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就和那些樂不思蜀的土王藩邦後人一樣,來到廣府之後就徹底迷失在南海第一大都會的富庶繁華之中,自覺眼界大開,比起躲在窮鄉僻壤做個土藩王,舒坦自在多了,後代子孫也自然而然的,演變成標準的國人貴族……

  只是這些藩屬後裔雖然在國朝大放異彩的有之,但是不思進取的則更多的多,因此像檀氏沿襲下來,諸多封賜也只剩下這個一個世爵了。

  只是他在梅山行館做客的時候,不巧遇上了亂黨的圍攻,卻又痰迷了心竅,居然最後關頭與那些人,約為內應,企圖挾持主人出降,以換取保全己身,結果被守衛擊殺當場。

  行館之中在場目擊的人中,亦是不乏豪富、顯赫之輩,他們可沒有立場和理由,替檀氏遮掩一二,反倒是到處大肆宣揚,來證明自己是如何臨機不亂,果敢勇決云云。

  於是這位徹底臭了名聲的易安候,就算死了也不得安生,不但原本該承襲給子孫的世爵乘機被收回。

  同時丟掉的還有宗藩院裡資深元老的位置,這是用了幾代人經營,多少年的才謀取鞏固下來的位置。

  雖然宗藩院裡的親好元老,也不免有些兔死狐悲的,再加上檀氏多年積聚的打點,表示籍著這個機會給他出點氣,但是也就是這個程度了,再多露出把柄,把自己牽連進去就不值得了。

  事實上,為了平息那些趁火打劫之輩,所發起的更進一步追究死去的易安候,勾結叛黨內幕的動議,就已經折騰掉檀氏一族,歷代以來的大部分積蓄了。

  因此如此下來,檀家在廣府已經有些呆不下去了,只能在家奴下人徹底跑光之前,變賣或是寄售僅存的產業,帶著大部分親眷回到鄉下的田莊去蟄伏起來。

  或許在他們的下一代人中,還可能出個重振家業的傑出之輩,可以讓他們重新回到廣府的社交圈子來。

  但在此之前,大多數人都只能遠離廣府的燈紅酒綠和繁華氣派,以減少開支為目在鄉下的田莊裡,學會像那些被他們看不起的土財主一般,習慣緊據的艱難度日。

  這時候,突然有人打著世交古舊的旗號找到他們,表示有大人物願意為他們出口氣,只需藉助檀氏的場所和人脈,於是本有些不甘心的檀家人,自然而然的一拍即合。

  現在哪怕知道上了賊船,捲入潑天大的勾當,卻也無可奈何的身不由己了。只能暗自乞求,千萬務必要一舉成事,令對方永不得翻身,才能稍解家門破敗之恨。

  ……

  事實上,我正陷入某種困擾中。

  這幾天發生的事情,不免讓人感覺到了某種潛藏的惡意滿滿,主要的幾家產業遲遲開業不能,關面上各種因由和藉口的推脫扯皮,還有找麻煩的人上門,然後奔走經手的人員突然失蹤了,就算報官也說可能是攜私潛逃了。

  住到老城的大內去伴駕的陳夫人,聯繫起來也有些不方便,兩次去都沒找到人,只留下口信,據說正在培訓大內的君前禮儀。

  這一切,也未免太過於巧合了。

  然後慕容武遞來某種口信,和出現在我家產業附近鬼鬼祟祟的人,聯繫在一起,才有了昨天針對附近的清場行動,結果發現對方居然是官方的身份,領頭居然是正兒八經下城正衙從八品下的推官,負責配合他的則是武德司的底層行動人員。

  他身上還帶了一份,由廣府府衙負責治防事務的左長史簽發,所謂搜撿叛黨殘餘的公文,這不由讓我大為警惕起來,究竟是什麼樣的背景勢力,才能將他們這些平日裡不相干的歸屬,串聯在一起啊。

  只是還缺少一些關鍵節點作為頭緒,將其串聯起來,只能收縮人手和資源,停止大部分私底下的活動,將前階段留下的守衛,加緊處理乾淨,然後深入簡出,避免更多的露面,讓暗藏的另一批人散出去,從市井之中反向摸底。

  只是今天,是名為小孔特諾里亞的西夷軍器販子,再次前來交易的日子,不過他這次帶來的刀劍兵刃很少,主要是一些矛尖和箭頭,再加上弓弦、望山、鎖扣之類不怎麼占地方的小件而已,裝了滿滿一船。

  不過他帶來了我需要的其他的東西,卻把我嚇出一身冷汗來。

  那是十幾桶硝粉和硫磺沫子,這不是在廣府工場、做坊里,日常可見的那種硝石和硫磺塊,而是用專門的工具精研篩選過,直接配起來就可以當火藥用的粉末狀。

  光看成色和顆粒,絲毫不比我家作坊秘密加工的藥粉差,甚至更細膩一些。

  其中還有一小桶已經配好的炮藥,據說是水師海船上用的,只是有些受潮了板結在一起,此外,浸過硝的大盤引線,發火的蘆管什麼的零碎,也有好幾袋隨隨便便的混雜在裡面,讓我看的有些心驚膽戰。

  這種危險的東西,就這麼夾雜在貨物里運過來,我該欽佩他的膽大無知,還是該慶幸他的運氣釋然,居然沒把自己給炸上天去。

  最後他獻寶一般,從船艙的夾縫裡拿出來的。

  還有十幾隻樣式不已的火銃,卻是他在天竺和安南,「無意」收羅來的,其中既有粗管喇叭口的噴子,也有六棱管的細身銃,乃至尺半長的三眼銃,裝著一大片刀刃的單手銃,甚至還有鑲銅貼銀,螺鈿雲母的裝飾,看起來充滿了不同地域的手工DIY的風格。

  讓我有些哭笑不得,卻又照單收下來。起碼其中一些工藝和設計細節,還是可以借鑑和參照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