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突然傳來門外傳來某種喧鬧聲,讓我不禁驟起眉頭。

  「怎麼回事……」

  「回中候……」

  隨後值日的軍官大步跨了進來。

  「是中軍派人傳告各處,通海公找到了……」

  「我們不日就可以班師回朝了……」

  「是麼。」

  帳中眾人也不禁露出某種喜色,頓時放開最後一點矜持和自重,攬肩搭背的舉杯相慶了起來。

  不多久之後,我就從其他地方知道了詳情,嚴格說被找到了的是通海公自害的遺骸。

  通過對前內丞都亮,長史海清晏兩位重要人物的拷問,最後中軍的人得到了一個位置,在一個條石封住的暗廳中。

  在這間被刻意布置成某種內朝格局的廳室中,已經死透了的通海公,全副冠冕的坐在受朝大位之上,身前儘是橫七豎八飲藥殉死的姬妾、內臣和侍從,以及殉葬的器物。

  雖然進去的時候,因為身中劇毒而屍身都有些發黑變色,但是依稀可以看到舊日的形貌。這就像是一個暗藏在後宮之下的陵寢,若是沒有人發現,或許就這麼永遠下去。

  然後負責帶路的長史海清晏,對著屍體拜哭三聲,乘看守不備,一頭撞死在牆上算是了解君臣知遇。

  說實話,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居然是鬆了一口氣的感覺,這樣似乎我獲得那批收穫,就死無對證了。

  但不管怎麼說,這場大費周折讓人精疲力竭的戰事,已經可以功德圓滿了,大家可以準備打點行囊班師了。

  於是諸門解禁,城外的軍從商隊和後方營地的輔助人員,終於可以進得城來,為官軍最後的狂歡作樂和歡慶,敞開供應各種的酒水物資和女人。

  在這些喧囂聲中,再次做了一大筆人頭買賣的鄭艇,坐在裝滿鮮魚筐子的大車上,伴隨一起的從安關鎮趕來的大批豬羊,連同婆羅洲商隊的其他人一起,興高采烈的湧進廣定門。

  然後對著前來盤問的守軍,散發了一通肉罐頭和小袋的糖貽,算是討喜和彩頭。

  與此同時,一群身著水軍服色的官兵,幾乎面無表情的與他們檫肩而過,緩緩走出了城門之外。

  他們走出城外,腳步不停的向江邊行去,站在茫茫滔滔奔流的大江之畔。

  其中一名摘下頭盔,幾乎是一夜之間頭髮變白的中年男子,忍不住停腳扭過頭去,對著城中傳來呼喊聲的方向,心態複雜的嘆息了一聲,然後身邊傳來輕輕的催促聲。

  「貴人,還請移步。」

  「請不要讓我們多年布下的暗子和努力,功虧一簣了……」

  然後,被簇擁著徐徐然的穿過水關,走上了河口的大船,順流駛向了下游的出海口。

  第176章 開端?

  帆幅雲集,車馬水龍,人如蟻附。

  重回到頭頓港,頓時讓人有一種百感交集的意味。雖然我們已經是滿載而歸,但是已經有很多人卻是,再也沒法見到和享受如此的大好光景了。

  到處是擁堵的車馬和背著大包小包,等待登船出海的士兵,還有大量游離其中的商販,很多軍士、將官為了再多賺一筆,會將戰事所獲的財物,變成當地獨有銅器之類的高附加值特產。

  相比之下我們人人具是輕裝的多,除了武器和乾糧之外,就沒有多餘的東西。

  得益於後期婆羅洲會館的大力參與,因此我們的傷員和陣亡者的骨灰,集體戰利品和收穫,以及各種個人名下的紀念品,詳細登記造冊之後,就拿著優先獲得出海的許可,先行一步送回廣府去了。

  盤亘在這裡,就剩下療養和放鬆性質的日常,以及三天兩頭邀約的大宴小宴,和各種認人臉認到了令人麻木。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場戰事清洗了當地經年日久的貴族士紳,卻也迅速造就了一批迅速上位的潛在新貴。像頭頓港這般的最早投獻的地區,無疑是其中的翹楚。

  不過在利益分配上,他們只是各種站在檯面上的人而已。

  大片因為原主涉逆而充官的田園、物產、工坊、礦山和庸戶、藩奴,都將重新發賣尋覓新主,以充軍姿國庫所用,這才是戰後利益分配的大頭所在。

  相比之下,我們這些在一線浴血奮戰、打生打死,放下臉面和身段去巧取豪段的一點東西,實在放不上什麼台面。

  而這一切,不是那些居於廣府朝堂之上的,上位者交遊飲宴中的幾句利益交換而已。明白這些之後,我剛發了一筆飛來橫財的好心情和最後一點揣測不安,也徹底沒有了,所謂國之大賊者,都是居於廟堂高位的。

  其次的受益者,則是那些討逆軍的將帥們,別看他們之前打生打死的號稱有多麼慘痛和犧牲,只要能堅持到最後,幾乎人人都搖身一變,成了在當地坐擁各種物業的新科有產者。

  哪怕號稱最清淡低調著稱的正帥劉延慶,經此一戰之後,名下至少多了,幾十傾的豐沃田產。

  而卸任了前沿都指揮的魏晨,更是插手了好幾項特產的經營。

  最後連我也沒有拉下,分到了一處莊子在內地產,都是以結餘的軍費,再用極低價格優先買下的所謂逆產。

  然後我藉助糧台大使那裡的一點關係活動了下,於是安關鎮外那處作為駐地的大莊園,從此官契的業主就變成了姓羅的,然後算是我走後借給婆羅洲會館,在當地拓展業務的一處重要據點,自有人盡心打理日常,只需定期享受相應的收益即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