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後是那些站在台階下的高級軍官們,他們是跟著自己將領過來升帳的各軍心腹、骨幹,卻沒有資格進入中軍大帳,因此看到腳步不停,繼續被向內引進的我,眼神中多少有點羨慕和驚奇。

  作為日常升帳的所在,大雄寶殿之中被清理一空,看起來頗為曠達,居中的佛龕神位,已經被紫紅色幕布和山河郡縣圖前,批著整隻白虎皮的正座所取代。

  正座兩旁,眾多將官,按照品秩高第和序列歸屬,從內向外各分左右站成數排。

  他們的表情各異,有好奇,有驚訝,有不以為然,有略微失望,有幸災樂禍的,甚至還有面無表情的,但是更是,饒有趣味的打量著我,目光灼灼的,似乎想在我臉上看出朵花來。

  他們雖然沒有交頭接耳,卻在用眼神交換著某種信息,讓森嚴肅穆的中軍大帳,顯得有些什麼東西在暗中流動著。

  能夠在帥位之側,擁有坐席的,只有寥寥三個人,其中一個面白無須,不用說就是個來自大內的公公,另一個長相干瘦山羊鬍子,仿佛誰都欠了他一筆錢的,應該就是隨軍御史,此外還有一個充滿儒雅的文官氣息的人,則應該是一名殿中學士。

  這就是南朝所謂「三隨制度」,出自泰興改新中的重要舉措,就是鑑於安史之亂中,傳統用身為皇家奴的宦官,來作為各路監軍的各種弊端,而將傳統職權極大的觀軍容使職分,拆分為三,分別由殿中學士、隨軍御史,以及一名承宣宦官,共同來行駛監軍的職責。

  我被引進來行了個禮後,就被引導著站到一邊去,只能依舊站在末班,透過人群,觀望坐在白虎皮裝飾帥位上的那位,處理好幾件公務後,才有人點到我的名字。

  「龍州團左羅有德前來應命……」

  「請大帥示下……」

  五軍正帥劉延慶,是一個頭髮灰白,臉色紅潤,中氣十足的美髯公,他頭戴鷹翅金盔,看起來十分的精神碩熠,舉手投足深有威嚴,說起話來充滿了力量和後勁,讓空空蕩蕩的佛堂中,回音繞樑。

  所謂五軍之說,其實是馬步射水加工淄的概念,他的正式官名是,行天南討擊大使,南中經略,僅次於五大行司,也可以被稱為劉帥,帥臣,劉使君或是劉總戎。

  「蘇功曹,你來說……」

  「諾……」

  前排之列走出一個穿朱紅武官服,兩臂繡著一對飛鵠紋的人來,手捧朱冊朗聲道。

  「遇襲不亂守壘不動,記功一等三轉……」

  「臨陣破敵奇兵隊,又記功二等二轉……」

  「援護炮隊周全……再記三等一轉……」

  「陣前擊殺叛將柳世光,別計二等一轉,叛將名下賞格另敘……」

  ……

  敘功說完,話音一轉,又開始論過了。

  「衝撞友軍,記二等過……」

  「聚眾紛擾,有損軍威,再記三等過……」

  「爭奪敵淄,與別部隙,警懲一小過……」

  最後的結論是。

  「功過兩下相抵,敘功一等四轉。」

  「其餘……待班師報備兵部,樞府,累行恩賞……」

  「須得將請功人員名單,補備一份呈送功曹……」

  這個最後的結果,所謂四平八穩,中正不倚聽起來賞罰分明,有留有足夠餘地和操作的空間,這才是上位者的氣度,我有所感嘆的,自覺又學到了一課。

  這顯然不過是這位劉大帥,日常習慣處理的一件突發事務而已,但是相對其他人來說,就有點鄭重其事的。

  我有些昏頭昏腦的出來後,在負責辦理事務的一群軍司佐官、屬僚之中,也是各種交口稱讚口鼓勵「幹得好」「表現不錯」云云。

  因為隨後我才知道,在這次襲營,其實並非是我一家的個例和偶然遭遇。

  作為垂死反撲,天南城中叛軍一口氣派出了六路人馬,針對堆放工程器械的前進場地,和幾處土台上的炮壘,進行決死突擊,相比表現糟糕或是尤為難看的各部官軍,我這一路居然能夠力挫來犯,使炮壘得以保全下來。

  最後遇襲四處炮壘,除了我這處安然無恙,其他幾處就付出相當慘重的代價,甚至因為守衛的潰散而造成神機軍覆滅,炮組被焚燒、引爆、搗毀的慘劇。兩處場地,也被燒毀了大半的器材和備料。

  因此這次算是矮子裡拔高個,特地把我拉出來,到中軍走一趟頒賞論功的榜樣,鼓舞一下士氣人心。

  「對你們來說這份功賞還是苛嚴緊促了些。」

  不過回去的路上,陳軍侯還是不免私下對我嘆息道。

  「畢竟城破在即,中軍多少要考慮,神威軍這些正編軍額的立場和態度,所以才格外快刀斬亂麻的儘快處置下來……」

  「可軍前豈有事事周全,皆按律行的誰又能獨善其身能。」

  「不然要是放在前些日子,起碼你們功勞不用折色多少的……」

  從這裡需要單獨解釋一下,南朝論功沿用唐制,凡破城、陣,敵我力量比,屬於以少擊多為「上陣」,數略相當為「中陣」,以多擊少為「下陣」,數倍以上破敵為「多少」。

  計算戰果則按照敵軍的數量十等分,殺獲四分已上為「上獲」,殺獲二分已上為「中獲」,殺獲一分已上為「下獲」。

  最後根據面對的敵人力量對比和事後戰果來計算功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