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且因為數額頗大,對方無法提供足夠的現錢,只能用一些貴貨和其他的動產,來折抵差額。比如格外要求了一些海船和車輛之類的交通工具。

  儘管這樣,也足夠令人滿意了,從只能私下偷偷賞玩,連公開擺設都不行的中看不中用的死物,變成大筆可以周轉的資金流。

  然後不多日,就聽說出身五脈之一鄭氏的宗正少卿鄭暢,給大相國進獻了這幅,據說流失在外多年的《輞川行樂圖》真跡,然後賞賜頗豐,請出大內中旨,晉爵為環辰伯。

  當然了,我並不覺得羨慕也不怎麼失落,這已經不是我這個層次可以出手和攙和得起的事情。

  畢竟這不是什麼金大腿鑒寶文里的YY,毫無背景來歷的主角們,隨便拿個古董出來,就有行業內聲名卓著的老字號老前輩和錢多的燒不完的凱子之類,一邊狂呼大叫著不可能,給主角踩踩打臉,一邊哭著喊著想要買到手,順便送上第一桶金和妻子女兒暖床之類的小白劇情。

  懷璧其罪的基本道理,同樣適用於身份和實力的不對等,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反制手段和實力做保障,指望這些地下產業和灰色領域的人士,給你格外良心發現和遵守職業道德,還不如坐在家裡等天上掉餡餅和軟妹子的概率。

  今天是旬休的日子。

  我正在京學最為冷門的理化院裡,扮演某種潛在的贊助人和大金主的角色,由身份最高的一名副祭酒,陪著私下查看著。

  破落的建築和陳舊的設施,以及小貓兩三隻稀稀拉拉的生員,還有他們臉上毫無朝氣的頹喪和睏倦,無論陪同的人如何的口燦如蓮,也無法讓人樂觀起來。

  沒辦法,作為最冷門的存在,理化院的全部師生全部加起來,也不過兩三百人,甚至還不及同文學院的一個科目,或是附學的一個普通級次。

  要知道在數百年前,所謂萬物之理,衍化之學,再加上經時濟世,為政資治,構成梁公留下的四大學派。

  此外還有名為軍事學的兵家源流,名為法理學的法家源流,名為植物學的農家源流,名為衛生防疫學的醫家學說,名為測繪學的陰陽家源流,名為新樂府的白詞白劇運動,等等,經由梁公手中,重新發揚光大的諸子百家雜流別支。

  經過了數百年歲月的流傳和積澱之後,已經變成了某種面目全非的東西了。一度流行於大唐,被公頃大臣家的年輕子弟,視為一種時尚和新趣的理化二學,隨著京畿梁氏的覆滅,也逃不過政息人亡的命運和結局,又經過多次學術源流之爭和分裂後,在持續的紛亂世之中開始走向末微。

  也只有南朝善存一息源流,但是相比其他南投的學派和師生,這一脈的身份地位都要尷尬的多。

  事實上相對於這些不能直接產生效益和現實價值的基礎研究,南朝幕府內外,朝野上下業有些棄之若敝了,特別是在原本和並在其中,擅長營建器造的工科和研發所,被獨立分出來之後,這裡就幾乎是每況愈下,師生資源都短缺不已。

  只是處於某種,先祖梁公留下的名號和傳統,不能在當代子孫手上斷絕的緣故,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浪費資源的爭議和,勉強繼續維持著。

  但是其他方面,就不可避免的日漸困頓起來,場地和房舍被其他院科瓜分和占用,日常維持的撥給漸少,生員的數量和質量一代不如一代,年富力強的師長們紛紛轉投或是去任,讓這裡變成某種暮氣沉沉的養老之地。

  他們的書籍也是翻印了好幾十版的舊樣,從南朝建立後的初版到現在,已經好多年沒有任何大的刪改和變動過的,最近的一處修正,不過是將磨石鑽木去火的摩擦原理,歸結於十幾種特定的材質。

  這便是古人眼光的格局和時代局限性所致,另一方面,則是南朝的社會現實,在沒有上位者的推動和指導下,缺乏這些基礎研究的主動性和現實動力。

  雖然還抱有某種可有可無的僥倖心理,現實果然是令人大失所望的,正因為地位尷尬現狀窘迫,所以對各種贊助和投入意向,是來者不拒的態度。

  要知道作為小登科的政經兩院,或是規模最大的同文學院,就算有錢也未必能夠獲得相應贊助的資格。

  所謂天壤之別,莫過於此。

  之所以還有生員,不過是因為好歹是京學成員,所擁有的最後一點名分和外皮,一些出身卑微貧寒人家的子弟,把這裡當作了某種跳板和過度,然後伺機轉投別科,而不是真正對這些學科,有所興趣和專注。

  現狀如此,我還能做些什麼呢,在身旁陪同祭酒殷切的目光中,我不禁深思起來。

  第220章 反差

  看著他們一涌而出,各種手忙腳亂的殷情表現。

  我突然鼻子有些泛酸,感受到某種類似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的淡淡憂傷和情節了。

  最關鍵的是,只要有能投資,理化院的招牌,又能撐上很長一段時間了,起碼對這位分管副祭酒口中,若有若無的暗示來說。

  這些師生在副祭酒的催促下,幾乎全部動了起來,獻寶一般的堆出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來,當然其中大多數一龕就是毫無用處的垃圾,剩下的也感覺不到有任何不明覺厲的地方。

  滿是塵土和鏽跡的儀器,帶有裂紋的燒杯燒瓶,反應皿什麼的,在搬運和陳列過程中,有不小心散架或是破碎了一些。看著他們即是肉痛,又是無奈的樣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