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約定俗成了某種交換和妥協之後,我得到了同樣不怎麼名正言順的授權「權宜撫平地方」。

  然後我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剿匪大練兵運動,沒錯就是剿匪練兵,大戰過後,不知道多少前叛軍殘餘,在覆滅之後奔逃流散民間,無論是嘯聚山林,或是逃歸鄉里,都是巨大的隱患。

  於是,一整個夏天,我們都在各式各樣的剿滅匪患的行動中度過的。

  有些是地道盤恆山林的故患,或是逃隱的潰兵,有些則是他們的保護傘,地方上沒有人配合接應的話,這些強人是不會單獨長期存在的,還有些則是明擺不識數的豪強土族,貢獻了不少匪產。

  我們的業務很快擴大到臨近的外州,雖然有地方官吏,發來各種關於擅自越界越權,或是狗拿耗子,越俎代庖的投訴和抗議。

  但是善留司的主官們,一邊清點著我送來的收益分成,輕描淡寫的一句事涉叛黨殘餘,就足以讓大多數人閉嘴,至少在朝廷派來的新官僚,及其衍生的任命者,填補上政權的空白,結束善留司的職責使命之前,是如此的。

  於是,開始有當地的豪族大戶,主動要求我們去平靖地方,然後開開心心的轉一圈,和和氣氣的給了一批酬勞之後禮送離開,算是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可以相安無事。

  相比之下突飛猛進的還有婆羅洲會館的業務項目,當然這次我就沒有站在前台,而是通過哪些知請不多的外圍出頭,連名面上的關係,都是很微薄和隱晦的存在,甚至讓人出頭,故作為難索要利益,然後演一會冰釋前嫌的雙簧。

  因為身先士卒帶隊奔走期間,我也被曬黑了些,用他們的話說,有些精瘦起來。

  雖然舒服的呆在城邑里,一邊享受三天兩頭的歌舞酒宴,一邊坐收自己上門好處的其他人,很難理解我這種有些吃力不討好的熱忱和投入,不過看在至少對他們有益無損的面上,也樂得默視其成。

  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某個消息傳來。

  第179章 再編

  打破我們日常按部就班的,是關於在大海彼岸的官軍,再度失利的消息。

  之前的先遣人馬幾乎毫無妨礙和折損的登岸,並在當地官民的配合下,建立其足夠的縱深控制區。

  於是呼,那些原本正當生病、水土不服中的軍將們,就不免忘了先前的風險和危機,紛紛從病榻上拖著抱恙之身,積極表示響應朝中號召,表現出某種沒有條件,也要努力創造條件為國盡忠的大無畏精神,組成二路討伐人馬,一船又一船的奔赴對岸而去。

  不過這次僅僅只是失利而已,並沒有先前的全軍覆滅那麼糟糕,只是官軍在安遠州的再度進軍中,遭到重要的挫折,雖然前路沒有遇到多少抵抗的力量。

  卻是在後方出了變亂,一隻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不明武裝,幾乎是一夜之間襲奪了官軍登陸的大沙港城,雖然人員傷亡寥寥,並且在來自水師船上的海兵隊的配合下,最終擊退了犯敵。

  但是設在當地的糧台,卻被人裡應外合給燒了,這個消息一旦傳開,數萬軍隊不免人心惶惶起來,甚至生出變亂來。

  因此,暗中派出信使乘坐最快的官船,緊急從尚有積余的天南這裡,調遣過去先行救急,於是在雞飛狗跳的收颳了一通之後,我這隻補充完畢的團練,幸運或者不幸的,再次成為押運隊。

  經過了幾次的補充和裝備,以及「剿匪」的歷練,我這支人馬,總算是再次鳥槍換炮,改頭換面了一回。

  更關鍵的是,我從糧台大使甘權那裡,轉手接收了大量官軍的剩餘物資,沒錯,就是剩餘物資。

  相比,北朝那些充斥著骨瘦如柴、衣裳襤褸的炮灰之流的藩鎮們,南朝的官軍那真可謂是財大氣粗的多,開撥調遣的各色費用物資不說,光是糧餉輜重都是按照數月半年的亢余上限,先行發送,又令地方按照比例和配額,酌情增補損益。

  因此,同樣規模和配備的軍隊,開撥調動的成本,大梁也要遠高於北地,這也是那些反對北伐者的一個重要理由。

  雖然飄沒在半路上的,正常非正常的損耗委實士不少,但除了少數交通實在不便或事環境惡劣的邊遠地區,官軍鮮有輸供不濟之虞,常年下來,每次戰後往往都有相當不在計劃內的剩餘物資,處理給那些軍從商,這也是一項傳統。

  理論上,除了班師官軍的隨身甲械軍器之外,從傳統的袍服被褥行帳到工具繩索鐵釘等各種零碎物件,幾乎是不分新舊與否,一併打包競投分銷出去。

  然後,再經過商人的渠道,低價處理給那些三流的地方部隊,或是藩家的私募武裝,各種義從序列,也是不錯的生意。

  但是實際上就算是軍械之類,也不是無法可想,只要能夠給出足夠的代價,據說有專人提出過相應的論證,出征在外適當比例的飄沒,也有利於國中軍工產業的興盛和軍中裝備更新換代云云。

  因此除了傳統的刀劍弓槍類兵器外,我還得到了大量以報廢為名,還沒有怎麼使用過的軍隊制式的火銃,雖然南朝大多數官軍,不怎麼看得上火銃的威力,但是還是按照萬一的用途來編列配備。

  於是等打完天南城,軍中的度支使和倉曹判官,就突然發現這些火銃,大都因為保管不善長了鏽斑而列入待處理的不合格軍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