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是特任薦拔,因此一次性要把所有的手續和前後干係,都一起做齊全了,因此比起別人要麻煩一些。

  自然有專人陪同我去辦理,兼帶打點前後,幾乎沒有怎麼拖阻,辦下來也費了大半天,然後就是數日後得到准許,進入大內,殿前拜受的程序了。

  到了第四天我換上身為藩子禮服,在禮部來人的帶領下,來到了老城之中名為小長安的特殊坊區,這也是我第一次踏足此地。

  小長安,奠定初代幕府的南海公梁尊彝,聚北人與新龍首山下,建首山宮以奉帝統,聚而生息數代繁衍遂眾,歷代又有北方世族、相繼來投,置於其中,遂自成一地,稱為小長安。

  城坊格局名稱皆仿西京故事,風俗人物多類北地,是為一處名勝。

  就連首山宮,都是模仿西京長安大明宮的格局,其中許多物件和場所,甚至是直接照搬而來的。

  就連朱雀和承天門大街,以及大內附近,滿是金桃和白柳的御溝留香,都幾乎一模一樣的出現在了這裡。

  讓人看起來,有一種似曾相似,又恍然隔世的感覺。當然在這裡見得最多的是春夏之交的景致,金黃深邃或是流銀飄白的秋冬景觀,就別想看到了。

  經過盤查和交寄,穿過高寬數丈,深達百步的左銀台門樓,進入名為大內的禁中之後,就不能再用任何工具代步了,由一名端著銘牌的年輕宦者,挪著小碎步負責領路,繼續向內行去。

  只是殿閣憧憧的大小門禁之間,少不得還得一次次的詢問和盤查,我也順帶請教其這些所見到的監門班軍來。

  這名宦者倒也沒有什麼不耐或者刻意疏離,幾乎是有問必答的為我一一道來。

  「他們啊,是捧日軍的人……」

  「這些,是龍槍直的侍衛……」

  「他們是射日都……」

  「這些是龍驤騎的人啊……」

  為我一一介紹沿途所見的。

  直到路過一處名為甘露殿的建築群時,一群站在殿階之上,手持精美火銃的衛士,讓我多看了幾眼。

  他們不帶盔或是巒兜,而是帶著蒼色璞頭,身穿束袖箭衣,外套燦銀色的鎖子背心,看起來別具一番風味。

  「這是飛雲都的銃士……」

  年輕宦者再次停下腳步,回答道。

  「不知小公公怎麼稱呼……」

  我突然對著引路的年輕宦者道。

  「殘缺之輩不敢當此尊稱……」

  他有些惶恐的回神道。

  「將軍可喚我小曹,或是吉祥兒便是……」

  曹吉祥?這個名字好像有點耳熟啊,卻又一時想不起來。

  但是絲毫不妨礙我,對於這個做了大半天導遊和解說的宦者,給於某種答謝。

  從袖子下塞了幾枚白晃晃的大圓章(銀寶),作為手信之後,他的臉面變得更加春光燦爛,笑容可掬,話匣子也滔滔不絕的打了開來。

  按照他的說法,能夠入的大內來殿前除受的,都是有特殊背景的人物,要是尋常輟升或是轉遷,只需領一紙敕書即可。

  本朝的詔令分為冊書、制書、詔書、敕書、誥命、御札、敕榜七等形式,但只有制書,才有資格招入內宣的以示鄭重,其他都外頒即可。

  向最末等的敕榜,是直接張貼在街市之上,連具體對象都不用送達。而他心情頗好之下,甚至放慢腳步,和我說起幾個不要緊的宮中軼事,像鴨子一樣笑的合不攏嘴。

  從他的話語中,我也可以多少窺探到一些其他東西,至少在這個時代,無論是雄踞嶺外諸海的南朝還是自居正統的北朝,作為宮廷政治生活一部分的太監們,並沒能獲得我那個歷史時空上的強勢地位。

  像大唐余脈的北朝,宦官們從來就是各種宮廷廢立的陪葬品和政治鬥爭的替罪羊,動不動定期就會像割韭菜一樣,換上一批很有些朝不保夕的味道。

  而南朝雖然相對安定,但是原本太監們的事權,隨著幕府專政和天子本身的弱勢,也被嚴重削弱,變成禮儀性的存在。

  因此除了少數幾個頂層的大宦官,因為作為溝通大內和幕府的渠道,尚稱手眼通天外外,其他大多數宦官,都只能恭謙梁順的夾著尾巴做人,因為實在拿捏強勢不起來啊。

  比如這次負責內宣領路的差事,其實是需要內部競爭而來的,因為有資格參加內宣的人,都不會吝嗇一些賞錢之類的,只是好處多寡的問題,這也是他們這些下層宦者謀取外快,為數不多的機會之一。

  直道我們來到了一處小廣場外,他才閉嘴噤聲,有些戀戀不捨的對我拜別而去,說是這裡只能我自己進去了。

  我才發現,廣場上已經來了幾個人,站的稀稀拉拉的,隨後有陸陸續續的走過來十幾個人,才聽到敲響金鐘為前導的短暫鼓樂齊鳴。

  從偏門走出來,站在名為武英殿的台階上,宣授制書的是一名殿中學士,還有一名兵部郎中負責給印授,一名樞密院僉事負責唱名。

  就像是流水線一樣的乾淨利落,很快就喊到了我。

  「撫遠羅氏子,有德……賢達明進,忠體儀表……」

  「敘從六品下振威校尉,勛授飛騎尉,除屬右千牛衛下左司階。」

  「敕服深綠色,給銀帶,金夸九章……」

  然後由司儀內官,端過一個漆紅銀線的盤子,拜行大禮接了下來,才算結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