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用麵皮捲起煎豆腐和蔥絲的夾盒子,雜糧炊熟的咸糕,大海螺肉片成的炙白,肥肉裹上米粉的炸裹子,海米和蔬菜做成的雜羹,各種各樣頗具海邊特色的吃食和湯飲。

  最多見是蛤蜊和海菜煮出來的鮮湯,隨著眾多湯鍋上冒出裊裊不去的煙霧,灌滿灌暖著那些被冰冷海風吹得,發青泛白的臉龐。

  空中傳來帶有樂器伴奏的喧囂聲,那是來自那些比較高檔一些的草棚和木樓里的,除了聚集在街頭賣吆喝,各種形式的雜耍表演,乃至比較高端的歌舞伎樂,主要是為那些常年飄行海上,許久沒有落地的海商、私販之類所準備的。

  然後就是各種亂七八糟,稀奇古怪的草市,絕大多數都是地攤,僅有少量草棚子和寥寥無幾,木板條搭成的店鋪。連書店都有,當然售賣的都是寫印刷質量低下,錯誤百出,專供下層人等消乏娛情的三俗故事。

  甚至還有幾本春宮冊子,署名花間派名家溫庭筠、李商隱什麼的,只是翻進去看了幾眼,就讓人有種瞎掉眼睛的感覺。

  海市中大多數是以物易物夾雜著錢幣交易,比如掛出招牌指定要交易什麼,然後拿些東西來換。我拿著這片牌子,註解驅趕開一群上前兜攬的,占了一個顯眼的位置,交代了幾句算是開張了。

  作為這個時代的通用貨幣有很多,從前朝古錢到開國發行的開元通寶,乃至外藩流行的金銀餅和各色寶貨什麼的都有,但是比較堅挺確實從泰興改新以後,開始通用海內的寶幣制度。

  最小的單位是所謂足文鐵錢,因為黑色鑄鐵的質料,也被稱為小黑錢;其次為青銅料的當五小錢和當十大錢,也被稱為青錢或是青眼;然後是白銅料的當二十和當五十的大小白錢,也稱為白眼兒。

  然後接著是貴金屬的大額鑄幣,銀鑄折百文的小銀寶,當二百的中銀寶,當五百的大銀寶,當一緡的小金元,當五緡的大金元。

  因為相對於黑錢、青錢以及白錢,銀寶和金元是不打孔的,也被稱為大小黃白餅什麼。其中尤以泰興到普寧年間的兩百多年間發行的幣值和成色,最為穩定。

  此後因為各種緣故,朝廷例行發行的寶幣,或有同重增值或是面額減重,因此信用和比價不是那麼穩妥,因此一般以發行數量最多泰興年間的為標準。

  其中又以「三造」最為上佳,其成色和工藝質量,甚至超過了京師鑄印局的官樣,既所謂的南平造,夷洲造和安西造,據說是因為當地的礦色好,又結合擄自外藩匠人的精煉工藝,是為天下一百多所爐治、錢監之中的翹首和樣範。

  當然據我前身所知,夷洲造的說法已經被證明只是一種謬稱,實際上夷洲造的大多數錢料,都是來自倭國,只是按照慣例還是沿用下去而已。

  比如我一直藏在身上中那十幾枚錢幣,最值錢的是一枚小金和七枚大銀,主要是我在洛都時帶出來的活動經費,合計大概有五六緡的身家,放在斗米數錢道十數錢的太平年景購買力,就是一筆不菲的財富。哪怕是在這個物價騰貴的亂世之期,也可以足飽有餘的生活上一兩個月。

  我也在路邊席地經營的飲食攤子裡,買了一份蟹蓋子,隨著摩肩擦踵的人流,慢慢渡開腳步,隨意的問價和看行情。

  現撈張牙舞爪的大海蟹,揭蓋扣在新羅稻米上,大火蒸透蒸熟,直到黃白相間蟹汁蟹膏滲透到飯粒里,蟹螯都被敲碎拍扁,直接剝出來雪白的蟹肉,就著木勺挖浸透蟹味的米飯,格外鮮美開胃。

  比如這海市集裡,個頭最大的雜麵蒸餅一個,要一枚大青錢,相比之下最便宜的是乾魚蝦蟹之類的海產,都是按照筐簍賣的,理由很簡單,這些東西不耐餓還容易變質。

  最貴的是鮮活的禽畜,如果整雞或是半腿,則要至少兩三個大白錢或是一隻小銀,而且很少見,市面上能買到的,大多數風乾的腊味。

  一邊吃著蟹蓋子,一邊陸續從這些雜亂的攤位上,淘出了好幾件有用或是有趣的東西。

  比如:我甚至看見少量明顯帶有商標包裝的罐頭,以及一些深加工的乾貨海產,雖然只是竹筒、陶罐和不怎麼透明的雜色瓶子裝著,帶有液體或是呈現粘稠膏狀的果蔬肉類。

  好吧,作為一個有穿越者引導過的世界,這已經不足以讓我大驚小怪了,沒怎麼討價還價就打算買了下來。

  不過賣法是用猜,就是一個大罐頭交一枚白錢,但是裡面究竟有什麼就全憑你自己手掂和的運氣了。

  好些人都是圖個新鮮,然後開出來現吃,各種口味的醬菜和醃貨,是最常見的結果,豆類和豬血製品代肉罐頭或是質地不明凍泥狀的肉類,偶爾也有比較稀罕果肉和魚肉鬆之類的高檔貨色。

  和這些罐頭一起賣的,還有號稱水軍乾糧的餅乾和醃肉,不過我一看那個色澤形狀和質地,就能肯定,發明這東西的人,一定和水軍是苦大仇深,不過看在價格實在便宜,就買了一點。

  在一個賣藥的船商攤位上,我還順帶買了幾樣應時的南海成藥,畢竟我記憶中的南海諸道,算是這亂世最繁華太平的少數樂土之一了,因此雖然與北方的朝廷依舊勢不兩立,但是出於這些往來南北商人的節操實在太過硬,私底下各種物產和製品,卻是從來沒有斷絕輸入過。

  比如號稱能夠治療大部分傷創,收瘡止血生肌拔毒的安南白藥。




章節目錄