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事實上,這隻船團中倒有一小半,都是各種名目跟進來的商民船隻,作為天下第一的大海埠,廣府人刻在骨子裡的商業氛圍和情結,可見一斑。

  然後出發的前天,我意外見到了上門前來拜訪的小胖子鄭艇。

  「你希望成為我的軍從商?……」

  我驚訝的問道。

  「你難道不知道,所以權益,都歸婆羅洲會館所有麼……」

  「小的不敢所求過多,只是希望能夠附冀其後,掛一個名頭而已……」

  「絕對不會與本藩的利益,產生任何衝突的……」

  他想做的生意,與大多數人並沒有衝突,也就是捕亡、市人的拿手老本行而已。而戰地,無疑是最好的來源之一。

  隨著鳴號聲和岸上的炮響,將我的回憶打斷,也提示這我們經過數日的航行,已經抵達初步的目的地,天南州滿目森綠的海岸線遙遙在望了。

  根據我之前做過的功課。

  這裡秦漢時就屬於日南郡羈縻下的象林縣。直到東漢末年,象林縣功曹之子區逵殺縣令自號為王,始建占城國,橫跨數百載,起伏數朝更迭之後,最終隨著泰興年間,林邑環王諸葛氏一族的降服,變成南海都督府的腹地所在。

  而天南州,則位於九江平原之上精華地帶的重鎮大州,九龍江平原,顧名思義,為赤水河(紅河)出海的九條支流流域,所形成的沖積平原。

  主要由前江平原、後江平原和同塔梅平原三大部分組成,前江和後江之間是數千里肥沃的平原,河渠密如蛛網,小船為主要交通工具,自從國人大量移民開拓當地之後,帶來精耕細作的先進農藝和良種,這裡每年可以收穫兩到三季。

  前江以北,西部為同塔梅平原,這裡實際上是沼澤區,雨季一片汪洋,水深數尺,旱季也水深及膝,盛產蓮、藕和產量很高的浮稻;

  以兩江三原之地的富腴多產,輕而易舉就能生聚戶口百萬,幾乎遍地都是田莊和種植園,市鎮村邑雞犬相聞人煙稠密的繁華所在。

  因而,就算在我那個時空的後世,也是越南南方最富饒的地區,更是世界著名的稻米產區,越南南方60%~70%的農業人口都集中在這裡。

  再加上天南州本身,居於兩江三原的要害之沖,作為赤水(湄公河)河口三角洲樞紐位置,以及中南半島的重要沿岸海陸中轉地,因此直接被劃為國族的直領,然後鋪安排四大公家之一的長期鎮守,就絲毫不足為奇了。

  我們進入的是隸屬堅州的頭頓港,也是天南州外圍的三港之一,距離泰興開埠,也有數百年間歷史,如今盡在官軍的掌控之中。

  低矮的港城圍牆之外,儘是密密麻麻泥壘蓬草房舍,混雜著高腳竹樓的民居,偶爾夾雜著梁木高架如圓塔,朱描繪彩飾以金銅頂子的佛寺,看起來充滿了某種熱帶風情和番外佛國風韻。

  而港城之中,則是充斥著各式各樣飛檐黑瓦、斗架大拱的典型唐式建築,矗立在街市中的牌坊高樓,屋宇連綿的高牆宅邸,無不在昭示著某種自古以來的味道。

  組織登岸,又是好一場混亂,才從洶湧的人頭裡面和亂七八糟的叫喊招呼聲中,將絕大多數人手找出來,然後找營官編排宿地,拿著船牌去卸運輜重物品和牲口。

  清點到最後還是短缺了一些物資,大牲口也死了一隻,只能作為加餐,其他都有些病怏怏的樣子,需要養生一陣才能重新派上用場。

  但不管怎麼樣,我還是將自己旗幟,第一次樹立在戰場後方。

  高舉在風中烈烈作響的旗幟,充滿了某種手工DIY的味道,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除了「龍州團左」的基本旗號之外,我還要有個人的標識,作為並立的中軍旗,至少在即時通訊手段普及到班排之前,各種代表番號和編制的旗幟,以及相應的指揮旗語,還是一直活躍在歷史舞台的。

  關於個人用什麼旗幟好呢,在家裡在一個小範圍內,舉行了某種民主表決。最後決定出來的,就是這種有點坑爹的東西,一大四小半環的五個墨團。

  就是讓她們每人畫一個圖樣,然後反覆修改都不滿意,最後怒向心生一把塗抹掉,到最後就剩下來,看起來就像是個貓咪剛踩過的爪印,然後再由唯一會點女紅的崔綰婷,趕工式的用金紅兩色絲線繡上邊緣,看起來總算不像是信手塗鴉的產物。

  好吧除了我之外,沒有人會認出來,這是一面貓爪旗,我自我安慰道。

  雖然個人感覺賣蔭的尺度略高,但是混在至少十幾隻不同地方的團練、義勇、鄉兵、義從之類的,那些五顏六色的旗幟中,就有些不那麼扎眼了。

  我甚至看見一隻明顯是手繪歪歪扭扭的蠍子,還是長的像野豬的所謂馬頭旗,讓我頓時心裡平衡了許多。

  第153章 前沿,開端

  一晃十多天就這麼過去了。

  前往設立在當地的糧台兼善後行司報備,現任的糧台大使甘權也不算陌生,在龍雀園的夜宴上引見過的。

  因此不至于格外重視和關照,但也沒有什麼刁難或者推諉的情形,很快就安排好駐地和關防印信。

  由於戰事真正比較激烈的地方,也就接近天南州的府城一帶,其他地方都是不戰而下,一副恭迎王師的景象,因此真正遭到兵火影響的地方不多。

  除了道路上的商旅往來,被奔走的信使和輜重隊所取代外,其他地方的日常變化不大,甚至當地鄉民百姓,還就近和前來討逆的軍旅,做起了生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