

  但是在另一方面,擊敗敵人或是打散敵人陣線後,繼續追擊擴大戰果的餘力明顯不足,這種戰場的短腿,很可能給予敵人四散重聚,捲土重來的翻盤機會。

  而且需要嚴密的列陣訓練,才能保證經過複雜的地形,或者在戰場中進行短距離機動的時候,不至於因為顛簸起伏的地形而打亂隊列。

  為了解決第一個問題,他們自發的嘗試用刺刀和白兵、矛手組成不同波次的小編隊,進行波浪接力的輪替衝擊,而讓剩下的輔兵帶著所有的弓弩,來穩住陣腳,這樣梯隊式衝鋒的戰術雛形,就這麼冒出來了。

  而對於隊形的問題,來自楊再興旗下的某個老義從,他們自發的給一些士官配備一隻帶有小旗的短矛,列陣的時候按照一定距離站在隊首,向前挺舉旗矛,作為左右士兵的標杆和準線。

  於是排隊槍斃時代的一個重要標識,就在我還沒想到的地方,這麼被鼓搗出來了。

  我發現我自己似乎低估了這個時代的人,對於新事物的想像力和創造性。他們或許所欠缺的只是,點破那一層紙的關竅和契機而已。

  另一方面,則似乎是我和努力在軍中推廣識字和閱讀能力有關,有一定的文字基礎和認知能力,才會在集體的環境中,主動去思考各種變通和解決之道。

  在這個時代的主流思想中,普遍的認識是,讓士兵識字是一種浪費和無益之舉,反而影響了他們的單純樸實的服從性。

  可我要的不僅僅是一群捨死忘生的士兵,同樣也是一群未來軍隊的種子。

  第259章 失望,奇葩

  廣府花尾區,巨大的倉庫碼頭及其附屬的露天,被改造成某種人頭潺動,人流如織的特殊市場。

  今天是軍中的休沐日,我特地撥亢前來,乃是因為廣府民間數年後一度的大型博覽會,就在這裡召開,其中也包括了所謂的專門用來展示各種奇巧發明發現的「格物致知區」。

  只是這裡,雖然叫什麼「格物致知區」?但是為什麼看起來像是鬧哄哄的菜市場,或者說一群邋遢潦倒不修邊幅的宅男大叔禿頂老頭老頭拿著自己小發明,當場叫賣的老鼠市場。

  各種爭吵和叫喊兜售的聲音,不會讓人想起什麼不明覺厲的高科技或是學術氛圍什麼的,倒是更像是蝙蝠俠系列裡的,阿茲卡班精神病院裡的牛鬼蛇神全部跑到現實中來了。

  他們所賣弄的各種科技成果和個人作品,也更像後世某些為求出位和吸引眼球的行為藝術家,用各種破銅爛鐵和垃圾堆撿回來的破爛,拼湊成的所謂個人風格。

  ……

  據說這種狀況,是因為主辦的京兆府為了撈錢,對來者不拒的緣故,只要是能湊出一緡入場費,就可以進去湊個熱鬧,因此各種濫竽充數或是魚目混珠之輩,充斥其中,自此每況愈下……

  儘管如此,轉了一圈下來,看過了十幾處人氣最高的展示物之後。

  讓多少抱有撿漏之類的僥倖心理的我,不免大失所望,漫長的戰亂和流離失所,足以讓先人留下的科技樹和相關理論體系傳承,在饑荒和死亡附帶的倒退和散失之中,變得支離破碎而面目全非。

  而在嶺外這一隅之地,世上碩果僅存的,真正具有一定價值的技術和師資傳承,卻都壟斷把持在朝廷和少數豪族大戶手中。

  能夠繼續流傳在民間,僅有一些過於低端的大眾化產物,或是藉助展會出現在這裡,明顯空有創意和想法,卻沒有多少實踐價值的玩意。

  或者乾脆就是兒童玩具易一般的糊弄人的東西。

  要知道,這個廣府博覽會的前身,乃是那位穿越者前輩梁公,首創的西京博覽會,最初專門用來展示對外征戰的各種戰利品和特色收穫的場合,以誇耀武功和宣傳域外開拓。

  其中包括了來自麥加天房的聖石碎片,來自巴格達綠頂金宮的青銅千鳥樹,來自阿姆河畔的古波斯帝王鐵柱,耶路撒冷城中據說所羅門聖殿的遺址碎片,來自兩河流域巴比倫尼亞的漢謨拉比法典鐵碑等等。

  我在洛都荒廢的皇家博物院中,見過一些遺存殘件。

  後來隨著戰事平息,四海收兵,而諸藩分定,這項展示活動卻是以大博覽會的名義,沿襲了下來。

  用來展示四夷九邊萬國使臣朝貢的禮物,後來那些列國商人也在上面展示自己的寶物,而變成數年一度集寰宇海內之精華的展示盛會。

  而這個格物致知區,則是其中有梁公親自指定的重點,用作展示各種新奇發明和發現,鼓勵和弘揚士民,探索萬物衍化之理,工巧匠奇之奧妙。

  甚至還為此髮型專門的學刊,來懸紅一些想法和實驗成果,或是指定某種原理和效果的達成方法。

  因此,也有一些出身卑微的底層人士,甚至是奴籍之輩,因此得到授官或是相應的賞賜,搖身成為上等的人的例子。

  雖然授官的層次很低,賞賜也不過是錢財而已,但已經足以激勵一大批殷實人家的子弟,根據各種學刊上的指引,而轉眼各種理化之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